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戎华庆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57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该技术:由前向后依序设置调整轴,调整轴的前端设置手动六方帽,调整轴的中部设置自动调整主体,调整轴后端轴上设置旋转螺纹与楔式制动块中间孔中设置的旋转螺纹相吻合,自动调整主体前端设置前棘轮齿坐,后端孔中设置后棘轮齿坐及调整弹簧,自动调整主体外圆上设置有旋转斜槽,后棘轮齿坐两端设置有耳轴及滚动轮套,耳轴及滚动轮套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本技术装置:松开制动器壳体上的锁紧螺栓,旋转手动六方帽进入手动工作程序,拧紧锁紧螺栓,制动时,楔式制动器进入自动调整工作程序,该技术具备了手动、自动一体化的工作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A new type of automobile wedge br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楔式制动器
,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大型车辆主要是两种制动装置,一种是盘式制动技术装置,小型汽车已全部使用此技术,在大型货运汽车上,由于盘式制动技术装置摩擦盘与摩擦片摩擦面小,制动力不能满足大吨位汽车制动效果,所以受到使用限制,现有的大型货用汽车主要使用的是制动鼓式技术装置。制动鼓与制动蹄上的摩擦片制动摩擦面积大,制动力可满足大吨位货运汽车的制动效果,传统的制动鼓式技术装置。主要由制动分泵、调整臂、凸轮轴、制动鼓、制动蹄等部件组成,其中调整臂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制动间隙,但是此调整臂在传递制动力的过程中,会出现倒退,松动等问题,需要频繁的调整制动间隙,在很短的时间就要更换调整臂,现有的楔式制动器技术装置,取掉了调整臂、凸轮轴两大零件,由制动分泵通过楔式技术直接将制动力传给制动鼓、制动蹄完成有效的制动功能,现有的楔式技术装置是日本早期技术,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零部件很多,生产成本昂贵,该技术由于没有手动技术装置,修理工在后期保养时更换新的摩擦片后,要将两端活塞里的自动机构恢复到制动零位是很困难的工作程序,而该技术使用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新型楔式制动器技术装置分别由以下的零部件组成,制动器壳体(1)、滚动轴承(2)、制动滚动轴(3)、制动活塞(4)、制动蹄(5)、制动活塞上设置的制动蹄槽(6)、调整轴(7)、设置在制动器壳体方孔中的楔式制动块(8)、手动定位弹簧(9)、手动定位螺栓(10)、手动定位钢珠(11)、定位孔(12)、自动调整主体(13)、手动调整六方帽(14)、制动分泵推杆(15)、设置在调整轴上的前棘轮齿坐(16)、后棘轮齿坐(17)、调整弹簧(18)、锁紧螺栓(19)、制动器装配螺丝孔(20)、钢性活塞密封环(21)、设置在后棘轮齿坐两端的耳轴(22)、设置在耳轴上的滚动轮套(23)、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上的旋转斜槽(24)、在调整轴与楔式制动块之间设置有旋转螺纹(25)、组成,本技术装置在一条中心轴线上由前向后依序设置:制动分泵推杆,调整轴的前端设置有手动调整六方帽,在调整轴上还设置有前棘轮齿坐,调整轴的后端设置有旋转螺纹与楔式制动块中间孔中设置的旋转螺纹相吻合,自动调整主体是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圆形孔中,在孔中可以左右旋转,在自动调整主体前端设置后棘轮齿坐,后棘轮齿坐上的齿与调整轴前棘轮齿坐上的齿相吻合形成单向工作面,后棘轮齿坐两端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耳轴,耳轴上设置有滚动轮套,后棘轮齿坐是装配在自动调整主体的圆形孔中,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分左右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在后棘轮齿坐的后端设置调整弹簧,自动调整主体的后端设置等份的定位孔,制动器壳体上设置的锁紧螺栓,松开脱离定位孔,自动调整主体处于手动调试工作状态,当左右旋转调整轴时手动定位钢珠克服手动定位弹簧的压力,从定位孔中滚出并滚动到下一个定位孔中,当手动逆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受旋转螺纹带动向后方运动,形成制动,此时制动间隙为零,相反,当手动顺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向前方运动,解除制动,手动定位钢珠跳过定位孔3-4孔,制动间隙0.5毫米,手动调试工作结束,将锁紧螺栓拧紧自动调整主体与制动器壳体形成一体,楔式制动器进入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当制动分泵推杆产生制动推力向后方运动,设置在调整轴上的所有零部件同时向后方运动,由于楔式制动块前、后设置成一定的斜角角度,楔式制动块向后楔入两个制动滚动轴中间,在滚动轴承的转动下,将制动活塞向上、下两个方向运动,而设置在制动蹄槽中的上、下两只制动蹄,将所产生的制动力传给制