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90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改变尺寸、外观设计并具备动作检测功能的电磁促动器及电磁阀。利用对电磁线圈(26)的通电并由吸引件(22)吸引柱塞(23)。利用非通电/通电来使柱塞(23)的连结部(232)的端部的阀芯部(31)相对于阀座(13)落座/分离。在吸引件(22)的中心形成嵌合孔(22a)和插通孔(22c)。在外壳(27)内且在嵌合孔(22a)和插通孔(22c)内插入开关装置(4)。在柱塞(23)被吸引件(22)吸引了的状态下,由柱塞(23)的杆部(231)推动开关装置(4)的动作轴(42)。

Solenoid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对电磁线圈的通电/非通电来驱动柱塞的电磁促动器以及电磁阀。
技术介绍
现今,为了判断电磁阀实际上是否开闭的情况,需要另设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但是,上述另设的装置需要电磁阀以外的设置空间,并且成为成本变高的要因。并且,电磁阀具备电磁促动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187169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17-19824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具备检测该电磁促动器的动作的传感器等检测机构的电磁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71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982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现有的电磁阀具备检测电磁促动器的动作的传感器等检测机构,但由于在电磁阀主体的外部外置设置检测机构,所以尺寸变大,并且也有外观设计也变差的问题,依然有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不改变尺寸、外观设计并具备动作检测功能的电磁促动器以及电磁阀。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方案一的电磁促动器具备吸引件、与上述吸引件对置配置的柱塞、包围上述吸引件和上述柱塞的周围的电磁线圈、向离开上述吸引件的方向对上述柱塞进行施力的柱塞弹簧、以及内置上述电磁线圈的外壳,将上述柱塞驱动为: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通电而由上述吸引件吸引上述柱塞,并且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非通电而由上述柱塞弹簧使上述柱塞从上述吸引件离开,上述电磁促动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引件的中心形成有在上述柱塞移动的轴线方向上从上述外壳侧贯通至上述柱塞侧的贯通孔,并且具备通过对动作部的推动/非推动来改变开关状态的开关装置,以在上述柱塞被上述吸引件吸引了的状态下,上述开关装置的上述动作部被该柱塞推动的方式在上述外壳内且在上述吸引件的上述贯通孔内插入有上述开关装置。方案二的电磁促动器在方案一所记载的电磁促动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件的上述贯通孔由嵌合上述开关装置的主体壳体的嵌合孔和在上述柱塞侧插通上述动作部的插通孔构成,上述开关装置的主体壳体的上述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被上述嵌合孔的上述插通孔侧的底部和上述外壳夹持。方案三的电磁促动器在方案一或二所记载的电磁促动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装置的上述动作部与上述柱塞的接触部中的任一个抵接面呈球面。方案四的电磁阀具备收纳阀部件的阀室、形成有一次侧口和二次侧端的阀壳、以及方案一至三中任一方案所述的电磁促动器,上述一次侧口与上述阀室连通并导入流体,上述二次侧口与上述阀室连通并使流体流出,上述电磁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室内的上述阀部件与上述电磁促动器的上述柱塞连结,上述阀部件构成为,通过该电磁促动器的驱动将在上述一次侧口与上述二次侧口之间进行开闭。方案五的电磁阀在方案四所记载的电磁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密封上述阀壳的上述阀室与上述电磁促动器之间的膜片。方案六的电磁阀在方案五所记载的电磁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膜片安装于上述柱塞的连结轴的端部,并且该膜片构成上述阀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一至三的电磁促动器或者方案四至六的电磁阀,能够由开关装置检测柱塞的动作状态,并且开关装置设于内置有电磁线圈的外壳的内侧,因而不会改变尺寸、外观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磁阀的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图4是图1的B-B向视图。符号的说明1—阀壳,10—阀室,11—一次侧口,12—二次侧口,13—阀座,2—电磁驱动部(电磁促动器),20—柱塞室,21—柱塞壳体,22—吸引件,22a—嵌合孔(贯通孔),22b—弹簧收纳孔,22c—插通孔(贯通孔),23—柱塞,231—杆部,232—连结部,24—柱塞弹簧,25—固定用套筒,26—电磁线圈,27—外壳,271—顶板,27a—引线孔,28—轭部,3—膜片(阀部件),31—阀芯部,32—圈部,4—开关装置,41—主体壳体,42—动作轴(动作部),43—引线,X—轴线。