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40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包括:基座托架、绝缘支撑杆、承载绝缘杆和十字卡箍;绝缘支撑杆通过对应的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上;绝缘支撑杆中空,用于绝缘引流线穿过;基座托架包括若干幅扁铁抱箍、两个支撑件、固定平台和平台卡箍;支撑件的一端侧壁垂直置于若干个扁铁抱箍的圆弧中心,通过焊接与扁铁抱箍垂直相连接;若干幅扁铁抱箍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两个支撑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平台卡箍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面的两端;承载绝缘杆通过平台卡箍固定在固定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作业人员进入引线包围的横担、电杆的狭小空间作业的危险以及调整绝缘引流线时对横担遮蔽用具的损伤的技术问题。

Bypass insulated drain wir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
本技术属于配电
,特别涉及一种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
技术介绍
在配电线路设备中,当柱上负荷开关、柱上隔离开关出现故障时,为保证对负荷侧用户持续供电,通常采用带负荷更换柱上负荷开关、柱上隔离开关进行缺陷消除,为此,需要使用绝缘引流线将设备两侧的导线连接来对设备进行短接,保证线路电流流通正常后,进行设备更换工作。在现有技术中,带电作业人员使用导线遮蔽罩、绝缘毯、横担遮蔽罩等绝缘工具,将导线、设备引线、横担、电杆等带电体及地电位充分绝缘遮蔽后,将三根引流线对应三相导线放置在横担上,每根绝缘引流线两端接在同一相的设备两侧的导线上,在三根绝缘引流线与设备两侧导线全部连接牢固后,拉开设备,使电流通过绝缘引流线流通,再断开设备两侧与导线连接的引线,更换设备。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在现有的作业流程中,对导线、设备引线遮蔽完成后需要进入由引线包围的横担、电杆位置再进行绝缘遮蔽,作业人员经常发生在手碰横担时,肩部碰触已遮蔽的设备引线,虽然引线已经遮蔽、作业人员戴好绝缘手套,人体处于带电体与地电位之间也会有微弱的泄露电流流经作业人员的身体,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横担、电杆的不规则,需要使用40余块绝缘毯对其进行遮蔽,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作业时间长。由于绝缘引流线横搭在已遮蔽的横担上,由于引流线的重量以及作业人员调整绝缘引流线时的拖拽,对遮蔽横担用的绝缘遮蔽用具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以解决作业人员进入引线包围的横担、电杆的狭小空间作业的危险以及调整绝缘引流线时对横担遮蔽用具的损伤的技术问题。为达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包括:基座托架、绝缘支撑杆、承载绝缘杆和十字卡箍;绝缘支撑杆通过对应的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上;绝缘支撑杆中空,用于绝缘引流线穿过;基座托架包括若干幅扁铁抱箍、两个支撑件、固定平台和平台卡箍;支撑件的一端侧壁垂直置于若干个扁铁抱箍的圆弧中心,通过焊接与扁铁抱箍垂直相连接;若干幅扁铁抱箍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两个支撑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平台卡箍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面的两端;承载绝缘杆通过平台卡箍固定在固定平台上;绝缘支撑杆和承载绝缘杆垂直布置;基座托架能够通过固定在待作业电杆稍部。进一步的,两个支撑件平行设置,使得若干幅扁铁抱箍能够对齐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进一步的,基座托架包括两幅扁铁抱箍。进一步的,固定平台的上面和卡箍的内侧均附着有橡胶层。进一步的,一幅扁铁抱箍的内径为Φ210mm。进一步的,承载绝缘杆为直径Φ40mm的绝缘杆,壁厚为3mm。进一步的,十字卡箍包括圆环、合页轴、活动半圆抱箍、蝴蝶螺母和固定半圆抱箍;圆环与固定半圆抱箍通过焊接十字相连接,活动半圆抱箍一侧通过合页轴与固定半圆抱箍一侧连接,使活动半圆抱箍与固定半圆抱箍组成一个可开合的抱箍;在固定半圆抱箍与活动半圆抱箍内侧设置橡胶层;圆环套在承载绝缘杆上;绝缘支撑杆放置于活动半圆抱箍内,并通过蝴蝶螺母紧固,使绝缘支撑杆固定在可开合的抱箍内。进一步的,圆环的直径为Φ40mm;可开合的抱箍的内径为Φ32mm;绝缘支撑杆的直径为Φ32mm、壁厚2.5mm。