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59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再生骨料层以及级配碎石层,在所述级配碎石层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在所述级配碎石层内底部设置有渗管,在所述渗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在所述渗管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渗透至渗管内的水由渗管引至道路红线外的城市蓄水海绵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海绵城市的人行道透水结构,通过本方案的人行道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并通过人行道结构底部的渗管排入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内,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

A kind of permeable pavement sponge City sidewal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现有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中,通过人行道透水结构将雨水由管道引入自海绵滞蓄系统内,现有人行道透水结构的透水效果不佳,管道排水不畅且易发生堵塞,雨水长时间聚集在人行道结构内,造成人行道已发生凹陷。此外,现有机动车道的雨水是直接通过雨水篦子经雨水口排入至市政雨水管网,这样,机动车道的雨水并未进入到海绵滞蓄系统内,造成海绵滞蓄系统并未达到最大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透水及排水效果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铺装板、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再生骨料层以及级配碎石层,所述预制砼铺装板设置的板缝内填充石英砂,在所述级配碎石层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在所述级配碎石层内底部设置有渗管,在所述渗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在所述渗管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渗透至渗管内的水由渗管引至道路红线外的城市蓄水海绵体内。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在所述粗砂层与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渗管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且紧靠电力浅沟纵向布置,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底部向电力浅沟一侧形成一定倾斜度。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在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附近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渗管,纵向布置的渗管通过横穿电力浅沟并接出道路红线的横向布置渗管与城市蓄水海绵体连通。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端部设置有路缘石,在所述路缘石内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端面的引水通路,所述引水通路由靠近车行道的外侧向靠近人行道的内侧向下倾斜。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在所述人行道结构内表层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沿人行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水管与车行道边缘的雨水排水口结构连接,所述排水管通过横穿人行道的表层渗管与城市蓄水海绵体连通。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雨水排水口结构包括设置有雨篦子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置带弯头且上部设有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所述溢流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所述集水井内的溢流排水管呈竖向设置,所述溢流排水管下端与排水管路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的独立结构,所述溢流排水管外周与集水井内壁之间形成集水环隙,所述集水环隙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集水环隙部与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在所述溢流排水管上端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集水环隙通过进水孔与溢流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排水管上进水孔设置的位置高于集水井上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集水环隙内的雨水先由集水井上设置的出水口排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当蓄水海绵体无法蓄水,使集水环隙内聚集的雨水液面高度达到溢流排水管上进水孔处时,雨水便由设有进水孔的溢流排水管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出水口沿集水井径向设置,所述集水井上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城市蓄水海绵体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若干进水孔均匀设置在溢流排水管的上端外周面,所述进水孔呈长条孔且沿溢流排水管的轴向布置,所述进水孔开口的最低端位置高于集水井上径向设置的出水口的最低端位置。本技术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所述溢流排水管的上端面为封闭结构,由雨篦子进入的雨水直接聚集在集水环隙内,所述集水环隙内聚集的雨水液面优先达到集水井的出水口处排出,若聚集的水量过大,蓄水海绵体无法吸纳,导致集水环隙内雨水液面继续上升聚集达到溢流排水管的进水孔时,雨水由溢流排水管排出。本技术主要适用于海绵城市的人行道透水结构,通过本方案的人行道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并通过人行道结构底部的渗管排入至城市蓄水海绵体内,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此外,本方案对现有雨水排水口进行结构改造并与人行道透水结构进行配合,利用在集水井内增加设置的溢流排水管,使流入集水井内的雨水优先排入至城市海绵滞蓄系统内,以实现城市海绵功能的利用,当城市蓄水海绵体达到最大蓄水能力后,雨水会通过溢流排水管排入至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以确保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海绵城市道路底部渗管位置示意图。图2是海绵城市道路表层排水设施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路缘石设置有引水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雨水排水口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预制砼铺装板,2为粗砂层,3为透水混凝土层,4为再生骨料层,5为级配碎石层,6为防渗土工布,7为渗管,8为渗水土工布,9为城市蓄水海绵体,10为渗水土工布层,11为电力浅沟,12为路缘石,13为引水通路,14为排水管,15为雨水排水口结构,16为表层渗管,17为雨篦子,18为集水井,19为进水孔,20为溢流排水管,21为市政雨水排水系统,22为排水管路,23为排水环隙,24为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3所示,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铺装板1、粗砂层2、透水混凝土层3、再生骨料层4以及级配碎石层5,所述预制砼铺装板1设置有板缝,在所述板缝内填有石英砂,通过预制砼铺装板上设置的板缝向下渗排水,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6,所述防渗土工布将整个人行道底部覆盖,以保证人行道结构内的蓄水效果,在所述粗砂层2与透水混凝土层3之间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10,通过渗水土工布层能够防止粗砂层的沙土通过,从而保持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能力,提高人行道结构整体的透水效果,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内底部设置有渗管7,在所述渗管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使级配碎石层内的水能够进入渗管内,且在所述渗管7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8,有效避免沙土进入渗管内而造成管道堵塞的现象,渗透至渗管7内的水由渗管7引至道路红线外的城市蓄水海绵体9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渗管7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且紧靠电力浅沟11纵向布置,所述级配碎石层5的底部向电力浅沟11一侧形成一定倾斜度,使人行道结构内聚集的水能够流向渗管处,提高渗管的排水效果,同时也避免水长时间聚集在结构内而造成人行道发生凹陷现象,在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9附近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渗管7,纵向布置的渗管7通过横穿电力浅沟11并接出道路红线的横向布置渗管7与城市蓄水海绵体9连通。如图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铺装板(1)、粗砂层(2)、透水混凝土层(3)、再生骨料层(4)以及级配碎石层(5),所述预制砼铺装板(1)设置的板缝内填充石英砂,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6),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内底部设置有渗管(7),在所述渗管(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在所述渗管(7)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8),渗透至渗管(7)内的水由渗管(7)引至道路红线外的城市蓄水海绵体(9)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预制砼铺装板(1)、粗砂层(2)、透水混凝土层(3)、再生骨料层(4)以及级配碎石层(5),所述预制砼铺装板(1)设置的板缝内填充石英砂,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6),在所述级配碎石层(5)内底部设置有渗管(7),在所述渗管(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在所述渗管(7)外周包覆有渗水土工布(8),渗透至渗管(7)内的水由渗管(7)引至道路红线外的城市蓄水海绵体(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砂层(2)与透水混凝土层(3)之间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管(7)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且紧靠电力浅沟(11)纵向布置,所述级配碎石层(5)的底部向电力浅沟(11)一侧形成一定倾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城市蓄水海绵体(9)附近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渗管(7),纵向布置的渗管(7)通过横穿电力浅沟(11)并接出道路红线的横向布置渗管(7)与城市蓄水海绵体(9)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端部设置有路缘石(12),在所述路缘石(12)内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端面的引水通路(13),所述引水通路(13)由靠近车行道的外侧向靠近人行道的内侧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行道结构内表层设置有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沿人行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水管(14)与车行道边缘的雨水排水口结构(15)连接,所述排水管(14)通过横穿人行道的表层渗管(16)与城市蓄水海绵体(9)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水口结构(15)包括设置有雨篦子(17)的集水井(18),所述集水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伟邓明长邓江云宾爱民屈光洪向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