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91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包括第一椭圆管和设置在第一椭圆管端部的第二椭圆管,第一椭圆管和第二椭圆管的内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穿管孔;第二外壳包括第三椭圆管和设置在第三椭圆管端部的长管,长管穿过穿管孔的末端管体表面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限位凸块,长管内还设有缝合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操作,提高缝合效率,节省时间,给医护人员带来便利。

A kind of deep suture devic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微创外科手术中,由于切口较小,约1-1.5cm,在对切口进行缝合时,容易出现切口深部缝合困难的情况,进而给对应的医护人员带来不便,且缝合质量较差,同时也比较耗费时间,因此,急需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来提高切口缝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微创外科手术中,会由于切口较小而出现切口深部缝合困难的情况,进而给对应的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同时也比较耗费时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椭圆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椭圆管端部的第二椭圆管,所述第一椭圆管和所述第二椭圆管的内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穿管孔,所述第一椭圆管内的穿管孔与所述第二椭圆管内的穿管孔同心设置且彼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三椭圆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椭圆管端部的长管,所述长管与所述穿管孔之间插接配合。优选的,所述长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椭圆管和所述第二椭圆管的长度之和,保证长管能够从第二椭圆管的端部穿出。优选的,所述长管穿过所述穿管孔的末端管体表面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限位凸块。优选的,所述长管内还设有缝合装置,所述缝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长管内并与所述长管之间滑动连接的长轴,所述长轴靠近第二椭圆管的末端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把手,所述长轴的另外一末端杆体上一体成型有缝合针固定座,所述缝合针固定座的两个沿着长轴长度方向设置的板体内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口朝向长管的一侧,所述插槽内插接配合有缝合针,两个所述缝合针上还设有缝合线。优选的,所述缝合针固定座的截面呈U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椭圆管、第二椭圆管、第三椭圆管和长管,在使用时,便于将第三椭圆管置于皮肤下,将长管穿过第一椭圆管和第二椭圆管,并将外界缝合针穿过第三椭圆管后,从内往外对切口部位进行缝合,方便操作,提高缝合效率,解决了目前微创外科手术中,会由于切口较小而出现切口深部缝合困难的情况,进而给对应的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同时也比较耗费时间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凸块,方便在使用时,能够利用限位凸块卡在第二椭圆管的管口处,从而保证长管在使用时,不易出现滑脱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第一外壳;10、第一椭圆管;11、第二椭圆管;12、穿管孔;2、第二外壳;20、第三椭圆管;21、长管;22、限位凸块;3、缝合装置;30、长轴;31、把手;32、缝合针固定座;33、插槽;34、缝合针;35、缝合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包括第一椭圆管10和设置在第一椭圆管10端部的第二椭圆管11,第一椭圆管10和第二椭圆管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椭圆管10的长轴线与第二椭圆管11的长轴线相互垂直,保证在使用时,翻转第一椭圆管10时,能够保证第一椭圆管10和第二椭圆管11上的长轴的方向改变;第一椭圆管10和第二椭圆管11的内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穿管孔12,第一椭圆管10内的穿管孔12与第二椭圆管11内的穿管孔12同心设置且彼此相互连通,第二外壳2包括第三椭圆管20和设置在第三椭圆管20端部的长管21,第三椭圆管20和长管21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其结构更加牢固;长管21与穿管孔12之间插接配合,且长管21与穿管孔12的孔壁之间过盈配合,保证长管21穿入到穿管孔12内后不易出现滑脱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长管21的长度大于第一椭圆管10和第二椭圆管11的长度之和,保证长管21能够从第二椭圆管11的端部穿出,便于进行操作。具体的,长管21穿过穿管孔12的末端管体表面还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限位凸块22,限位凸块22抵在穿管孔12的孔口处,保证长管21不会从穿管孔12中滑脱。进一步的,长管21内还设有缝合装置3,缝合装置3包括设置在长管21内并与长管21之间滑动连接的长轴30,长轴30靠近第二椭圆管11的末端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把手31,把手31位于长管21的外部,且把手31能够抵在长管21的管口部位处,保证长轴30不会从长管21的内部掉落。此外,长轴30的另外一末端杆体上一体成型有缝合针固定座32,缝合针固定座32的截面呈U形,缝合针固定座32的两个沿着长轴30长度方向设置的板体内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插槽33,插槽33的槽口朝向长管21的一侧,插槽33内插接配合有缝合针34,缝合针34与插槽33之间过盈配合,且插槽33的深度等于缝合针34的三分之一长度,保证缝合针34插入到插槽33内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值得说明的是,两个缝合针34上还一体成型有缝合线35,且缝合线35位于插槽33的外部,保证在使用时,当缝合线35穿过皮肤后,能够带着缝合线35的端部一同穿过皮肤,方便进行缝合操作。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椭圆管20远离长管21的端部为椭圆管斜切面且略细,保证第三椭圆管20在穿刺时更加顺利。本专利技术的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三椭圆管20转动至与第一椭圆管10保持同一方向,并将第三椭圆管20穿过皮肤切口全层,接着转动第三椭圆管20,使第三椭圆管20与第一椭圆管10之间相互垂直,再将长轴30从第三椭圆管20远离第一椭圆管10的端部伸出,使缝合针固定座32和缝合针34位于皮肤切口的内部,再朝着外侧将第三椭圆管20拔出一定的距离,使缝合针34能够与切口两侧腹膜接触,再朝着外侧牵拉长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包括第一椭圆管(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椭圆管(10)端部的第二椭圆管(11),所述第一椭圆管(10)和所述第二椭圆管(11)的内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穿管孔(12),所述第一椭圆管(10)内的穿管孔(12)与所述第二椭圆管(11)内的穿管孔(12)同心设置且彼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外壳(2)包括第三椭圆管(20)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椭圆管(20)端部的长管(21),所述长管(21)与所述穿管孔(12)之间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包括第一椭圆管(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椭圆管(10)端部的第二椭圆管(11),所述第一椭圆管(10)和所述第二椭圆管(11)的内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穿管孔(12),所述第一椭圆管(10)内的穿管孔(12)与所述第二椭圆管(11)内的穿管孔(12)同心设置且彼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外壳(2)包括第三椭圆管(20)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椭圆管(20)端部的长管(21),所述长管(21)与所述穿管孔(12)之间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椭圆管(10)和所述第二椭圆管(11)的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21)穿过所述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丰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