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899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内设有电机和散热网,电机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主齿轮的下方设有转动柱,转动柱上套设有次齿轮,转动柱的两端均设有滚轮;空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矩形槽,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电机、主齿轮、转动柱、次齿轮、滚轮、转轴和吸水海绵;将外壳放在地面上,吸水海绵紧贴在地面;电机启动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使次齿轮和转动柱一起转动,并带动滚轮在地面上移动,使吸水海绵能将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水珠擦拭干净。

A control device of intelligent house servic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有的地区天气比较潮湿,卧室地面经常会出现水珠,水珠擦干净之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大量的水珠,难以清理干净,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下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所述电机槽内设有电机和散热网,所述散热网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下方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套设有次齿轮,所述次齿轮与所述主齿轮紧密啮合,且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滚轮槽内,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均设有滚轮;所述空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转动孔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所述矩形槽的一侧且靠近外壳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内安装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散热网与所述电机槽紧密粘接,保证电机产生的热气能溢出外界,保证电机能正常运行,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槽的底面固定,避免电机在电机槽内晃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齿轮紧密焊接,保证主齿轮不会与电机的输出轴脱离,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机槽的底面转动连接,使电机的输出轴在穿过电机槽的底面转动时,电机能稳定运行的。优选的,所述转动柱与次齿轮以及滚轮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转动柱与次齿轮以及滚轮能一起转动,所述转动柱与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保证转动柱能正常转动,所述滚轮槽呈矩形结构,所述滚轮的厚度小于所述滚轮槽的宽度,避免滚轮与滚轮槽产出摩擦,防止增大电机的耗电量。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使转轴在转动孔内转动,方便人工用手旋转吸水海绵的不同侧面与地面接触,所述吸水海绵与转轴紧密粘接,防止吸水海绵与转轴分开,保证结构的稳定,所述吸水海绵的长度等于所述矩形槽的长度,增大吸水海绵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吸取更多的水珠,所述吸水海绵的底部呈圆弧状结构,能增大地面的接触面积。优选的,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栓与圆柱槽的顶面固定,保证万向轮不会从圆柱槽内脱离,所述万向轮的高度大于所述圆柱槽的高度,避免外壳与地面接触,防止外壳的底面被磨损,所述万向轮与圆柱槽转动连接,万向轮可以随意的旋转,使外壳能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转轴和吸水海绵,将外壳放在地面上,使吸水海绵贴合在潮湿的地面,使吸水海绵可以持续性的吸收卧室地面出现的水珠,保证能将水珠吸取干净,并且吸水海绵具有柔软性,当吸水海绵内吸取足够多的水珠时,可以用手将吸水海绵内的水挤压出,随后,可以重新放在地面上,再次使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电机、主齿轮、转动柱、次齿轮、滚轮,当外壳放在地面上,吸水海绵紧贴在地面上,将电机启动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使次齿轮和转动柱一起转动,并带动滚轮在地面上移动,使吸水海绵能将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水珠擦拭干净。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万向轮和呈圆形的外壳,当滚轮在地面上移动时,遇到有阻碍无挡住时,由于外壳呈圆形,可使外壳向两侧移动,万向轮可以随意的旋转,使外壳能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能使吸水海绵能将全屋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水珠都擦拭干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滚轮槽、矩形槽、圆柱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机槽、空腔和滚轮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1;电机槽11;空腔12;滚轮槽13;矩形槽14;转动孔141;圆柱槽15;电机2;散热网21;主齿轮22;转动柱23;次齿轮24;滚轮25;转轴3;吸水海绵31;万向轮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11,电机槽11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2,空腔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13;电机槽11内设有电机2和散热网21,散热网21能将电机2产生的热量从散出外界,避免电机2过热,烧毁内部电路,散热网21位于电机2的上方,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电机槽1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12内,电机2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22,主齿轮22的下方设有转动柱23,转动柱23上套设有次齿轮24,次齿轮24与主齿轮22紧密啮合,主齿轮22能带动次齿轮24转动,且转动柱23的两端分别穿过空腔12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滚轮槽13内,转动柱23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5;空腔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槽14,矩形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141,两个转动孔141之间设有转轴3,转轴3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31,吸水海绵31的底部位于矩形槽14的下方,保证吸水海绵31的底部能大面积的接触地面,将大量的水珠擦干净;矩形槽14的一侧且靠近外壳1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圆柱槽15,圆柱槽15内安装有万向轮4。具体的,散热网21与电机槽11紧密粘接,保证散热网21的结构稳定,且散热网21的网孔优选为0.1cm,避免电机槽11进入灰尘使电机2受损,电机2通过螺栓与电机槽11的底面固定,保证电机2的结构稳定,电机2的输出轴与主齿轮22紧密焊接,当电机2接通电源时,电机2的输出轴能带动主齿轮22转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电机槽11的底面转动连接,保证电机2能正常工作。进一步的,转动柱23与次齿轮24以及滚轮25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结构的稳定,当主齿轮22带动次齿轮24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11),所述电机槽(11)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13);所述电机槽(11)内设有电机(2)和散热网(21),所述散热网(21)位于所述电机(2)的上方,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1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12)内,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22),所述主齿轮(22)的下方设有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上套设有次齿轮(24),所述次齿轮(24)与所述主齿轮(22)紧密啮合,且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滚轮槽(13)内,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5);所述空腔(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槽(14),所述矩形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141),两个所述转动孔(141)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31);所述矩形槽(14)的一侧且靠近外壳(1)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圆柱槽(15),所述圆柱槽(15)内安装有万向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11),所述电机槽(11)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13);所述电机槽(11)内设有电机(2)和散热网(21),所述散热网(21)位于所述电机(2)的上方,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1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12)内,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22),所述主齿轮(22)的下方设有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上套设有次齿轮(24),所述次齿轮(24)与所述主齿轮(22)紧密啮合,且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滚轮槽(13)内,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5);所述空腔(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槽(14),所述矩形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141),两个所述转动孔(141)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31);所述矩形槽(14)的一侧且靠近外壳(1)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圆柱槽(15),所述圆柱槽(15)内安装有万向轮(4)。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薇邵忠良邓桂芳王思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