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44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混合供电装置用于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用电器件供电,其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具备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用于与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光能供电接口;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于套设在输电导线外侧并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其具备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和用于与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供电接口;可充电池,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与可充电池电连接,可充电池用于与用电器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能克服太阳能式电源装置在光线不足时无法提供稳定电能的缺陷。

Hybrid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
技术介绍
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terminalunitofdistributionautomation),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其中:馈线终端(Feederterminalunit-F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站所终端(Distributionterminalunit-D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站所终端(Distributionterminalunit-D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随着配电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户外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数量在持续上升,且大多数设备安装位置偏远,工作环境恶劣。配网自动化系统要求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时,能对配网一次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配电自动化终端具备控制处理功能和与外界通信的通讯功能。对于这些核心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而言,其电源装置不仅要维持自身用电,而且还需要给通讯模块、控制回路等供电,一旦电源装置供电不足就会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目前的电源装置多为太阳能装置,受限于天气,供电稳定性较差。因此,需对现有的供电装置进行改进,为配网自动化终端提供一稳定可靠的电源装置以保证配网自动化终端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能克服太阳能式电源装置在光线不足时无法提供稳定电能的缺陷,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全天的不间断供电。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供电装置,用于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用电器件供电,其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具备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光能供电接口;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套设在输电导线外侧并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其具备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供电接口;可充电池,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混合供电装置还包括:充放电管理电路,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充放电管理电路包括限流器,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通过所述限流器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铁塔的角钢上。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包括上述任一种混合供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混合供电装置电连接的所述用电器件。优选的,所述用电器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光能供电接口、第二感应供电接口和可充电池电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通信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混合供电装置及配电自动化终端,采用太阳能供电和感应供电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电能。当光线充足或者感应电流较大时,混合供电装置所能提供的电能较大,超过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等用电器件的用电需求,就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对可充电池进行充电;当光线不足或者感应电流较小时,混合供电装置所能提供的电能较小,无法满足用电器件的用电需求,可充电池由充电状态转化为放电状态,为用电器件提供稳定的电能,从而克服太阳能供电组件在光线不足时无法提供稳定电能的缺陷,保证全天候都能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稳定的电能,极大地提高配网自动化终端工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结构框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支架;3、电流互感器;4、可充电池;5、输电导线;6、限流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包括混合供电装置和与所述混合供电装置电连接的用电器件。参见图2~图3,混合供电装置用于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用电器件供电,其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电流互感器3和可充电池4。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1,其具备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光能供电接口。所述电流互感器3用于套设在输电导线5外侧并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其具备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供电接口。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与所述可充电池4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4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供电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和感应供电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电能。当光线充足或者感应电流较大时,混合供电装置所能提供的电能较大,超过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等用电器件的用电需求,就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对可充电池4进行充电;当光线不足或者感应电流较小时,混合供电装置所能提供的电能较小,无法满足用电器件的用电需求,可充电池4由充电状态转化为放电状态,为用电器件提供稳定的电能,从而克服太阳能供电组件在光线不足时无法提供稳定电能的缺陷,保证全天候都能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内的用电器件提供稳定的电能,极大地提高配网自动化终端工作的稳定性。混合供电装置还包括充放电管理电路,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可充电池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充放电管理电路用于根据预定义的参数实现可充电池4在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保证供电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用电器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二感应供电接口电连接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供电装置,用于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用电器件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n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具备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光能供电接口;/n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套设在输电导线外侧并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其具备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供电接口;/n可充电池,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供电装置,用于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用电器件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具备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光能供电接口;
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套设在输电导线外侧并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其具备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和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供电接口;
可充电池,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用于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放电管理电路,所述第一光能供电接口和第一感应供电接口均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可充电池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式贵王琳李春发卢建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