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5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8
一种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其包括负刚度圆柱筒、载物台、屈曲梁圆环套、凸轮、导向板、底筒、支承柱、滚子、蝶形弹簧和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根据并联弹性元件正负刚度相抵消原理,使整个装置在平衡位置的刚度近似为零,固有频率尽可能低,由此实现对低频或超低频振动的隔振。不仅承载质量大还能降低整个装置的动刚度,不仅占用体积小而且隔振能力强,非常适用于低频或超低频振动隔离。蝶形弹簧变形位移小、承载能力大、占用空间小、不易失稳。与传统线性弹簧相比屈曲梁圆环套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搭配凸轮‑滚子机构可以有效避免线性弹簧受压过程中失稳现象,螺纹连接的支承柱与滚子,不仅可以方便更换凸轮,还可以通过螺纹来调节滚子高度。

Cylinder type high static low dynamic low frequency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隔振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
技术介绍
传统线性被动隔振器在中频和高频振动领域有着优异的隔振效果,但是随着高精密仪器对低频及超低频振动隔离的迫切需要,传统的线性隔振器受制于自身固有属性的限制已经无法承担起对低频振动的隔离。根据线性振动理论:当外界激励(力或者位移)频率大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的根号二倍时,线性系统才会起到隔振作用,因此线性系统需降低自身的固有频率才能隔离低频或超低频振动,然而线性系统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此外,多数高精密部件都具备小体积且振动幅值小的特点,因此需要隔振系统的所占空间越小越好,结构越简单越适用。以往的低频被动隔振器大多因为体积较大或者精度差、误差大,对低频或超低频小激励位移的振动隔离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圆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包括负刚度圆柱筒、载物台、屈曲梁圆环套、凸轮、导向板、底筒、支承柱、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包括负刚度圆柱筒(1)、载物台(2)、屈曲梁圆环套(3)、凸轮(4)、导向板(5)、底筒(6)、支承柱(7)、滚子(8)、蝶形弹簧(9)和连接板(10);其中,所述的导向板(5)的中部形成有圆孔,设置在底筒(6)的上端口处;支承柱(7)的下端固定在底筒(6)的底面中部,上部从导向板(5)上的圆孔向上延伸至底筒(6)的外部;蝶形弹簧(9)设置在底筒(6)的底面外侧部位;连接板(10)为带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水平设置在底筒(6)的内部,底面与蝶形弹簧(9)相连;圆柱筒(1)的下部从导向板(5)上的圆孔边缘向下插入在底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式高静低动低频被动隔振器包括负刚度圆柱筒(1)、载物台(2)、屈曲梁圆环套(3)、凸轮(4)、导向板(5)、底筒(6)、支承柱(7)、滚子(8)、蝶形弹簧(9)和连接板(10);其中,所述的导向板(5)的中部形成有圆孔,设置在底筒(6)的上端口处;支承柱(7)的下端固定在底筒(6)的底面中部,上部从导向板(5)上的圆孔向上延伸至底筒(6)的外部;蝶形弹簧(9)设置在底筒(6)的底面外侧部位;连接板(10)为带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水平设置在底筒(6)的内部,底面与蝶形弹簧(9)相连;圆柱筒(1)的下部从导向板(5)上的圆孔边缘向下插入在底筒(6)的内部,下端口与连接板(10)的表面相连,上端口处安装载物台(2);滚子(8)安装在支承柱(7)的上部;屈曲梁圆环套(3)的外侧边缘固定在负刚度圆柱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王文波刘新杰张超柳阳刘艳李双宝张攀祝恒佳孙艳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