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婷萱专利>正文

餐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01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餐盒,包含有:一餐盒本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一餐盒盖体,盖合于该餐盒本体,并遮盖该至少一凹槽;以及一料理盒本体,容置于该至少一凹槽,该料理盒本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朝向该餐盒盖体,而该料理盒本体没有其它对外连通的结构;借此可将料理中的湿料理与干料理分隔开来,以将料理保持于较佳风味。

Lunch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餐盒
本技术涉及餐具,特别是指一种餐盒。
技术介绍
请参阅如中国第CN108657608(A)号专利所揭露的一种具有容置调料结构的快餐盒,主要包括有一快餐盒餐盒本体,具有至少一个凹陷的分格;一包护盖,密封分格;一盛装调料的载体,设置于保护盖上或分格内;载体上设置有连通载体空间及分格空间的结构,并由一热熔可食的密封填料密封。借此,将容置调料的载体设置在盒盖上,可有效利用盒盖,且可方便将调料与餐食分离,并有效避免调料与餐食接触时间过久而影响风味,而在加热过程中,可食用的密封填料受热融化使调料与餐食混合,不需要复杂的拆包操作,也不需要开盖,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不过,随着现代人越来越讲究健康、养身,饮食上也讲求以天然、非加工类的食材为主,前述专利所使用的密封填料虽为可食用性的,但仍属加工类的食材,对食用者来说,以可食用性的密封填料仍是额外添加加工类食材的行为,于食用上会产生迟疑,进而衍伸食用意愿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盒,其可将料理中的湿料理与干料理分隔开来,以将料理保持于较佳风味。本技术还在于提供一种餐盒,不会产生额外添加物,故不会给予食用者额外添加加工类食材的感受,也没有影响食用者的食用意愿的问题。缘是,依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餐盒,包含有:一餐盒本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一餐盒盖体,盖合于该餐盒本体,并遮盖该至少一凹槽;以及一料理盒本体,容置于该至少一凹槽,该料理盒本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朝向该餐盒盖体,而该料理盒本体没有其它对外连通的结构。其中:该餐盒盖体朝该餐盒本体形成一环状凸部,该环状凸部的轮廓对应该开口的轮廓,且该料理盒本体借由该开口的内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部的外侧。其中:该餐盒盖体朝该餐盒本体形成一环状凸垣,该环状凸垣的轮廓对应该开口的轮廓,而该料理盒本体借由该开口的外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垣的内侧。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该料理盒本体容置于其一该凹槽,该料理盒本体的轮廓对应该凹槽的轮廓。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两两凹槽之间形成有一对外连通的空间,各该空间为相连通。其中:该餐盒本体向内凹设至少一凹部,该餐盒盖体向内凸设至少一凸部。其中:该餐盒盖体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耳。其中:该餐盒盖体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耳,该餐盒本体向外延伸有一第二凸耳,该第一凸耳与该第二凸耳的上下位置关系有部分重叠。其中:该第一凸耳表面具有一不平整纹路。借此,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餐盒,其可将料理中的湿料理与干料理分隔开来,以将料理保持于较佳风味。以及,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餐盒,不会产生额外添加物,故不会给予食用者额外添加加工类食材的感受,也没有影响食用者的食用意愿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沿图1的3-3剖线的剖视图。图4为如图3视角的剖视图,显示其它实施例的变化。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餐盒20餐盒本体21凹槽211空间23凹部25第二凸耳30餐盒盖体31环状凸部33环状凸垣35凸部37第一凸耳371不平整纹路40料理盒本体4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1-图6说明如后,其中: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餐盒10,主要由一餐盒本体20、一餐盒盖体30及一料理盒本体40所组成。该餐盒本体20形成有至少一凹槽21,用以盛装料理;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凹槽21的数量为三个,且两两凹槽21之间形成有一对外连通的空间211,且各该空间211为相连通,借由该空间211得以提供使用者稳定的拿取该餐盒本体20。