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摇椅结构,在其底摇座的前端各设有一缺口向上的枢合凸,环与固合架下端枢合杆的枢合凹部配合枢固,固合架后段适当处设有一缺口向下的枢合凸环,与扣合部上端枢合杆的枢合凹部配合枢固,扣合部下端所设一具扣合槽的横杆与底摇座的衔接杆扣合,在固合架及扣合部的中段处各设一具长条穿孔的连杆,该穿孔的二端设有凹室,配合坐垫前后端的凸缘绕过连杆穿贯于长条孔中,以穿合杆贯穿于凸缘的穿孔中,穿合杆的二端卡置于连杆的凹室中。(*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摇椅的结构,尤指一种可随意折合收纳以减少运输与存放体积的摇摇椅结构。本技术可使椅架体枢合组设程序化繁为简并且更稳固实用,其坐垫布的固设置具有增进功效的设计创新。一般椅具的适用范围极广,尤其是可折合式之椅子,备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及方便携带收纳的功能,极适合于居住空间较狭隘的室内或休闲旅游时使用。但因习用品的架构形式既定,设计平庸,无创新可言,且各构件间的组设枢合装置构件繁杂,在工厂制造组设时人力、工时耗费颇钜,针对经营者而言,其制作成本偏高,不符经济原则,无法创造出更佳利润,针对消费群众而言,其购买成本过高形成消费负担。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诸项弊端,基于创造更舒适方便的椅子结构为首要标的,经多方研究各种元件的特性,以最少最简易的构件装配组立,以达成最佳功效及制作成本大幅降低的目的。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摇椅结构,在其底摇座左、右曲弧杆之前端各设有一缺口向上的枢合凸环,以配合固合架左、右杆下端具设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且于固合架后段适当处也设有一缺口向下的枢合凸环,其可配合扣合部上端具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并于扣合部下端连设有一具扣合槽的横杆,该横杆可配合底摇座的衔接杆扣合组设,另在固合架的中段处及扣合部的中段处皆横设有一具长条穿孔的连杆,且于长条穿孔的二侧端设有凹室,以配合坐垫前后端的凸缘绕过连杆穿贯长条穿孔中,并以穿合杆贯穿于凸缘的穿孔中,再通过将穿合杆的二侧端卡置于连杆的凹室中,达成一摇摇椅。在上述摇摇椅结构中,其扣合部下端具有扣合槽的横杆也可脱离衔接杆与地面接触,与底摇座前端的支承块形成一椅子的支撑点。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与技术手段现配合图示加以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 为本技术的枢合处的固设详图,图3 为本技术的坐垫的穿置固合详图,图4 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由底摇座(1)、固合架(2)、扣合部(3)及坐垫(4)等组件构成;底摇座(1)由左、右二个呈曲弧状的杆体于后端处以一衔接杆(11)跨设形成,且于其底摇座(1)弧杆之前端设有一具缺口(A1)的扣合凸环(A),并于枢合凸环(A)的下端处设一支承块(12);固合架(2)由二曲线起伏适度的杆体采用左、右对称形式连贯而成,其最下端处设有一枢合凹部(B)及一脚踏板(21),该枢合凹部(B)的内部则设有一枢合杆(B1)(请参阅图2),在固合架(2)的中段适当处横设有一连杆(C),该连杆(C)之中设有一长条穿孔(C1),并在长条穿孔(C1)的二侧端上设有凹室(C2)(请参阅图3),另于固合架(1)后段的适当处设有一具缺口(A1)的枢合凸环(A);扣合部(3)由左、右相对应的曲弧杆致成,其下端处设有一横杆(31),该横杆(31)中开设有一扣合槽(32),在扣合部(3)的中段适当处横设有一连杆(C),该连杆(C)中也设有一长条穿孔(C1),并在长条穿孔(C1)的二侧端上设有凹室(C2),另在枢合部(3)的最上端处设有一枢合凹部(B),在该枢合凹部(B)的内部也设有一枢合杆(B1);坐垫(4)为提供人体坐靠,且配合固合架(2)的形体设计,其坐处下端的前后侧都延置有一具穿孔(411)的凸缘(41),该穿孔(411)可供穿合杆(42)从中贯穿,其穿合杆(42)的长度适巧大于长条穿孔(C1)且相当于凹室(C2)间的距离,另于坐处可加设一束合扣,可供婴儿乘坐时增加安全性。组合实施时,先将固合架(2)下端的枢合凹部(B)内的枢合杆(B1)对应底摇座(1)前端枢合凸环(A)的缺口(A1)卡合,再将扣合部(3)上端枢合凹部(B)内之枢合杆(B1),对应固合架(2)后段枢合凸环(A)的缺口(A1)卡合(请参阅图2),即完成该摇摇椅的架构组设,再将坐垫(4)由上往下套合于固合架(2)适当处,并以其坐处前后端的凸缘(41)穿绕于固合架(2)及扣合部(3)的连杆(C)长条穿孔(C1)中,然后再用穿合杆(42)贯穿于凸缘(41)的穿孔(411)中,并以穿合杆(42)的二侧端卡设于凹室(42)内(请参阅图3),即完成坐垫(4)的组设程序;使用实施时(请参阅图4),当使用者想使该椅子具有摇动的功能时,可将扣合部(3)下端横杆(31)的扣合槽(32)往下对应扣合于底摇部(1)的衔接杆(11)上,使用者即可借助底摇座(1)呈曲弧状的杆体形作适度摇动,并且以固合架(2)下端的脚踏板(21)提供脚部靠踏。