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498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4:53
一种婴儿摇椅,包括位于底部的用于对婴儿摇椅形成支撑的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支撑架,底架包括至少一根沿弧形延伸的底杆,底杆与支撑架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底杆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相对支撑架定位,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底杆的经过其最低处的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底边缘呈两端翘起中部下凹的弧线形或弧面形,底架对婴儿摇椅形成摇摆式支撑;当底杆通过相对支撑架的转动转换到第二工作位置时,底杆的最低处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或面或包含至少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一段距离的点,此时,底架对婴儿摇椅形成止摇式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摇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摇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用弧形底架的婴儿摇椅如技术专利CN201020061397.2所公布的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摇杆、连接于摇杆上的两个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座兜,由于接触地面的摇杆弧形杆,因此,这种婴儿摇椅在展开状态下会一直处于可摇摆状态。这种结构的缺陷是:当意外碰撞该摇椅时,摇椅会在不被期望的情况下发生摇摆,打扰了在摇椅中休息的婴儿。还有些采用非弧形底架的婴儿摇椅,通过摇摆机构来实现座兜的摇摆,并通过止摇机构来将座兜定位,虽然这种结构能实现止摇的目的,但整体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婴儿摇椅,可以实现止摇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摇椅,包括位于底部的用于对婴儿摇椅形成支撑的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支撑架,底架包括至少一根沿弧形延伸的底杆,底杆与支撑架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底杆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相对支撑架定位,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底杆的经过其最低处的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底边缘呈两端翘起中部下凹的弧线形,底架对婴儿摇椅形成摇摆式支撑;当底杆通过相对支撑架的转动转换到第二工作位置时,底杆的最低处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或面或包含至少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一段距离的点,此时,底架对婴儿摇椅形成止摇式支撑。在一优化的实施例中,底杆的与支撑架连接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沿底杆相对支撑架转动的方向间隔排列,支撑架上形成定位凸块,当底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定位凸块插入第一定位孔,当底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定位凸块插入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凸块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来分别将底架在两个位置下相对支撑架定位,即可分别将婴儿摇椅调至可摇状态和止摇状态。进一步地,支撑架上可以形成安装座,在安装座上开设插孔,底杆可转动地插入插孔中而与支撑架相连接。插孔可以设为圆形孔,底杆的与插孔配合插接的端部相应地设为圆柱形,以使底杆相对支撑架可转动,或者插孔也可以设为其它形状,只要能使底杆相对支撑架转动即可。进一步地,底杆有两组,两组底杆分别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部与支撑架相连接,以对婴儿摇椅形成平稳的支撑,特别是当婴儿摇椅处于止摇状态时,可避免因人为碰触引起婴儿摇椅的摇晃。在一特定实例中,底杆包括前底杆和后底杆,前底杆和后底杆分别呈弧线形延伸,且前底杆和后底杆连接于支撑架后两者整体沿弧线形延伸。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坐寸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底杆相对支撑架的转动,可以使底杆在两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以将婴儿摇椅分别设为可摇状态和止摇状态。根据本技术的这种婴儿摇椅的结构简单、组成部件少、成本较低,并且操作很容易。【附图说明】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的婴儿摇椅在可摇摆状态的立体图;附图2为图1所示婴儿摇椅的右侧视图;附图3为图1所示婴儿摇椅的前视图;附图4为图1所示婴儿摇椅变换到止摇状态后的立体结构图;附图5为图4所示婴儿摇椅的右侧视图;附图6为图4所示婴儿摇椅的前视图;附图7为图5所示婴儿摇椅的结构分解图;附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视图。其中:1、支撑架;11、安装座;111、插孔;112、定位凸块;2、底架;21、前底杆;22、后底杆;221、第一定位孔;222、第二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的一种婴儿摇椅,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用于对婴儿摇椅形成支撑的底架2、设置于该底架2上的支撑架I。在实际应用时,支撑架I上还会安装座兜机构,以供婴儿躺或坐。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已熟悉座兜机构的形状及结构,并且座兜机构并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重点,因此未在附图中示出座兜机构。底架2包括至少一根沿弧形延伸的底杆,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杆有四根,包括两根前底杆21和两根后底杆22,分别与支撑架I可转动地相连接。各前底杆21和后底杆22分别呈弧线形延伸,每根前底杆21和一根相应的后底杆22形成一组,两组底杆分别在支撑架I的左右两侧部与支撑架I相连接,各侧的前底杆21和后底杆22连接于支撑架I后两者整体沿弧线形延伸。各底杆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相对支撑架I定位,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底杆的经过其最低处的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底边缘呈两端翘起中部下凹的弧线形,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摇摆式支撑,如图1-3所示;在第二工作位置,底杆的最低处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或面或包含至少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一段距离的点,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止摇式支撑,如图4-6所示。本文此处及其它各处提及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是根据使用习惯来定义的,对应于图2中的左侧为“后”,右侧为“前”,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结合图7-8所示,以后底杆22为例,后底杆22的与支撑架I连接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定位孔221、第二定位孔222,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2沿底杆相对支撑架I转动的方向间隔排列,支撑架I上形成定位凸块112,当底架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定位凸块112插入第一定位孔221,当底架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定位凸块112插入第二定位孔222。通过定位凸块112第一定位孔221、第二定位孔222的配合,使后底杆22不能相对支撑架I转动。支撑架I上形成安装座11,该安装座11上开设有插孔111,后底杆22可转动地插入插孔111中而与支撑架I相连接。定位凸块112形成于插孔111的壁上,当然也可以在别处形成。前底杆21与支撑架I的连接方式可完全参照图7-8所示的后底杆22与支撑架I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部分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图7-8的教导得出前底杆21与支撑架I的连接及定位结构,因此不再另采用附图进一步赘述。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摇摆该婴儿摇椅时,将底杆相对支撑架I转动至图1-3所示的位置,使其与地面的接触轨迹沿弧形延伸的面位于底部,即可摇摆该婴儿摇椅,需要定位该婴儿摇椅时,将各底杆向内翻转90度,达到图4-6所示的位置,婴儿摇椅即处于止摇状态。或者也可以将底杆设计为向外翻转90度的方式,相应地调整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2的位置即可。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摇椅,包括位于底部的用于对婴儿摇椅形成支撑的底架(2)、设置于所述底架(2)上的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包括至少一根沿弧形延伸的底杆,所述底杆与支撑架(1)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底杆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相对支撑架(1)定位,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底杆的经过其最低处的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底边缘呈两端翘起中部下凹的弧线形,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摇摆式支撑,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底杆的最低处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或面或包含至少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一段距离的点,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止摇式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摇椅,包括位于底部的用于对婴儿摇椅形成支撑的底架(2)、设置于所述底架(2 )上的支撑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 )包括至少一根沿弧形延伸的底杆,所述底杆与支撑架(I)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底杆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相对支撑架(I)定位,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底杆的经过其最低处的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底边缘呈两端翘起中部下凹的弧线形,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摇摆式支撑,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底杆的最低处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或面或包含至少两个在前后方向间隔一段距离的点,底架(2)对婴儿摇椅形成止摇式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摇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的与支撑架(I)连接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定位孔(221)、第二定位孔(222),所述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2)沿底杆相对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成银迪克·奎因特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