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风叶片、空调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50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扫风叶片、空调系统及空调器,所述扫风叶片包括相连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在第二叶片部开设风孔,使扫风叶片在实现空调柔风出风功能的同时,用于引导气流流动时有更佳的效果。

A kind of swept blad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风叶片、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扫风叶片、应用该扫风叶片的空调系统以及应用该扫风叶片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空调的噪音、舒适性及外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空调器中的摆叶能实现左右或/和上下摆风效果,且采用在摆叶上开设若干散风孔,将空调吹出的风打散,从而吹出柔风。但是,这种设计气流流动的效果不佳。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扫风叶片、包括该扫风叶片的空调系统以及包括该扫风叶片的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扫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其中第二叶片部设有风孔,该扫风叶片用于引导气流流动时具有更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扫风叶片,其中,所述扫风叶片包括相连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风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迎风端,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叶片部。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平直设置,所述第二叶片部包括上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上端面相连,所述第一端面上的点到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随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上的点到第一端面轮廓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相交点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75°。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包括第一子弧线段和第二子弧线段,所述第二子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子弧线段及所述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20°-60°。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平滑相连,且所述第一叶片部自所述第二叶片部的端部弯曲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的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为0°-75°。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包括第一子弧线段和第二子弧线段,所述第二子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子弧线段及所述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为20°-60°。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投影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上端面所在平面的长度与所述扫风叶片投影在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长度的比值为0.25-0.6。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的第一端面投影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上端面所在平面的轮廓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弧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二弧线段以及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背对所述第一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相连,所述第三直线段背对所述第二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平行,且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直线段的长度;所述第一弧线段与所述第二弧线段均为劣弧。可选地,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叶片部的第一风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部开设有第二风孔,自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相连端往另一端的所述第二风孔的密度逐渐减小或所述第一叶片部靠近第二叶片部的一端的所述第二风孔的密度比另一端的所述第二风孔的密度大。可选地,所述第一风孔和所述第二风孔的孔面积之和与所述扫风叶片面积的比值为0.2-0.4。可选地,所述扫风叶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用于带动所述扫风叶片转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用于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扫风叶片,所述第一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迎风端,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叶片部的第一端面轮廓线上的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20°-60°,或所述第一叶片部的第一端面轮廓线上的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为20°-60°;控制模块,用于发出驱动指令以控制多个所述扫风叶片转动到目标角度;驱动模块,用于接收驱动指令以驱动多个所述扫风叶片转动到所述目标角度。可选地,所述目标角度与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上端面的夹角,或与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的差值为N,-10°≤N≤2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所述的扫风叶片;所述第一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迎风端,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叶片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扫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风孔。本专利技术扫风叶片在实现空调柔风出风功能的同时,用于引导气流流动时有更佳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例中扫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实施例中扫风叶片的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线的一剖视图;图4为图1中A-A线的又一剖视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扫风叶片投影到上端面的投影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中空调部分结构的立体装配图;图8为一实施例中扫风叶片一使用状态图;图9为一实施例中扫风叶片的又一使用状态图。附图符号说明:1、第一叶片部;2、第二叶片部;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201、上端面;111、第一子弧线段;112、第二子弧线段;101、第一直线段、102、第一弧线段;103、第二直线段;104、第二弧线段;105、第三直线段;106、第一风孔;107、第二风孔;001、风机机壳;100、风道部件;110、风道出口;108、卡块;109、固定座;120、出风格栅;121、卡槽;122、固定片;200、上下扫风组件;214、转轴;215、转动杆;216、连接轴;220、蜗舌;221、轴孔;230、连杆;240、驱动电机;300、左右扫风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包括相连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包括相连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开设有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迎风端,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叶片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叶片部平直设置,所述第二叶片部包括上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上端面相连,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上的点到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随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上的点到第一端面轮廓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相交点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7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包括第一子弧线段和第二子弧线段,所述第二子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子弧线段及所述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20°-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平滑相连,且所述第一叶片部自所述第二叶片部的端部弯曲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轮廓线为弧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的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为0°-7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包括第一子弧线段和第二子弧线段,所述第二子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子弧线段及所述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子弧线段上任一点切线与所述第一端面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相交点切线的夹角为20°-60°。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投影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上端面所在平面的长度与所述扫风叶片投影在所述上端面所在平面的长度的比值为0.25-0.6。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辉周孝华徐志亮周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