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单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03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单级泵,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平衡鼓,平衡鼓的内侧面与轮毂之间留有间隙,平衡鼓的内侧面开有螺旋槽,平衡鼓通过螺栓固定于泵盖上;泵盖上开有空腔,空腔连通有进出口,空腔通过进出口通有冷却液;泵盖固定连接有悬架,悬架和泵轴之间设有角接触球轴承组件,角接触球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第三角接触球轴承,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方向相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与第三角接触球轴承背靠背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叶轮增加平衡鼓和增加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实现了对大的轴向力的平衡,使单级单吸系列泵也可以完成对高压介质的输送。

A high pressure single stag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单级泵
本技术涉及泵,具体是一种高压单级泵。
技术介绍
单级单吸系列泵,以其规格的完整性,适用于高层建筑、矿山、消防、清洗、水处理、污水处理、热处理、空调制冷,农业灌溉等所需的给排水,以及食品、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纺织、化纤冶金、电力、轻工、机械等工业系列生产流程中的各种液体输送,公称压力1.6MPa,如图1所示。但是在一些特殊工况下,例如在运输乙炔、液化气等介质时,由于乙炔、液化气在常温下是气态,极易爆炸,因此要在高压下变成液态再输送,一般输送的压力为10MPa,泵的进口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现有的单级单吸系列泵无法满足此种高压需求。而在高压输送过程中,泵腔内的压力过大,产生的轴向力过大,会对叶轮产生一个很大的向后的推力,会导致轴承的损坏,降低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单级泵,本技术通过在叶轮增加平衡鼓和增加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实现了对大的轴向力的平衡,使单级单吸系列泵也可以完成对高压介质的输送。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单级泵,包括泵体、泵盖和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固定有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所述后盖板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设有轮毂,所述轮毂固定于所述泵轴上;所述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平衡鼓,所述平衡鼓的内侧面与所述轮毂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平衡鼓的内侧面开有螺旋槽,所述平衡鼓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泵盖上;所述泵盖上开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有进出口,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进出口通有冷却液;所述泵盖固定连接有悬架,所述悬架和所述泵轴之间设有角接触球轴承组件,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第三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第三角接触球轴承背靠背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空腔上固定有覆板,所述覆板与所述泵盖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之间固定有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后盖板的轴线均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的承压等级为10MPa。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为实现高压下的介质输送,将泵体的厚度增加,满足高压的冲击力要求,增强泵体的强度;2、本技术在叶轮的后端设置平衡鼓,用于平衡进口高压带来的轴向力;3、本技术增加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进一步抵消轴向力,达到平稳的目的,避免高压带来的轴向力对泵产生损坏,使单级单吸系列泵也可以完成对高压介质的输送;4、本技术在泵盖内通入冷却液,降低工作温度,避免高压引起高温导致介质爆炸。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单级单吸系列泵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单级泵机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示意图;图中,1、泵体,2、泵盖,3、泵轴,4、叶轮,401、前盖板,402、叶片,403、后盖板,404、轮毂,5、平衡鼓,501、螺旋槽,502、螺栓,6、有空腔,7、进出口,8、覆板,9、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01、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2、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3、第三角接触球轴承,10、悬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单级单吸系列泵结构图,由于在高压输送中,泵的进口压力很大,会产生很大的轴向力,而单级单吸系列泵的公称压力是1.6MPa,无法满足高压输送,例如7.5MPa以上的工况。