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涉及到当使用者想使该椅子不具摇动功能仅供坐靠使用时,只需将扣合部(3)下端着地放置,借助底摇座(1)前端下侧的支承块(12)为该椅子的前后支撑点。当本技术需藏置收纳或挪移运输时,先将扣合部(3)向固合架(2)的方向折合,再以整个固合架(2)往下与底摇座(1)靠合,即完成收合使体积随即减小。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架构及组合固设装置皆有显著的功效增进,并且有如下多项优点一、本技术的架构组成元件的底摇座、固合架及扣合部都采用一体成型的技术手段,其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并无须再浪费人力工时加工形成,节省了人工成本。二、本技术构件枢合结构简易并且稳固实用,仅需将枢合凹部内的枢合杆卡合于枢合凸环的缺口中即可,无须再使用其他细小零件配合装置,不仅组设时节省时间,并可节省小零件的耗费额,对经营者而言,即可以较低的成本创造较大的利润,有利于商场竞争。三、本技术可适时折合以减少产品体积,使运输或收纳藏置时减少空间,可提供消费者出外旅游时易于携带使用。四、本技术坐垫固设穿置方式简易牢固,其是用穿合杆以该杆状的条形面积使坐垫绕设连杆后固合,其不仅具有稳固耐用的实质功效,并且当坐垫需拆卸清洗时,其程序也相当简易方便,不致浪费时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功效,其所公开的具体构造,不仅未曾见诸于同类产品中,也未曾公开于申请前,完全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赐准专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数个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而拘限本技术的范围,凡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内所公开的结构变化,理亦包含于本技术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摇摇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摇座左、右曲弧杆之前端各设有一缺口向上的枢合凸环,以配合固合架左、右杆下端具设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且于固合架后段适当处也设有一缺口向下的枢合凸环,其可配合扣合部上端具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并于扣合部下端连设有一具扣合槽的横杆,该横杆可配合底摇座的衔接杆扣合组设,另在固合架的中段处及扣合部的中段处皆横设有一具长条穿孔的连杆,且于长条穿已的二侧端设有凹室,以配合坐垫前后端的凸缘绕过连杆穿贯长条穿孔中,并以穿合杆贯穿于凸缘的穿孔中,再通过将穿合杆的二侧端卡置于连杆的凹室中,达成一摇摇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摇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部下端具有扣合槽的横杆,可脱离衔接杆与地面接触,与底摇座前端的支承块形成一椅子的支撑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摇椅结构,在其底摇座的前端各设有一缺口向上的枢合凸,环与固合架下端枢合杆的枢合凹部配合枢固,固合架后段适当处设有一缺口向下的枢合凸环,与扣合部上端枢合杆的枢合凹部配合枢固,扣合部下端所设一具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摇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摇座左、右曲弧杆之前端各设有一缺口向上的枢合凸环,以配合固合架左、右杆下端具设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且于固合架后段适当处也设有一缺口向下的枢合凸环,其可配合扣合部上端具有枢合杆的枢合凹部枢固,并于扣合部下端连设有一具扣合槽的横杆,该横杆可配合底摇座的衔接杆扣合组设,另在固合架的中段处及扣合部的中段处皆横设有一具长条穿孔的连杆,且于长条穿已的二侧端设有凹室,以配合坐垫前后端的凸缘绕过连杆穿贯长条穿孔中,并以穿合杆贯穿于凸缘的穿孔中,再通过将穿合杆的二侧端卡置于连杆的凹室中,达成一摇摇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婴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