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6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涉及隔振缓冲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板间的减振组件以及连接板防转组件,关键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限位在所述底座上的金属橡胶和固定在所述金属橡胶上的减振板,所述减振板借助连接螺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橡胶减震垫,能够实现三维度等刚度减振效果,同时使用寿命长,耐高温可达1000℃,低温‑100℃;可以将角位移降低至0.5′以内,减振效果好,适用于无人机防抖、应用光电成像等平台。

A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without angular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缓冲
,具体涉及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光电仪器设备的测量、控制精度,增加其工作的可靠性,常需要在仪器设备与运载平台之间安装隔振减振器件。但是减振器件在实际复杂工况下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角位移。而角位移扰动对光电设备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线位移扰动,从而极大地降低光电仪器的精度。目前,主流的隔振器大多注重垂向振动的隔离,横向刚度不足,并联使用甚至会放大角位移的扰动。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已应用的无角位移隔振器的原理多为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实现,平行四边形结构需要连杆之间的链接配合很容易出现摩擦松动情况,导致无法排除角位移(小于3°)的因素,且机构复杂,当被隔振设备质量较大时,平行四边形机构由于组成部件较薄弱,易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很难抑制住被隔振设备的刚体扭转模态,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通过设计连接板防转组件,在减振装置减振的同时将将角位移转化为线位移,将角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底座(1)和所述连接板(2)间的减振组件以及连接板防转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限位在所述底座(1)上的金属橡胶(3)和固定在所述金属橡胶(3)上的减振板(4),所述减振板(4)借助连接螺栓(5)与所述连接板(2)相连;/n所述连接板防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减振板(4)间的上滑板(6)、下滑板(7)、设置在所述下滑板(7)和所述底座(1)间的竖直导向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上滑板(6)间呈条形的第一限位腔(A)、所述上滑板(6)和所述下滑板(7)间呈条形的第二限位腔(B)内的第一滚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底座(1)和所述连接板(2)间的减振组件以及连接板防转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限位在所述底座(1)上的金属橡胶(3)和固定在所述金属橡胶(3)上的减振板(4),所述减振板(4)借助连接螺栓(5)与所述连接板(2)相连;
所述连接板防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减振板(4)间的上滑板(6)、下滑板(7)、设置在所述下滑板(7)和所述底座(1)间的竖直导向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和所述上滑板(6)间呈条形的第一限位腔(A)、所述上滑板(6)和所述下滑板(7)间呈条形的第二限位腔(B)内的第一滚珠(8)和第二滚珠(9),所述第一限位腔(A)和所述第二限位腔(B)相垂直,在所述上滑板(6)和所述下滑板(7)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5)相配套的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7-1),所述第一通孔(6-1)和所述第二通孔(7-1)的孔径均大于所述连接螺栓(5)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导向套(10)以及与所述导向套(10)相配合的固定在下滑板(7)上的导向杆(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内设有安装套(1-1),所述金属橡胶(3)借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国赵慧江孙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距龙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