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0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中,包括壳体以及盖板,盖板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盖板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边壁上设有阻挡部,壳体内设有第一锁定结构以及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锁芯以及与第一锁芯联动的第一联动件,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联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同时与对应的阻挡部不相抵时,盖板可移动,盖板与断路器的分闸连杆构成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稳定等特点。

A double interlock structure of universal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
技术介绍
万能式断路器又称框架式断路器,是一种能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机械开关电器。万能式断路器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欠电压、短路等。通常万能式断路器都是安装在配电房内,如果有闲人进入配电房或断路器处于检修时,可能发生误操作,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而现有的双联锁结构比较繁琐,操作麻烦,同时联锁效果不是很理想,故急需一款操作方便、联锁效果稳定的双联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中,包括壳体以及盖板,盖板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盖板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边壁上设有阻挡部,壳体内设有第一锁定结构以及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锁芯以及与第一锁芯联动的第一联动件,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联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同时与对应的阻挡部不相抵时,盖板可移动,盖板与断路器的分闸连杆构成限位配合。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两个锁定结构锁定盖板的移动实现联锁效果,当两个联动件同时与对应的阻挡部不相抵时,盖板才可以移动,当任一一个联动件与对应的阻挡部相抵时,盖板无法移动,实现双联锁效果。此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转动锁芯的过程中,由于两个锁定结构互不接触,使得转动更加轻松,同时独立设置,即使其中一个发生故障,也能实现锁定效果。其中,还包括双扭簧,壳体内设有隔板,盖板上设有固定孔,双扭簧上设有连接部,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隔板的两侧壁相卡,连接部从固定孔中伸出且与固定孔相卡。采用双扭簧的设置,使得盖板可以实现快速复位的效果,保证联锁的稳定性。其中,隔板上设有固定块以及卡块,双扭簧包括扭簧部,扭簧部套设在固定孔上,一端与卡块相卡。隔板上的设置,使得双扭簧固定更加稳定牢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同时也防止双扭簧在使用过程中过度疲劳,影响使用寿命。其中,固定孔为上小下大设置。固定孔采用此种结构,更加便于双扭簧的固定效果,防止连接部发生脱落。其中,壳体上设有导向柱,盖板上设有腰型孔,导向柱在腰型孔内滑动。导向柱的设置,使得盖板的移动方向得到限定,盖板只能平面上下移动。其中,还包括垫片以及螺丝,导向柱内设有导向孔,螺丝穿过垫片与导向孔连接固定。垫片与螺丝的设置,使得盖板与壳体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但是此处固定并不是将盖板与壳体牢牢固定,固定后,盖板同样与壳体呈活动设置。其中,壳体上设有限位凸起,盖板上设有限位缺口,限位凸起位于限位缺口的运动轨迹上限制盖板移动。限位凸起的作用是限制盖板过度移动。其中,阻挡部与通孔通过连接面连接,连接面为斜面或内弧面。连接面连接,使得联动件转动至阻挡部更加方便。其中,联动件朝向通孔侧壁的面为外弧面。采用外弧面的设置,进一步使得联动件转动更加方便。其中,壳体上设有装配孔。通过装配孔的设置,使得整体固定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8所示,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包括壳体1以及盖板2,盖板2相对壳体1活动设置。盖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固定孔23、腰型孔24、阻挡件25以及限位缺口26,两个通孔为独立设置,并不连通,且关于隔板3对称设置,由于两个通孔的结构一致,故此处仅描述第一通孔21的结构。第一通孔21内设有阻挡部211,阻挡部211位于腰型孔24一侧,防止盖板2朝向腰型孔24一侧运动,此处阻挡部211与通孔的侧壁通过连接面212连接,连接面212为斜面或内弧面。腰型孔24位于盖板2的上方,腰型孔24主要与导向柱14配合,形成导向效果。进一步,导向柱14上设有导向孔141,螺丝143穿过垫片142与导向孔141连接固定。垫片142与螺丝143的设置,使得盖板2与壳体1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但是此处固定并不是将盖板2与壳体1牢牢固定,固定后,盖板2同样与壳体1呈活动设置,即盖板2能够前后移动。此处盖板2的实际移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进行调整,并不仅限于前后移动。固定孔23位于盖板2的中心位置,且固定孔23为上小下大,即固定孔23在盖板2的底面上的面积大于固定孔23在盖板2顶面上的面积。固定孔23包括第一斜面231、垂直面232以及第二斜面233,第一斜面231通过垂直面232与第二斜面233连接,形成梯形结构,即第一斜面231与第二斜面233为反方向设置,第二斜面233位于盖板2的顶面上。双扭簧4的连接部直接与垂直面232相抵,伸出至盖板2外。限位缺口26位于盖板2的下方,限位缺口26的数量为两个,限位缺口26与限位凸起配合,限制盖板2过度移动。阻挡件25位于盖板2的左侧上,主要用于与断路器的分闸连杆构成限位配合。双扭簧4包括两个扭簧部41以及连接部42,两个扭簧部41通过连接部42连接,且两个扭簧部41关于连接部42为对称设置。壳体1上设有隔板3以及容纳腔室11,隔板3将容纳腔室11分隔成两个小腔室111,隔板3的作用是分隔两个小腔室111以及固定双扭簧4用。隔板3的两侧面结构相同,故仅描述其中一侧面。隔板3侧面上设有固定块31以及卡块32,扭簧部41套设在固定孔23上,扭簧部41的伸出端与卡块32相卡,连接部42从固定孔23中伸出至盖板2外,形成复位效果。壳体1内设有第一锁定结构5以及第二锁定结构6,第一锁定结构5与第二锁定结构6分别位于两个小腔室111内,第一锁定结构5对应第一通孔21,第二锁定结构6对应第二通孔22。第一锁定结构5包括第一锁芯51以及与第一锁芯51联动的第一联动件52,第一锁芯51与第一联动件52为同心轴设置,第一联动件52上设有第一联动部521,通过钥匙插入至第一锁芯51内,带动第一锁芯51转动,使得第一联动部521与第一通孔21内的阻挡部211相抵,实现锁定效果。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一联动部521的转动效果,第一联动部521朝向通孔侧壁的面为外弧面。同时,小腔室111位于第一联动部521的转动轨迹的侧壁上设有弧面112。第一锁芯51的锁孔从壳体1的另一侧上伸出,第一锁芯51上还设有第一头套511,用于保护第一锁芯51。第二锁定结构6包括第二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盖板,盖板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盖板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边壁上设有阻挡部,壳体内设有第一锁定结构以及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锁芯以及与第一锁芯联动的第一联动件,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联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同时与对应的阻挡部不相抵时,盖板可移动,盖板与断路器的分闸连杆构成限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盖板,盖板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盖板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边壁上设有阻挡部,壳体内设有第一锁定结构以及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锁芯以及与第一锁芯联动的第一联动件,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联动的第二联动件,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同时与对应的阻挡部不相抵时,盖板可移动,盖板与断路器的分闸连杆构成限位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扭簧,壳体内设有隔板,盖板上设有固定孔,双扭簧上设有连接部,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隔板的两侧壁相卡,连接部从固定孔中伸出且与固定孔相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上设有固定块以及卡块,双扭簧包括扭簧部,扭簧部套设在固定孔上,一端与卡块相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永张豪刘自喻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振弘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