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磁促动器以及电磁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非通电时(闭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是该电磁阀的通电时(开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该电磁阀的电磁促动器的上表面的图1的A-A向视图,图4是示出该电磁阀的阀壳的图1的B-B向视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及图2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该实施方式的电磁阀具备阀壳1、作为“电磁促动器”的电磁驱动部2、作为“阀部件”的膜片3、以及开关装置4。在阀壳1且在电磁驱动部2侧的上端面形成有薄型圆环状的台阶部1a,从该台阶部1a的中央朝向下部地形成有以轴线X为中心线的阀室10。此外,该轴线X亦是下述的柱塞壳体21的中心线,与柱塞23移动的轴线方向对应。并且,阀壳1具有向下部突出的管部1A和向侧部突出的管部1B,形成有经由管部1A与阀室10连通的一次侧口11,并形成有经由管部1B与阀室10连通的二次侧口12。并且,在阀壳1的阀室10内形成有构成一次侧口11的外周的圆筒状的阀座13。电磁驱动部2具备由非磁性体构成的柱塞壳体21、固定于柱塞壳体21的上端并由磁性体构成的吸引件22、在柱塞壳体21内与吸引件22对置配置的柱塞23、以及配设在吸引件22与柱塞23之间的柱塞弹簧24。并且,具备固定于柱塞壳体21的下端内侧的固定用套筒25、配置于柱塞壳体21的外周并在线轴26a卷绕有绕组的电磁线圈26、内置电磁线圈26和线轴26a的外壳27、以及确保从外壳27的下部至柱塞23为止的磁路的轭部28。而且,电磁线圈26包围吸引件22和柱塞23的周围。柱塞壳体21形成为筒状并在内部划分出柱塞室20(图1)。并且,柱塞壳体21以由其侧面的一部分覆盖吸引件22的方式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吸引件22。在吸引件22且在其中心形成有以轴线X为中心轴的圆筒形状的嵌合孔22a和大致呈圆筒形状的弹簧收纳孔22b。并且,在嵌合孔22a与弹簧收纳孔22b之间形成有从该嵌合孔22a连通至弹簧收纳孔22b的插通孔22c。该嵌合孔22a和插通孔22c形成为在柱塞23移动的轴线X方向上从外壳27的顶板271贯通至弹簧收纳孔22b侧(柱塞23侧),该插通孔22c的直径比嵌合孔22a的直径小。而且,嵌合孔22a和插通孔22c构成如下所述的内插开关装置4的“贯通孔”。柱塞23由适当的磁性体构成以便会被吸引件22吸引,并收纳在柱塞室20内。并且,柱塞23以其外周面与柱塞壳体2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设置为能够沿轴线X方向移动。并且,在柱塞23的吸引件22侧的端部形成有插通于吸引件22的弹簧收纳孔22b内的杆部231。另外,在柱塞23的阀壳1侧形成有保持膜片3的连结部232。膜片3由橡胶制成,并在自然状态下大致呈圆盘状的形状,在中央具有与柱塞23的连结部232的下端嵌合的阀芯部31,并且在外周具有圈(bead)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促动器,具备吸引件、与上述吸引件对置配置的柱塞、包围上述吸引件和上述柱塞的周围的电磁线圈、向离开上述吸引件的方向对上述柱塞进行施力的柱塞弹簧、以及内置上述电磁线圈的外壳,将上述柱塞驱动为: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通电而由上述吸引件吸引上述柱塞,并且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非通电而由上述柱塞弹簧使上述柱塞从上述吸引件离开,/n上述电磁促动器的特征在于,/n在上述吸引件的中心形成有在上述柱塞移动的轴线方向上从上述外壳侧贯通至上述柱塞侧的贯通孔,并且具备通过对动作部的推动/非推动来改变开关状态的开关装置,/n以在上述柱塞被上述吸引件吸引了的状态下,上述开关装置的上述动作部被该柱塞推动的方式在上述外壳内且在上述吸引件的上述贯通孔内插入有上述开关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0 JP 2018-1915981.一种电磁促动器,具备吸引件、与上述吸引件对置配置的柱塞、包围上述吸引件和上述柱塞的周围的电磁线圈、向离开上述吸引件的方向对上述柱塞进行施力的柱塞弹簧、以及内置上述电磁线圈的外壳,将上述柱塞驱动为: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通电而由上述吸引件吸引上述柱塞,并且因对上述电磁线圈的非通电而由上述柱塞弹簧使上述柱塞从上述吸引件离开,
上述电磁促动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引件的中心形成有在上述柱塞移动的轴线方向上从上述外壳侧贯通至上述柱塞侧的贯通孔,并且具备通过对动作部的推动/非推动来改变开关状态的开关装置,
以在上述柱塞被上述吸引件吸引了的状态下,上述开关装置的上述动作部被该柱塞推动的方式在上述外壳内且在上述吸引件的上述贯通孔内插入有上述开关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件的上述贯通孔由嵌合上述开关装置的主体壳体的嵌合孔和在上述柱塞侧插通上述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正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