动鼓,以保证有效的制动功能,当制动间隙处于正常情况时,调整轴向后方运动的距离短,后棘轮齿坐上的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未能进入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在旋转斜槽前方的直槽中前、后运动,当制动间隙大于正常制动间隙时,调整轴向后方运动距离延长,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进入到自动调整主体各自的旋转斜槽中,后棘轮齿坐开始顺时针转动,并将调整弹簧向后方运动被压缩,同时两齿坐上的齿开始分离,从齿底向齿顶运动,并越过齿顶回位到下一齿,当制动结束时调整轴向前方运动,调整弹簧将后棘轮齿坐从自动调整主体中顶出,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逆时针方向从旋转斜槽中转出,由于前、后棘轮齿坐是单向工作面,所以调整轴同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受调整轴螺纹旋转力的影响楔式制动块向后方运动调整制动间隙。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自动调整主体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圆形孔中,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前方的后棘轮齿坐,可以在自动调整主体的圆形孔中前、后运动,后棘轮齿坐两端的耳轴及滚动轮套是分别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两端的旋转斜槽中,自动调整主体左、右两端设置的旋转斜槽,前方设置成直槽,后方设置成旋转斜槽,左边的旋转斜槽设置的角度是向上的,右边的旋转斜槽设置的角度是向下的,后棘轮齿坐向后运动的距离延长时,耳轴及滚动轮套进入各自的旋转斜槽,向后运动时是右旋转进入的,向前运动时是左旋转退出的,设置在后棘轮齿坐后方调整弹簧,向后运动时是被压缩的,向前运动时后棘轮齿坐是被调整弹簧顶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主要零部件结构设置剖面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楔式制动块逐渐向后自动调整制动间隙至最后极限,此时需要进行更换新的制动摩擦片,设置在调整轴与楔式制动块之间的旋转螺纹(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制动器壳体(1)、制动器装配螺丝孔(20)、制动活塞(4)、制动蹄(5)、设置在制动器壳体方孔中的楔式制动块(8)、调整轴(7)、设置在调整轴与楔式制动块之间的旋转螺纹(25),AA剖面结构设置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后棘轮齿坐(17)、(后棘轮齿坐两端设置的耳轴(22)、及滚动轮套(23)、)侧视图,手动调整六方帽(14)侧视剖面示意图,调整轴(7)与前棘轮齿坐(16)侧视示意图,设置在后棘轮齿坐两端的耳轴(22)及滚动轮套(23),后棘轮齿坐后端设置有调整弹簧(18)、自动调整主体上设置有旋转斜槽,自动调整主体后端外圆上设置定位孔(1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当调整轴(7)受制动力向后运动距离延长时,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13)前端的前棘轮齿坐(16)、后棘轮齿坐(17)、调整弹簧(18)、全部被压进入自动调整主体(13)的圆形孔中,同时后棘轮齿坐(17)两端两只耳轴(22)及滚动轮套(23)也被压进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24)中,后棘轮齿坐(17)在旋转中,两齿坐的齿开始分离产生跳齿动作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事实案例。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本实施例是针对大型公交客车,大型货车所设计的做详细说明,本楔式制动器总成装入制动系统时,由制动器装配螺丝孔(20)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新型楔式制动器技术装置分别由以下的零部件组成,制动器壳体(1)、滚动轴承(2)、制动滚动轴(3)、制动活塞(4)、制动蹄(5)、制动活塞上设置的制动蹄槽(6)、调整轴(7)、设置在制动器壳体方孔中的楔式制动块(8)、手动定位弹簧(9)、手动定位螺栓(10)、手动定位钢珠(11)、定位孔(12)、自动调整主体(13)、手动调整六方帽(14)、制动分泵推杆(15)、设置在调整轴上的前棘轮齿坐(16)、后棘轮齿坐(17)、调整弹簧(18)、锁紧螺栓(19)、制动器装配螺丝孔(20)、钢性活塞密封环(21)、设置在后棘轮齿坐两端的耳轴(22)、设置在耳轴上的滚动轮套(23)、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上的旋转斜槽(24)、在调整轴与楔式制动块之间设置有旋转螺纹(25)、组成,本技术装置在一条中心轴线上由前向后依序设置:制动分泵推杆,调整轴的前端设置有手动调整六方帽,在调整轴上还设置有前棘轮齿坐,调整轴的后端设置有旋转螺纹与楔式制动块中间孔中设置的旋转螺纹相吻合,自动调整主体是