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7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属于难降解废水处理领域。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预反应区、催化反应区、出水区和集气区。预反应区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废水入口和臭氧入口,预反应区的高度占外壳总高度的15~30%;催化反应区内设置有催化剂,催化剂用于催化废水和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出水区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出水口;集气区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尾气口。不同于常规装置预反应区容积较小或者过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预反应区高度设置为15~30%,使预反应区的容积达到合理范围内,保证了臭氧与废水的充分混合,从而可将臭氧催化氧化效率提高25~45%,并使设备整体造价降低20%左右,较常规设备大大节省了投资。

A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难降解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利用臭氧催化氧化作用去除难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去除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的深度处理领域应用广泛。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核心在于足够的溶解态的臭氧和高效的催化剂。催化剂要发挥催化活性首先要保证臭氧能够充分的溶解,因此预反应区的有效容积应合理,以保证气液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常规的废水处理装置预反应区过小或过大,如图2所示为预反应区过小的常规废水处理装置,其反应罐外壳总高度为6~7.5米,预反应区1′高约0.4~0.6米,出水区3′高约1.5~1.7米,集气区4′高约0.4~0.61米,预反应区1′的高度占废水处理装置外壳总高度的5%~10%。该常规废水处理装置预反应区过小,气液接触时间短,臭氧不能有效溶解就很快上升至催化反应器,从而导致废水和臭氧无法充分的混合溶解,臭氧利用率低,造成废水处理效率的低下和运行成本的增加。而当预反应区过大时,不仅装置制备成本增加,且废水在此区域内停留时间过长,此时主要依靠臭氧氧化来直接降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预反应区(1)、催化反应区(2)、出水区(3)和集气区(4);/n所述预反应区(1)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废水入口(5)和臭氧入口(8),所述预反应区(1)的高度占所述外壳总高度的15~30%;/n所述催化反应区(2)内设置有催化剂(12),所述催化剂(12)用于催化废水和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所述出水区(3)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水口(16);/n所述集气区(4)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尾气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预反应区(1)、催化反应区(2)、出水区(3)和集气区(4);
所述预反应区(1)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废水入口(5)和臭氧入口(8),所述预反应区(1)的高度占所述外壳总高度的15~30%;
所述催化反应区(2)内设置有催化剂(12),所述催化剂(12)用于催化废水和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所述出水区(3)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水口(16);
所述集气区(4)对应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尾气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区(2)的高度占所述外壳总高度的60%~70%;
和/或所述出水区(3)的高度占所述外壳总高度的5~10%;
和/或所述集气区(4)的高度占所述外壳总高度的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区(1)内设置有布水装置(6),所述废水入口(5)通过管路与所述布水装置(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区(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9),所述臭氧入口(8)通过管路与所述曝气装置(9)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清葛立福胡滨庄小军张倩李浩然赵洪军郭兆然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水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科大蓝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