进一步的,绝缘支撑杆包括三根;三根绝缘支撑杆通过三个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上;第一个十字卡箍与第二个十字卡箍相距400mm,第二个十字卡箍距托架基座的固定平台一端边缘相距400mm,固定平台的另一端距第三个十字卡箍距离400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本技术通过托架基座提升绝缘承载杆,使绝缘引流线高于横担400mm的安全距离,由于远离横担、电杆,为此不需使用绝缘毯等绝缘遮蔽用具对横担、电杆遮蔽。(B)本技术通过400mm间距设置的十字卡箍,以保证带电的绝缘引流线相间距离满足400mm安全距离。(C)本技术固定在绝缘承载杆上的十字卡箍,由于具备开合功能,可方便安装、拆除绝缘支撑杆,并保证绝缘支撑杆的相间距离满足400mm。(D)本技术的绝缘支撑杆可将绝缘引流线穿过,并使绝缘引流线腾空远离横担等地电位。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扁铁抱箍,2-支撑件,3-紧固螺栓,4-固定平台,5-橡胶层,6-固定螺栓,7-平台卡箍,8-绝缘支撑杆,9-承载绝缘杆,10-圆环,11-合页轴,12-活动半圆抱箍,13-蝴蝶螺母,14固定半圆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在托举绝缘引流线下,使绝缘引流线远离横档、电杆等地电位400mm安全距离,不需对横担电杆等狭小空间进行绝缘遮蔽。本技术一种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包括基座托架、绝缘支撑杆8、承载绝缘杆9和十字卡箍。基座托架的组成及与承载绝缘杆连接、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基座托架包括两幅扁铁抱箍1、两个支撑件2、紧固螺栓3、固定平台4、橡胶层5、固定螺栓6和平台卡箍7;支撑件2的一端侧壁垂直置于扁铁抱箍1的圆弧中心,通过焊接与扁铁抱箍2垂直相连接,两幅扁铁抱箍1通过紧固螺栓3相连接,紧固螺栓3的螺杆帽通过焊接固定在扁铁抱箍1上,两个支撑件2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4的底面通过焊接相连接;两个支撑件2平行设置,使得两幅扁铁抱箍1能够对齐通过紧固螺栓3相连接;平台卡箍7通过固定螺栓6在固定平台4上面的两端,在固定平台4的上面和卡箍7的内侧附着橡胶层5。在平台卡箍7内侧穿过承载绝缘杆9,并通过固定螺栓6将承载绝缘杆9固定在固定平台4上。扁铁抱箍1的尺寸为Φ210mm,合计4块;2块扁铁抱箍1通过螺栓组成一幅扁铁抱箍。在固定平台及平台卡箍内侧设置由橡胶层,防止损伤绝缘杆外层。绝缘支撑杆8由3根Φ32mm、壁厚2.5mm绝缘杆组成,可供绝缘引流线穿过。十字卡箍包括圆环10、合页轴11、活动半圆抱箍12、蝴蝶螺母13和固定半圆抱箍14。圆环10与固定半圆抱箍14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托架、绝缘支撑杆(8)、承载绝缘杆(9)和十字卡箍;/n绝缘支撑杆(8)通过对应的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9)上;绝缘支撑杆(8)中空,用于绝缘引流线穿过;/n基座托架包括若干幅扁铁抱箍(1)、两个支撑件(2)、固定平台(4)和平台卡箍(7);支撑件(2)的一端侧壁垂直置于若干个扁铁抱箍(1)的圆弧中心,通过焊接与扁铁抱箍(1)垂直相连接;若干幅扁铁抱箍(1)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两个支撑件(2)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4)的底面固定连接;平台卡箍(7)设置在固定平台(4)上面的两端;/n承载绝缘杆(9)通过平台卡箍(7)固定在固定平台(4)上;/n绝缘支撑杆(8)和承载绝缘杆(9)垂直布置;/n基座托架能够通过固定在待作业电杆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托架、绝缘支撑杆(8)、承载绝缘杆(9)和十字卡箍;
绝缘支撑杆(8)通过对应的十字卡箍固定在承载绝缘杆(9)上;绝缘支撑杆(8)中空,用于绝缘引流线穿过;
基座托架包括若干幅扁铁抱箍(1)、两个支撑件(2)、固定平台(4)和平台卡箍(7);支撑件(2)的一端侧壁垂直置于若干个扁铁抱箍(1)的圆弧中心,通过焊接与扁铁抱箍(1)垂直相连接;若干幅扁铁抱箍(1)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两个支撑件(2)的另一端与固定平台(4)的底面固定连接;平台卡箍(7)设置在固定平台(4)上面的两端;
承载绝缘杆(9)通过平台卡箍(7)固定在固定平台(4)上;
绝缘支撑杆(8)和承载绝缘杆(9)垂直布置;
基座托架能够通过固定在待作业电杆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件(2)平行设置,使得若干幅扁铁抱箍(1)能够对齐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基座托架包括两幅扁铁抱箍(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固定平台(4)的上面和卡箍(7)的内侧均附着有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绝缘引流线托架,其特征在于,一幅扁铁抱箍(1)的内径为Φ2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立祁波李春清齐国华赵连福姜小青王金亮王会有邓福林李海军周宗宝赵磊魏志旭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