如图2所示,一种高压单级泵,包括泵体1、泵盖2和泵轴3,泵轴3的一端固定有叶轮4,如图3所示,叶轮4包括前盖板401、后盖板403,后盖板403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设有轮毂404,轮毂404固定于泵轴3上;轮毂404的外侧面设有平衡鼓5,用于平衡进口高压带来的轴向力,平衡鼓5的内侧面与轮毂404之间留有间隙,平衡鼓5的内侧面开有螺旋槽501,平衡鼓5通过螺栓502固定于泵盖2上。其中,平衡鼓5的内侧面与轮毂404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本实施例中间隙距离为单边0.15~0.3mm,间隙和螺旋槽501用于平衡叶轮外侧的压力,避免叶轮外侧的高压进入机械密封内,避免损坏机械密封。如图3所示,泵盖2上开有空腔6,空腔6连通有进出口7,空腔6通过进出口7通有冷却液,形成冷却液循环系统;在泵盖2上,与进出口7相对应位置上开有另一个进出口(未图示)。空腔内通入冷却液,能够降温,避免高压产生的高温引起介质的爆炸。空腔6上固定有覆板8,覆板8与泵盖2焊接,避免冷却液泄漏。如图1所示,泵盖2固定连接有悬架10,悬架10和泵轴3之间设有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如图4所示,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包括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第三角接触球轴承903,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的安装方向相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与第三角接触球轴承903背靠背安装。相较于单级单吸系列泵中的一个角接触球轴承(图1所示),本实施例新增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即新增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并且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的安装方向相同,开口朝向叶轮方向,由于进口处的压力较大,会产生一个叶轮到电机轴方向的轴向力,平衡鼓5会抵消一部分该轴向力,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抵消一部分轴向力,产生平衡,避免电机轴损坏。如图3所示,前盖板401和后盖板403之间固定有多个叶片402,多个叶片402围绕后盖板403的轴线均匀设置。另外,为满足高压的工况,本实施例中将泵体1的厚度加厚,在压力为10MPa时,泵体1的承压等级为10MPa,厚度为20~3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满足扬程要求不高但泵腔内压力很大的特殊工况,将泵体1的厚度增加,满足高压的冲击力。本技术在叶轮的后端设置平衡鼓5,用于平衡进口高压带来的轴向力,增加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进一步抵消轴向力,达到平稳的目的,避免高压带来的轴向力对泵产生损坏,使单级单吸系列泵也可以完成对高压介质的输送。在泵盖内通入冷却液,降低工作温度,避免高压引起高温导致爆炸。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单级泵,包括泵体(1)、泵盖(2)和泵轴(3),所述泵轴(3)的一端固定有叶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包括前盖板(401)、后盖板(403),所述后盖板(403)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设有轮毂(404),所述轮毂(404)固定于所述泵轴(3)上;所述轮毂(404)的外侧面设有平衡鼓(5),所述平衡鼓(5)的内侧面与所述轮毂(40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平衡鼓(5)的内侧面开有螺旋槽(501),所述平衡鼓(5)通过螺栓(502)固定于所述泵盖(2)上;/n所述泵盖(2)上开有空腔(6),所述空腔(6)连通有进出口(7),所述空腔(6)通过所述进出口(7)通有冷却液;/n所述泵盖(2)固定连接有悬架(10),所述悬架(10)和所述泵轴(3)之间设有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包括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第三角接触球轴承(903),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901)、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902)与所述第三角接触球轴承(903)背靠背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单级泵,包括泵体(1)、泵盖(2)和泵轴(3),所述泵轴(3)的一端固定有叶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包括前盖板(401)、后盖板(403),所述后盖板(403)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设有轮毂(404),所述轮毂(404)固定于所述泵轴(3)上;所述轮毂(404)的外侧面设有平衡鼓(5),所述平衡鼓(5)的内侧面与所述轮毂(40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平衡鼓(5)的内侧面开有螺旋槽(501),所述平衡鼓(5)通过螺栓(502)固定于所述泵盖(2)上;
所述泵盖(2)上开有空腔(6),所述空腔(6)连通有进出口(7),所述空腔(6)通过所述进出口(7)通有冷却液;
所述泵盖(2)固定连接有悬架(10),所述悬架(10)和所述泵轴(3)之间设有角接触球轴承组件(9),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凌高速隆郭晓军顾健华王有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德仕比智能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