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646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坡砌块之间没有有效连接,整体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护坡由生态修复砌块依次拼装组成,所述生态修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和凸缘(3),所述凹槽和凸缘(3)的长度方向与砌块本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凹槽与相邻生态修复砌块的凸缘(3)互相匹配,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态修复砌块不易从护坡坡面上脱落,整体稳定性好,能够避免生态修复护坡的损坏,适用于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的建造。

A kin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lope prote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本技术适用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①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②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③由于深层土滑动引起的不稳定。其中,影响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稳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坡面的冲刷。现有技术中,水利工程中的护坡通常采用砌块进行拼装,在砌块中留出供植物生长的空间。砌块拼装时,各个砌块之间像铺地板一样依次铺贴,但是这种方式铺贴的各个砌块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不能连成一个整体,导致护坡整体性差,在水流的冲刷下,砌块容易被冲走,导致护坡损坏,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坡面失稳等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坡砌块之间没有有效连接,整体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目的在于:加强护坡砌块之间的连接,提高护坡的整体性,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面稳定。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所述护坡由生态修复砌块依次拼装组成,所述生态修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砌块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和凸缘,所述凹槽和凸缘的长度方向与砌块本体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凹槽与相邻生态修复砌块的凸缘互相匹配,砌块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与厚度方向垂直的凹槽和凸缘结构配合,能够限制生态修复砌块在厚度方向上的运动,使生态修复砌块不易从护坡坡面上脱落,并且所有生态修复砌块连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护坡的整体性,能够防止在水流冲刷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砌块从护坡上脱落或者被水流冲走,避免生态修复护坡的损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修复护坡的稳定。优选的,所述砌块本体为矩形,砌块本体相邻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凸缘,砌块本体另外两个侧面设置有与凸缘尺寸匹配的凹槽。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将砌块本体的凸缘插入相邻的砌块本体的凹槽中,即可将两块相邻的砌块本体进行连接,施工方便快捷,连接后组成的生态修复护坡整体性好,不易被破坏,保证了生态修复护坡的稳定。优选的,所述种植槽中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中设置有孔隙,孔隙中设置有营养土。采用该优选方案后,营养土能够提供植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加快植被的生长,基材层中的孔隙便于植被的根系发育,根系通过孔隙抓牢基材层,使植被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增强。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漏层。采用该优选方案后,能够防止基材层中的养分从基材层的底部流走,避免养分损失,保证植被正常生长。当植被的根系发育成熟后,能够穿过防漏层伸入地面,使砌块与地面连接的更加牢固,防止砌块从护坡的坡面上脱落。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保护营养土不被冲走的保护层。采用该优选方案后,保护层能够防止营养土和种子被水流冲走,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无纺布。采用该优选方案后,无纺布能够防止营养土被水流冲走,当植物发芽后,能够穿过无纺布,无纺布不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种植槽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采用该优选方案后,种植槽的形状丰富,更加美观。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与厚度方向垂直的凹槽和凸缘结构配合,能够限制生态修复砌块在厚度方向上的运动,使生态修复砌块不易从护坡坡面上脱落,并且所有生态修复砌块连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护坡的整体性,能够防止在水流冲刷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砌块从护坡上脱落或者被水流冲走,避免生态修复护坡的损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修复护坡的稳定。2.将砌块本体的凸缘插入相邻的砌块本体的凹槽中,即可将两块相邻的砌块本体进行连接,施工方便快捷,连接后组成的生态修复护坡整体性好,不易被破坏,保证了生态修复护坡的稳定。3.基材层中设置有孔隙,孔隙中设置有营养土,营养土能够提供植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加快植被的生长,基材层中的孔隙便于植被的根系发育,根系通过孔隙抓牢基材层,使植被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增强。4.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漏层,能够防止基材层中的养分从基材层的底部流走,避免养分损失,保证植被正常生长。当植被的根系发育成熟后,能够穿过防漏层伸入地面,使砌块与地面连接的更加牢固,防止砌块从护坡的坡面上脱落。5.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能够防止营养土和种子被水流冲走,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6.保护层为无纺布,无纺布能够防止营养土被水流冲走,当植物发芽后,能够穿过无纺布,无纺布不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7.种植槽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种植槽的形状丰富,更加美观。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生态修复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生态修复砌块的拼装示意图。其中,1-砌块本体,2-种植槽,3-凸缘,4-基材层,5-保护层,6-防漏层。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所述护坡由生态修复砌块依次拼装组成,所述生态修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和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砌块本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凹槽与相邻生态修复砌块的凸起互相匹配,实现相邻生态修复砌块之间的连接,并且连接后的生态修复砌块之间由于凹槽和凸起的作用,不能够在砌块厚度方向活动,使生态修复砌块能够抵抗水流冲击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不从护坡上脱落。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2,用于种植生态修复植物。所述砌块本体1为矩形,砌块本体1相邻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凸缘3,所述凸缘3位于砌块本体1侧面的中部,砌块本体1另外两个侧面设置有与凸缘3尺寸、位置均匹配的凹槽。本实施例中,生态修复砌块安装时,砌块本体1的两个凹槽分别与相邻的两块生态修复砌块的凸缘3咬合,砌块本体1的两个凸缘3分别与相邻的两块生态修复砌块的凹槽咬合,实现生态修复砌块的无缝连接。所述种植槽2中设置有基材层4,所述基材层4中设置有孔隙,孔隙中设置有营养土。本实施例中,基材层4采用大孔隙率的混凝土制成,孔隙中填充营养土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所述基材层4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漏层6。本实施例中,防漏层采用具有防渗功能的薄膜制成,薄膜的强度不应太高,能够被植被的根系穿透。当植被根系发育完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由生态修复砌块依次拼装组成,所述生态修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和凸缘(3),所述凹槽和凸缘(3)的长度方向与砌块本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凹槽与相邻生态修复砌块的凸缘(3)互相匹配,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由生态修复砌块依次拼装组成,所述生态修复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和凸缘(3),所述凹槽和凸缘(3)的长度方向与砌块本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凹槽与相邻生态修复砌块的凸缘(3)互相匹配,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1)为矩形,砌块本体(1)相邻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凸缘(3),砌块本体(1)另外两个侧面设置有与凸缘(3)尺寸匹配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立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