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699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特点是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将其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再将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并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使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微球颗粒;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有机溶剂,最后将微球冷冻干燥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优点是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无毒,吸液能力强,止血快,效果好。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bsorbable porous microsphere hemostatic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中所使用的止血材料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可吸收止血粉大多由天然聚多糖高分子(如淀粉、壳聚糖等)制备得到,通过对它们进行化学改性以提高其亲水性,然后经乳化干燥得到微球。壳聚糖来源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以壳聚糖为代表的止血粉和止血敷料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壳聚糖类止血材料的产品本身存在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1、壳聚糖为动物来源性产物,生物安全性难以保证;2、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种类的虾、蟹等海洋生物的壳聚糖的性能差异巨大,导致后期制成的止血类产品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不能保证;3、壳聚糖分子上存在的大量氨基使整个分子呈正电性,对人体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也容易导致机体过敏反应;4、壳聚糖分子内的大量氢键导致其物理性能不佳,如强度弱、脆性、柔韧性低,这些性能使产品的成型加工困难,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无毒,且吸液能力强,止血快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3~10,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mL~1g/150mL;(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搅拌3~24小时,使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微球颗粒;(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2000~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3~8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有机溶剂,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48~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L-丙交酯-DL-丙交酯共聚物、聚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聚L-丙交酯、聚ε-己内酯或聚DL-丙交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进一步地,所述的油溶性有机溶剂为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无毒,吸液能力强,止血快,效果好;而且通过调节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含量以及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比例可调节微球的孔径大小、孔密度及孔隙率,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止血粉的多孔微球SEM形貌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制备得到的止血粉的多孔微球SEM形貌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20mL;(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搅拌10小时,使乳滴中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2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8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实施例二: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L-丙交酯,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4,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50mL;(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搅拌5小时,使乳滴中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3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5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48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实施例三: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L-丙交酯-DL-丙交酯共聚物,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丙酮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8,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0mL;(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搅拌15小时,使乳滴中的丙酮与二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6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丙酮与二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65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实施例四:一种可吸收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n(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3~10,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mL~1g/150mL;/n(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搅拌3~24小时,使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微球颗粒;/n(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2000~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3~8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有机溶剂,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48~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3~10,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mL~1g/15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搅拌3~24小时,使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竺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