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射体和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591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射体,包括:液晶层;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之间的扩散体,且所述扩散体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可见,本申请中的散射体包括液晶层、导电膜层和扩散体,扩散体的折射率固定不变,等于液晶分子在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的折射率,而液晶层在有无外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呈现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可以控制外加电压的有无,控制液晶层与扩散体之间是否存在折射率差,当不存在折射率差时,雾度极低,当存在折射率差时,雾度明显提升,高雾度下可以增强对光线的散射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优点的显示系统。

A scatterer and displa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射体和显示系统
本申请涉及立体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射体和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体三维立体显示是一种利用空间发光成像来还原物体三维信息的真三维显示技术,具有全视景、多角度、实时交互等优点。目前,体显示方案有多层扩散片体显示方案、多层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方案、体光源旋转显示方案等。扩散片可以提高点光源在出射方向上光束能量的均匀性,均匀性较好的出射光束在经过成像模块时便可以输出亮度均匀的画面,从而给人眼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目前扩散片都是依靠自身几何结构的光学散射、光学折射来实现出射光束能量均匀扩散的,扩散片的几何形状在制备成型后无法改变,且其中各层材料的折射率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扩散片的散射能力、雾度等参数也是固定的,无法调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射体和显示系统,以使散射体的雾度可以在不同雾度值之间切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散射体,包括:液晶层;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之间的扩散体,且所述扩散体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可选的,所述扩散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体阵列和第二扩散体阵列,且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和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均平行于所述导电膜层。可选的,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与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相对的表面为曲面。可选的,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和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为下述任一种扩散体:半球形扩散体、半椭球形扩散体、球形扩散体、椭球形扩散体。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为所述球形扩散体或所述椭球形扩散体时,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包括多种尺寸的球形扩散体或椭球形扩散体,且任一尺寸的球形扩散体或椭球形扩散体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当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为所述球形扩散体或所述椭球形扩散体时,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包括多种尺寸的球形扩散体或椭球形扩散体,且任一尺寸的球形扩散体或椭球形扩散体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可选的,所述球形扩散体的直径和所述椭球形扩散体的长边直径取值范围均为30纳米至10微米,包括端点值。可选的,所述扩散体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膜层背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的透明基板。可选的,所述导电膜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0纳米至700纳米,包括端点值。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包括多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散射体和投影机。本申请所提供的散射体,包括:液晶层;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之间的扩散体,且所述扩散体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可见,本申请中的散射体包括液晶层、导电膜层和扩散体,扩散体的折射率固定不变,等于液晶分子在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的折射率,而液晶层在有无外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呈现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可以控制外加电压的有无,控制液晶层与扩散体之间是否存在折射率差,当不存在折射率差时,雾度极低,当存在折射率差时,雾度明显提升,高雾度下可以增强对光线的散射效果。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优点的显示系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散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散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当扩散体为球形扩散体或者椭球形扩散体时,扩散体的光散射能量分布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散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射体,11.液晶层,12.导电膜层,13.扩散体,14.透明基板,2.投影机,3.人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的扩散片中各层材料的折射率是固定不变的,导致扩散片的散射能力、雾度等参数也是固定的,无法调节。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射体,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射体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液晶层11;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11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12;位于所述导电膜层12之间的扩散体13,且所述扩散体13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11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11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其中,液晶层11由大量的液晶分子组成,当液晶层11两侧加有外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取向一致,此时,液晶层11整体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光学折射率为寻常折射率no或者非寻常折射率ne,寻常折射率no在1.5到1.7之间,非寻常折射率ne在1.5到1.8之间;当液晶层11两侧没有外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此时,液晶层11整体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光学折射率nl位于寻常折射率和非寻常折射率之间,nl的取值在1.5到1.7之间。扩散体13的折射率固定不变,而外加电压的存在与否,可以改变液晶层11的折射率,当扩散体13的折射率与液晶层11相等时,此时不存在折射差,对光线不具有散射作用,散射体1的雾度极低;当扩散体13的折射率与液晶层11不相等时,即存在折射差,对光线具有散射作用,此时散射体1的雾度明显提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导电膜层12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为透明的、入射光线可以透过,且起到导电作用即可。例如,导电膜层12可以为氧化铟锡导电膜层12、掺氟的二氧化锡导电膜层12、掺铝的氧化锌导电膜层12中的任一种导电膜层12。进一步地,导电膜层12的可见光透过率在96%以上,雾度在0.1%以下,以降低光的损耗。可选的,液晶层11的厚度取值范围为5微米至50微米,包括端点值,相较于厚度为毫米量级的扩散片,散射体1的整体厚度较薄。优选地,所述导电膜层12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0纳米至700纳米,包括端点值,以保证导电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晶层;/n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n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之间的扩散体,且所述扩散体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层;
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相对表面的导电膜层;
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之间的扩散体,且所述扩散体的折射率等于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分子取向随机或者取向一致时沿液晶层表面的法线方向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体阵列和第二扩散体阵列,且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和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均平行于所述导电膜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与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相对的表面为曲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和所述第二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为下述任一种扩散体:
半球形扩散体、半椭球形扩散体、球形扩散体、椭球形扩散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射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的扩散体为所述球形扩散体或所述椭球形扩散体时,所述第一扩散体阵列中包括多种尺寸的球形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海明魏一振张卓鹏丁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