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733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属于高层建筑技术领域。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A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层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建筑结构不断的探索向高空和地下发展。而建筑结构向高空发展,一般为高层建筑,高空建筑是指的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但是,在建设高空建筑时,如建设地受高空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高度会受限制,进而会影响建筑使用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物高度受限制会影响建筑使用面积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拱体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中承式楼层结构及下承式楼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中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杆、若干第三水平楼层、若干第二连接杆及若干第四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有第三间隙;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内。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有第四间隙;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隙内。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若干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拉索与若干拱体一一对应,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的两端连接,拱体的两端位于拱体中部的上方,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拱体固定连接,所以,外延楼层次结构的载荷传递给拱体,拉索在拱体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上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下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中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杆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外延楼层结构2、若干拉索3及若干拱体4。若干拱体4的中部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每个拱体4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1的顶部。若干拉索3与若干拱体4一一对应,拉索3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4的两端连接,拱体4的两端位于拱体4中部的上方,拉索3与建筑主体1的顶部平行。外延楼层次结构2与拱体4固定连接。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若干拱体4的中部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每个拱体4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1的顶部,若干拉索3与若干拱体4一一对应,拉索3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4的两端连接,拱体4的两端位于拱体4中部的上方,拉索3与建筑主体1的顶部平行,外延楼层次结构2与拱体4固定连接,所以,外延楼层次结构2的载荷传递给拱体4,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详细介绍拱体4的结构。若干拱体4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拱体4可通过钢筋混泥土的形式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拱体4可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制成。详细介绍外延楼层结构2的结构。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2-1、中承式楼层结构2-3及下承式楼层结构2-2。参见图3,上承式楼层结构2-1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2-11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若干第一支撑杆2-11与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第一支撑杆2-11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一支撑杆2-11之间。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1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若干第一支撑杆2-11将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的压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参见图4,下承式楼层结构2-2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2-21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若干第一连接杆2-21与拱体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杆2-21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一连接杆2-21之间。每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2-2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若干第一连接杆2-21将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的重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其中,参见图6,当外延楼层次结构2为上承式楼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n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n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n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
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
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
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拱体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中承式楼层结构及下承式楼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有第一间隙;
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
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何娟
申请(专利权)人:文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