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圆形孔中,在孔中可以左右旋转,在自动调整主体前端设置后棘轮齿坐,后棘轮齿坐上的齿与调整轴前棘轮齿坐上的齿相吻合形成单向工作面,后棘轮齿坐两端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耳轴,耳轴上设置有滚动轮套,后棘轮齿坐是装配在自动调整主体的圆形孔中,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分左右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在后棘轮齿坐的后端设置调整弹簧,自动调整主体的后端设置等份的定位孔,制动器壳体上设置的锁紧螺栓,松开脱离定位孔,自动调整主体处于手动调试工作状态,当左右旋转调整轴时手动定位钢珠克服手动定位弹簧的压力,从定位孔中滚出并滚动到下一个定位孔中,当手动逆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受旋转螺纹带动向后方运动,形成制动,此时制动间隙为零,相反,当手动顺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向前方运动,解除制动,手动定位钢珠跳过定位孔3-4孔,制动间隙0.5毫米,手动调试工作结束,将锁紧螺栓拧紧自动调整主体与制动器壳体形成一体,楔式制动器进入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当制动分泵推杆产生制动推力向后方运动,设置在调整轴上的所有零部件同时向后方运动,由于楔式制动块前、后设置成一定的斜角角度,楔式制动块向后楔入两个制动滚动轴中间,在滚动轴承的转动下,将制动活塞向上、下两个方向运动,而设置在制动蹄槽中的上、下两只制动蹄,将所产生的制动力传给制动鼓,以保证有效的制动功能,当制动间隙处于正常情况时,调整轴向后方运动的距离短,后棘轮齿坐上的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未能进入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在旋转斜槽前方的直槽中前、后运动,当制动间隙大于正常制动间隙时,调整轴向后方运动距离延长,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进入到自动调整主体各自的旋转斜槽中,后棘轮齿坐开始顺时针转动,并将调整弹簧向后方运动被压缩,同时两齿坐上的齿开始分离,从齿底向齿顶运动,并越过齿顶回位到下一齿,当制动结束时调整轴向前方运动,调整弹簧将后棘轮齿坐从自动调整主体中顶出,左、右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逆时针方向从旋转斜槽中转出,由于前、后棘轮齿坐是单向工作面,所以调整轴同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受调整轴螺纹旋转力的影响楔式制动块向后方运动调整制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楔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新型楔式制动器技术装置分别由以下的零部件组成,制动器壳体(1)、滚动轴承(2)、制动滚动轴(3)、制动活塞(4)、制动蹄(5)、制动活塞上设置的制动蹄槽(6)、调整轴(7)、设置在制动器壳体方孔中的楔式制动块(8)、手动定位弹簧(9)、手动定位螺栓(10)、手动定位钢珠(11)、定位孔(12)、自动调整主体(13)、手动调整六方帽(14)、制动分泵推杆(15)、设置在调整轴上的前棘轮齿坐(16)、后棘轮齿坐(17)、调整弹簧(18)、锁紧螺栓(19)、制动器装配螺丝孔(20)、钢性活塞密封环(21)、设置在后棘轮齿坐两端的耳轴(22)、设置在耳轴上的滚动轮套(23)、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上的旋转斜槽(24)、在调整轴与楔式制动块之间设置有旋转螺纹(25)、组成,本技术装置在一条中心轴线上由前向后依序设置:制动分泵推杆,调整轴的前端设置有手动调整六方帽,在调整轴上还设置有前棘轮齿坐,调整轴的后端设置有旋转螺纹与楔式制动块中间孔中设置的旋转螺纹相吻合,自动调整主体是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圆形孔中,在孔中可以左右旋转,在自动调整主体前端设置后棘轮齿坐,后棘轮齿坐上的齿与调整轴前棘轮齿坐上的齿相吻合形成单向工作面,后棘轮齿坐两端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耳轴,耳轴上设置有滚动轮套,后棘轮齿坐是装配在自动调整主体的圆形孔中,两只耳轴及滚动轮套分左右设置在自动调整主体的旋转斜槽中,在后棘轮齿坐的后端设置调整弹簧,自动调整主体的后端设置等份的定位孔,制动器壳体上设置的锁紧螺栓,松开脱离定位孔,自动调整主体处于手动调试工作状态,当左右旋转调整轴时手动定位钢珠克服手动定位弹簧的压力,从定位孔中滚出并滚动到下一个定位孔中,当手动逆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受旋转螺纹带动向后方运动,形成制动,此时制动间隙为零,相反,当手动顺时针旋转调整轴时,楔式制动块向前方运动,解除制动,手动定位钢珠跳过定位孔3-4孔,制动间隙0.5毫米,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戎华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