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59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规律地布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二基板,包括TFT面板部,所述薄膜晶体管面板部包括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以彼此的一面相面对的方式结合,从而所述各发光二极管与各TFT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可以使用利用氮化物半导体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构成显示装置,因此具有能够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高效率高分辨率,且具有功耗低的效果。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7月20日,申请号为201680043353.7,标题为“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作为通过电子及空穴的复合而发光的无机半导体元件,最近应用于显示器、汽车灯、一般照明等多种领域。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功耗低,且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利用这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作为光源应用于多种领域。近来,智能电视及显示器倾向于使用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来再现色彩,并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用于色彩再现的背光光源。并且,近来,也有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制造显示装置的情形。但是,对于TFT-LCD而言,由于使用一个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宽像素的光源,所以背光光源始终处于接通状态。因此,无论显示的画面亮或暗,功耗都是恒定的。虽然也有为了改善这点而将屏幕划分为多个区域控制明暗的显示装置,但由于将数千乃至数万像素作为一个单位而进行分割,所以很难在降低功耗的同时精密地调节明暗。另外,对于OLED而言,虽然通过技术发展在持续地降低功耗,但目前为止,相比于无机半导体器件LED,功耗非常大,所以效率性较低。并且,对无源矩阵(PM)驱动方式的OLED而言,由于对具有大容量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进行脉幅调制(PAM:pulseamplitudemodulation)控制,从而可能发生响应速度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低占空比(duty),通过脉冲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而进行高电流驱动,从而可能发生寿命减短的问题。并且,如果通过有源矩阵(AM)驱动方式驱动OLED,则由于需要将各像素连接TFT,所以生产费可能会增加,并且具有根据TFT特性而亮度不均匀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日本公开专利第2015-500562(2015.01.05)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能够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话或电视等的功耗低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功耗低且能够精密地调节明暗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规律地布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二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面板部,所述薄膜晶体管面板部包括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以彼此的一面相面对的方式结合,从而所述各发光二极管与各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发光二极管部,使多个发光二极管有规律地排列;以及使制造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与薄膜晶体管面板部结合,其中,制造所述发光二极管部的步骤包括如下的步骤:使多个发光二极管以有规律地排列的方式形成于基板上;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转印到具有伸缩性的伸缩基板;在平面上扩大所述伸缩基板,以扩大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以及,使通过所述伸缩基板而间距得到扩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个以上与支撑基板结合。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可以利用使用氮化物半导体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构成显示装置,从而具有能够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高效率高分辨率,且具有功耗低的效果。并且,由于利用具有具有伸缩性的基板制造,从而当利用微型发光二极管制造显示装置时,具有能够更方便地制造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图示根据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部的立体图。图3a至图4g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部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8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0:显示装置110:发光二极管部112:发光二极管112a:蓝色发光二极管112b:绿色发光二极管112c:红色发光二极管21:生长基板23:n型半导体层25:活性层27:p型半导体层31:n型电极33:p型电极35:壁部114:支撑基板116:透明电极118:阻断部120:绝缘层122:第一连接电极124:透明基板125:白色荧光体膜126:荧光体层126b:绿色荧光体层126c:红色荧光体层126d:阻断层126e:透明层127:彩色滤光器127a:蓝色光部127b:绿色光部127c:红色光部127d:光阻断部127e:透明部128:保护基板130:TFT面板部132:面板基板134:第二连接电极150:各向异性导电膜152:电极连接部200:背光单元260:第一驱动器300:TFT-LCD面板部310:第二驱动器P:像素S:粘接部S1:第一粘接部S2:第二粘接部S3:第三粘接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规律地布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二基板,包括TFT面板部,所述TFT面板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以各自的一面相面对的方式结合,从而所述各发光二极管可以与各TFT电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可以包括:支撑基板;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排列于所述支撑基板上部;多个绿色发光二极管,排列于所述支撑基板上部,并与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相邻排列;以及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排列于所述支撑基板上部,并与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中的任意一个相邻排列。并且,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分别包括: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夹设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与p型半导体层之间;n型电极,结合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p型电极,结合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壁部,形成为包围所述p型电极。并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粘接部,使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结合于所述支撑基板;第二粘接部,使所述多个绿色发光二极管结合于所述支撑基板;以及第三粘接部,使所述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结合于所述支撑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粘接部至第三粘接部具有互不相同的温度的熔点。并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使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电结合。在此,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以是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波长转换部,所述波长转换部包括发出所述蓝色光的蓝色光部、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而发出的绿色光部以及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而发出的红色光部中的任意一个以上。并且,所述多个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透明基板(124);/n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12);/n粘接部(S),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结合到所述透明基板;/n阻断部(118),位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之间;/n绝缘层(120),包围所述发光二极管(112),覆盖结合有发光二极管(112)的透明基板上的暴露的面,并覆盖阻断部(118)的一部分;/n薄膜晶体管面板部(130),与所述透明基板相向而布置;/n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面板部(13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3 US 62/196,282;20151215 US 62/267,770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基板(124);
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12);
粘接部(S),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结合到所述透明基板;
阻断部(118),位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之间;
绝缘层(120),包围所述发光二极管(112),覆盖结合有发光二极管(112)的透明基板上的暴露的面,并覆盖阻断部(118)的一部分;
薄膜晶体管面板部(130),与所述透明基板相向而布置;
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面板部(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波长转换部,布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上部,
所述波长转换部包括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光部、将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光部以及将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光部中的一个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以多个发光二极管是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绿色光部是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而发出,
所述红色光部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而发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波长转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谷元伸金荣现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