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结构和控制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离合结构和控制箱。
技术介绍
齿轮传动由其传动的稳定性而广泛运用于机械传动领域。齿轮组连接电机和输出轴,用于将电机的转矩变出输出轴的转矩。实际运用中,存在这样一种需求,增加一种输出轴的转矩输入方式,比如手动驱使输出轴转动。以便于在电机故障或者现场应急操作或检修等情况下将电机驱动替代为手动驱动。此时,由于输出轴和电机之间由齿轮组啮合连接,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齿轮组的反向转动。因此,需要对齿轮组进行改进,以使输出轴的转动不会传动至电机。即实现齿轮组和输出轴之间的单向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离合结构和控制箱,其旨在解决两个结构件之间的单向传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离合结构,包括:第一转轮,具有旋转轴,所述第一转轮居中开设有圆柱状的离合腔;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同轴设置;离合组件,位于所述离合腔内,并包括盘架、滚动件和肋体,所述盘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盘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轮(10),具有旋转轴,所述第一转轮(10)居中开设有圆柱状的离合腔(11);/n第二转轮(20),与所述第一转轮(10)同轴设置;/n离合组件(30),位于所述离合腔(11)内,并包括盘架(31)、滚动件(33)和肋体(32),所述盘架(31)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盘架(31)在其外表面向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一凹槽(311)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一凹槽(311)与所述离合腔(11)形成容置所述滚动件(33)并供所述滚动件(33)滚动的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向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轮(10),具有旋转轴,所述第一转轮(10)居中开设有圆柱状的离合腔(11);
第二转轮(20),与所述第一转轮(10)同轴设置;
离合组件(30),位于所述离合腔(11)内,并包括盘架(31)、滚动件(33)和肋体(32),所述盘架(31)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盘架(31)在其外表面向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一凹槽(311)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一凹槽(311)与所述离合腔(11)形成容置所述滚动件(33)并供所述滚动件(33)滚动的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向所述第二凹槽(312)的方向渐缩设置并具有能够夹紧所述滚动件(33)的协同位置和能够与所述滚动件(33)活动连接的分离位置,所述肋体(3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12)和所述离合腔(11)之间;
其中,所述肋体(32)连接所述第二转轮(20),所述第一转轮(10)从所述第一凹槽(311)向所述第二凹槽(312)的方向转动而驱使所述滚动件(33)滚动件移动至所述协同位置,所述第二转轮(20)连同所述肋体(32)向所述第一凹槽(311)方向转动而使所述滚动件(33)滚动件移动至分离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31)在其外表面向内开设有第三凹槽(313),所述第三凹槽(313)与所述第一凹槽(31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312)的两侧并连通设置;所述滚动件(33)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1)和所述第三凹槽(313)内均对应设置有任一所述滚动件(3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二凹槽(312)和所述第三凹槽(313)按顺时针方向顺次排列并配套设置,所述第一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庆波,辛栋,徐尚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