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该凹槽21的数量可因应盛装需求而改变其数量,故该凹槽21的数量,并不仅以本较佳实施例为限,而在没有便于拿取该餐盒本体20的需求时,亦可省略该空间211,故该空间211亦非本技术的必要元件。该餐盒盖体30盖合于该餐盒本体20,并遮盖各该凹槽21。该料理盒本体40容置于其一该凹槽21,该料理盒本体40具有一开口41,该开口41朝向该餐盒盖体30,而该料理盒本体40没有其它对外连通的结构,该料理盒本体40用以盛装料理,且具有分离该料理盒本体40内的料理与该凹槽21内的料理的效果;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料理盒本体40的轮廓对应该凹槽21的轮廓,借此该凹槽21可对该料理盒本体40提供限位效果。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该料理盒本体40的轮廓亦可不对应该凹槽21的轮廓,仍可达成分离该料理盒本体40内的料理与该凹槽21内的料理的效果,故该料理盒本体40的轮廓对应该凹槽21的轮廓,并非达成本技术的必要条件。此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餐盒盖体30朝该餐盒本体20形成一环状凸部31,且该环状凸部31的轮廓对应该开口41的轮廓,且该料理盒本体40借由该开口41的内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部31的外侧,借此,该料理盒本体40不易偏移或倾斜,得以加对该料理盒本体40的限位效果。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该料理盒本体40可直接借由放置于该凹槽21内料理来提供阻力,同样对该料理盒本体40有加强限位的效果;除此之外,如图4所示,该餐盒盖体30朝该餐盒本体20形成一环状凸垣33,该环状凸垣33的轮廓对应该开口41的轮廓,而该料理盒本体40借由该开口41的外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垣33的内侧,亦能令该料理盒本体40不易偏移或倾斜,也对该料理盒本体40有加强限位的效果,因此,该环状凸部31并非达成本技术的必要元件,且该环状凸部31与该开口41的轮廓,亦不仅以本较佳实施例为限。以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餐盒本体20向内凹设有多个凹部23,该餐盒盖体30向内凸设有多个凸部35,其中,各该凹部23为长型凹槽,而各该凸部35为长型凸肋,借此于该餐盒盖体30盖合于该餐盒本体20时,各该凸部35卡合于各该凹部23,提供该餐盒盖体30与该餐盒本体20间的固定效果。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若一该凹部23与一该凸部35间的摩擦力已足以令该餐盒盖体30与该餐盒本体20固定时,该凹部23与该凸部35的数量亦可以一为实施,因此该凹部23与该凸部35的数量,并不仅以本较佳实施例为限;此外,当该餐盒盖体30与该餐盒本体20间的摩擦力已足够时,则可省略各该凹部23与各该凸部35,而不另外提供该餐盒盖体30与该餐盒本体20间的固定效果,故各该凹部23与各该凸部35的设置,并非达成本技术的必要元件。还有,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餐盒盖体30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耳37,该餐盒本体20向外延伸有一第二凸耳25,该第一凸耳37与该第二凸耳25的上下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一餐盒本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n一餐盒盖体,盖合于该餐盒本体,并遮盖该至少一凹槽;以及/n一料理盒本体,容置于该至少一凹槽,该料理盒本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朝向该餐盒盖体,而该料理盒本体没有其它对外连通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0 TW 1082058561.一种餐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餐盒本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
一餐盒盖体,盖合于该餐盒本体,并遮盖该至少一凹槽;以及
一料理盒本体,容置于该至少一凹槽,该料理盒本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朝向该餐盒盖体,而该料理盒本体没有其它对外连通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该餐盒盖体朝该餐盒本体形成一环状凸部,该环状凸部的轮廓对应该开口的轮廓,且该料理盒本体借由该开口的内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部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该餐盒盖体朝该餐盒本体形成一环状凸垣,该环状凸垣的轮廓对应该开口的轮廓,而该料理盒本体借由该开口的外侧紧密贴合于该环状凸垣的内侧。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萱
申请(专利权)人:王婷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