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396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34
一种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i)14wt%至27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ii)1.0‑2.4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iii)1.0g/10min至5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iv)5.0wt%至12.0wt%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2.5wt%至6.0wt%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15.2.wt%至30.2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中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i)3.5mol%至5.5mol%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

Propylene vinyl random copoly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气相方法获得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特别适用于薄膜或注塑制品。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全同立构聚丙烯具有优越性能的优异组合,这使得它适合于非常大量的用途。为了改进全同立构聚丙烯的性能,丙烯均聚物的结晶度通过丙烯与少量乙烯和/或α-烯烃如1-丁烯、1-戊烯和1-己烯的共聚而降低。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所谓的无规结晶丙烯共聚物,当与均聚物相比时,其本质上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透明度。PCT/EP2018/057505描述了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2.0wt%至11.0wt%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7.1wt%至28.5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3.2-5.6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产物的特征是相对于乙烯含量和二甲苯可溶物级分具有高模量。然而,PCT/EP2018/057505中描述的产品也具有高特性粘度,从加工性能来看可能是有害的。现已发现,低模量和分子量之间特别好的平衡可以通过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i)14wt%至27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ii)1.0-2.4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iii)根据ISO1133在230℃下以2.16kg的负荷测量的1.0g/10min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iv)5.0wt%至12.0wt%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2.5wt%至6.0wt%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15.2.wt%至30.2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中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i)3.5mol%至5.5mol%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PEP,11.0mol%至14.2mol%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测量的C13NMR序列PEP。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i)14wt%至27wt%;优选17wt%至25wt%;更优选18wt%至22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ii)1.0-2.4dl/g;优选1.5-2.2dl/g;更优选1.7-2.1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iii)根据ISO1133在230℃下以2.16kg的负荷测量的1.0g/10min至50.0g/10min;优选1.4g/10min至20.2g/10min;更优选1.6g/10min至4.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v)2.5wt%至6.0wt%;优选3.2wt%至5.2wt%;更优选3.5wt%至5.0wt%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15.2.wt%至30.2wt%;优选17.2wt%至24.8wt%;更优选18.2wt%至22.8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乙烯衍生单元含量;vii)3.5mol%至5.5mol%;优选3.8mol%至5.2mol%;更优选范围为3.9mol%至4.8mol%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PEP,并且11.0mol%至14.2mol%;优选11.5mol%至13.8mol%;更优选12.3mol%至13.5mol%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PEP。对于本专利技术,术语″共聚物″是指仅含有两种共聚单体如丙烯和乙烯的聚合物。优选地,在丙烯乙烯共聚物中,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PEE为7.2m0l%至12.0mol%;优选在8.3mol%至11.2mol%的范围内。优选地,在丙烯乙烯共聚物中,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EEE低于6.5mol%,优选在5.9mol%至2.0mol%的范围内。优选地,在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用C13NMR测量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的比率r1r2为2.4至4.6;优选2.9至4.1;更优选3.1至3.8。通过在具有两个相互连接的聚合区、提升管和下降管的反应器中进行的方法获得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中生长的聚合物颗粒:(a)在丙烯和乙烯存在下在快速流化条件下流过所述聚合区的第一个,提升管;(b)离开提升管并进入所述聚合区中的第二个,即下降管,它们在丙烯和乙烯的存在下以致密化形式向下流动通过该下降管,其中下降管中的乙烯浓度高于提升管中的乙烯浓度;(c)离开下降管并重新引入提升管中,从而在提升管和下降管之间建立聚合物的循环。在第一聚合区(提升管)中,通过以高于聚合物颗粒的输送速度的速度进料包括一种或多种α-烯烃的气体混合物来建立快速流化条件。气体混合物的速度通常介于0.5至15m/s之间,优选介于0.8至5m/s之间。术语″输送速度″和″快速流化条件″是本领域公知的;对于其定义,参见例如″D.Geldart,GasFluidisationTechnology(气体流化技术),第155页及以下,J.Wiley&SonsLtd.,1986"。在第二聚合区(下降管)中,聚合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以致密化形式流动,从而获得高的固体密度值(聚合物质量/反应器体积),所述固体密度接近聚合物的体积密度。在整个专利技术中,聚合物的″致密形式″是指聚合物颗粒的质量与反应器体积之间的比率高于所得聚合物的″浇注体积密度″的80%。聚合物的″浇注体积密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参数。综上所述,很明显,在下降管中,聚合物以塞流向下流动,只有少量气体夹带在聚合物颗粒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两个相互连接的聚合区以这样的方式操作,使得来自提升管的气体混合物通过将组成不同于提升管中存在的气体混合物的称为″阻隔流″的液体和/或气流引入到下降管的上部而完全或部分地防止进入下降管。为了符合该工艺特征,在下降管中接近聚合物颗粒以致密化形式向下流动所占据的体积的上限处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阻隔流的进料管线。送入下降管上部的这种液体/气体混合物部分替代了进入下降管的聚合物颗粒夹带的气体混合物。阻隔流中液体的部分蒸发在下降管的上部产生气流,该气流与下降的聚合物流逆流移动,因此对来自提升管并夹带在聚合物颗粒中的气体混合物起到阻隔作用。进料到下降管上部的液体/气体阻隔可以喷洒在聚合物颗粒的表面上:液体的蒸发将提供所需的向上气流。阻隔流的进料引起提升管和下降管内单体和/或氢(分子量调节剂)浓度的差异,从而可以生产双峰聚合物。已知在气相聚合方法中,除了气态单体之外,反应混合物还包括惰性聚合稀释剂和链转移剂,例如氢,用于调节所得聚合物链的分子量。聚合稀释剂优选选自C2-C8烷烃,优选丙烷、异丁烷、异戊烷和己烷。丙烷优选用作本专利技术的气相聚合中的聚合稀释剂,使得液体丙烷不可避免地包括在进料至下降管上部的阻隔流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阻隔流包括:i.10至100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ni)14wt%至27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nii)1.0-2.4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niii)根据ISO 1133在230℃下以2.16kg的负荷测量的1.0g/10min至5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niv)5.0wt%至12.0wt%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nv)2.5wt%至6.0wt%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nvi)15.2.wt%至30.2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nvii)3.5mol%至5.5mol%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4 EP 17190989.8;20180613 EP 18177535.41.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具有:
i)14wt%至27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
ii)1.0-2.4dl/g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
iii)根据ISO1133在230℃下以2.16kg的负荷测量的1.0g/10min至5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
iv)5.0wt%至12.0wt%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
v)2.5wt%至6.0wt%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
vi)15.2.wt%至30.2wt%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
vii)3.5mol%至5.5mol%的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上测得的C13NMR序列PEP,11.0mol%至14.2mol%的25℃下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上测量的C13NMR序列PEP。


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根据ISO1133在230℃下以2.16kg的负荷测量,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范围为1.4g/10min至20.2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中在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范围为17wt%至25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中在25℃下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为1.5-2.2dl/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马萨里C·卡瓦列里D·塔尔塔里T·卡普托I·M·V·卡穆拉蒂
申请(专利权)人: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