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和振动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693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7:42
扬声器(100)包括:磁路(110),其具备磁隙(111);音圈体(120),其以插入状态配置于磁隙(111);振动板(130),音圈体(120)安装于振动板(130);盆架(140),振动板(130)的外周部和磁路(110)安装于盆架(140);减振构件(150),其呈环状地安装于振动板(130)的外周部且由粘弹性体构成;以及环状的保持构件(160),保持构件(160)将振动板(130)的外周部和减振构件(150)夹在保持构件(160)与盆架(140)之间。

Speaker and vibrating plat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扬声器和振动板单元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耳机等的扬声器和作为扬声器的构成要素的振动板单元。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存在一种将振动板的外周部压接于构成外壳的接口与盒之间并由粘接剂固定的耳机。该粘接剂还作为密封件发挥功能,用于将接口与盒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避免发生空气自结合部分向外部的泄漏(漏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486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在将粘接剂涂敷于接口与盒之间后组装接口和盒,因此有时粘接剂在朝向振动板的内周部溢出了的状态下凝固。当成为这样的状况时,由于粘接剂的硬度,会损害振动板的外周部所需的柔软度,从而对扬声器的音响特性和失真特性等产生影响。另外,由于难以控制粘接剂的溢出量等,因此在多个耳机的音响特性和失真特性之间产生不均。振动板的外周部的厚度越薄,越显著地表现出这样的粘接剂对音响特性和失真特性的影响。另外,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振动板的外周固定在接口与盒之间,从而粘接部分成为振动的固定端,在驱动耳机时所产生的振动能量直接传递到外壳,因此诱发外壳的共振,给耳机的失真特性带来不良影响。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声音自振动板的外周部漏出并抑制向盆架等传递的振动的扬声器和振动板单元。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扬声器之一包括:磁路,其具备磁隙;音圈体,其以插入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振动板,所述音圈体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盆架,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磁路安装于所述盆架;减振构件,其呈环状地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且由粘弹性体构成;以及环状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减振构件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盆架之间。另外,本公开的振动板单元包括:振动板,其构成所述扬声器;减振构件,其呈环状地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且由粘弹性体构成;以及环状的边缘保护件,其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该边缘保护件的刚度比所述振动板的刚度高。专利技术的效果本公开的扬声器即使是小型的具备薄的振动板的扬声器等,也能够使因减振构件探出到振动板侧而对音响特性等产生的影响微小,通过减振构件在固定有振动板的部分处吸收振动,从而能够抑制盆架等发生共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耳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将振动板安装于盆架的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振构件的特性的表。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高次谐波失真特性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振动板单元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盆架与保持构件之间的振动板与边缘保护件与减振构件的位置关系的一个变形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盆架与保持构件之间的振动板与边缘保护件与减振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个变形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振动板单元的一个变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扬声器。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具体例。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处理及处理的顺序等是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为了表示本专利技术而适当地进行了强调、省略、比例的调整的示意性的图,有时与实际的形状、位置关系、比例不同。图1是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扬声器100是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并放出的电声转换器,包括磁路110、音圈体120、振动板130、盆架140、减振构件150和保持构件16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扬声器100构成图2所示的那样的入耳式的耳机,还包括耳塞210和线缆220。另外,在扬声器100中,有时将自扬声器100放出声音的方向(图中Z轴正向)记载为前方,将该方向的相反方向(图中Z轴负向)记载为后方。耳塞210能够装卸地以嵌合状态安装于扬声器100,是用于将耳机配置于人的外耳道的内部的构件。耳塞210例如由柔软的树脂形成,以柔软地应对人的外耳道的形状。线缆220是用于对扬声器100输入电信号的包覆电线。具体而言,线缆220以贯穿设于扬声器100的通孔的状态与配置于扬声器100内部的基板(未图示)连接。磁路110是用于产生稳态的磁通的零部件,该稳态的磁通对基于向音圈体120输入的电信号而变化的磁通进行作用。磁路110以位于振动板130的后方的方式安装于盆架140,具备与振动板130相对的环状的磁隙111。磁隙111是沿着与产生于音圈体120的磁通交叉的方向产生稳态的磁通的环状的空隙。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磁路110为内磁式,包括:磁化的圆筒状的磁体112;圆环状的顶板113,其配置于磁体112的靠振动板130侧的表面;以及有底圆筒状的磁轭114,其收纳磁体112和顶板113并具有立起至顶板113的壁部。另外,在磁路110的中央设有通孔,该通孔供利用振动板130在后方产生的空气流穿过,但也可以没有通孔。磁路110也可以是外磁式的磁路。音圈体120是一端部配置于磁路110的磁隙111内且另一端部安装于振动板130的零部件,基于所输入的电信号产生磁通,是利用与由磁路110产生的磁通的相互作用而沿卷轴方向(图中Z轴方向)振动的零部件。音圈体120的卷轴(中心轴线)沿振动板130的振动(振幅)的方向(图中Z轴方向)配置,与磁隙111内的磁通方向正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音圈体120是通过将金属性的一根线材呈环状(圆筒形状)卷绕多次而构成的线圈。音圈体120安装于振动板130的外周部。另外,音圈体120也可以具备供线圈卷绕的线轴。线轴是由铝、树脂等材料构成的筒状构件。振动板130是与音圈体120结合的构件,是基于音圈体120的振动以中立位置为基准沿前后方向(图中Z轴方向)移位从而使空气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振动板130的形状是自前侧(图中Z轴正侧)朝向后侧直径逐渐增大的所谓的穹顶式。振动板130的外周部成为分开成与音圈体120连接的部分和与盆架140结合的由薄膜构成的边缘131这两支的状态。构成振动板13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列举出纸、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边缘131的厚度为100微米以下的薄膜,也可以是10微米以下的薄膜。构成边缘131的材料由具备柔软性和复原性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边缘1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是以允许振动板130的往复运动的状态进行支承的部分,因此具备向前方和后方的至少一者鼓出的形状的弯曲部分,在弯曲部分的外周部具备薄板环状的最外周部。振动板130在最外周部保持于盆架140。另外,特别是为了保证边缘131较薄的振动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其中,/n所述扬声器包括:/n磁路,其具备磁隙;/n音圈体,其以插入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n振动板,所述音圈体安装于所述振动板;/n盆架,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磁路安装于所述盆架;/n减振构件,其呈环状地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且由粘弹性体构成;以及/n环状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将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减振构件夹在该保持构件与所述盆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9 JP 2017-2029631.一种扬声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包括:
磁路,其具备磁隙;
音圈体,其以插入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
振动板,所述音圈体安装于所述振动板;
盆架,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磁路安装于所述盆架;
减振构件,其呈环状地安装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且由粘弹性体构成;以及
环状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将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和所述减振构件夹在该保持构件与所述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构成所述减振构件的粘弹性体的OO型肖氏硬度在5以上且小于8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盆架构成用于收纳所述磁路和所述音圈体的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须田和之松尾雄史小林勇一牧野泰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