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具中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29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炉子中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包括:a)提供具有开口的框架(5),该开口具有接纳陶瓷炉顶(2)的尺寸并具有周缘和支承面,支承面从开口的内周缘向内延伸;b)在支承面上提供围绕支承面连续延伸的拦阻件(10),该拦阻件的高度被设置成,陶瓷炉顶的底面与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c)将陶瓷炉顶置于框架的开口中,陶瓷炉顶的边缘与框架的侧壁间隔开;d)在框架的侧壁与陶瓷炉顶的边缘之间施加可流动、可固化的硅氧烷(11),并且使硅氧烷能够平整化以在框架与陶瓷炉顶之间获得可见的密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金属框架内载有陶瓷炉灶面的炉子、炉顶和炉 具(下面总称为"炉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家用炉子经常具有玻璃陶瓷("陶瓷")炉面。在炉面下可以 安装有陶瓷炉架,采用诸如镍铬丝等电阻丝或石英卤素灯加热陶 瓷炉架。炉灶面经常是带有颜色和/或带有纹理的,并且通常认为这是对加热线圈外露的传统电炉的美学改进。炉顶(cooktop)通常称为"陶瓷的",但是有时候也称为"玻璃陶瓷的"。在自立式炉子、炉灶以及嵌入式炉顶单元中,"炉子"1 (参见图1)具有顶面5,该顶面是钢制冲压的并带有其中设置陶瓷炉 顶2的开口,该开口的特征还在于具有边缘或侧壁8 (参见图3) 和陶瓷炉顶支承面5a。出于美学原因,经常会期望在不使用外部 夹子或环的情况下将陶瓷炉顶置于凹陷部中。如图2所示,通常 为硅氧烷的密封化合物6填充金属框架与陶瓷炉顶之间的间隙。传统上,用于安装炉顶的方法不仅累人而且脏乱。首先,(参 见图3和图4)从一巻供应粘接垫7的离型纸手工施加双面粘接隔 离垫7。然后将陶瓷炉顶置于开口的中心并且压在隔离垫上。隔离 垫保持炉顶与金属框架5不接触,并且在陶瓷炉顶2与支承面5a 之间提供可以填充密封剂6的空间。期望的是,不仅用密封剂填 充陶瓷炉顶的边缘与其接纳孔之间的间隙,而且还迫使密封剂沿着支承面5a进入炉顶下方。当密封剂固化时,其粘接特性主要用 于将炉顶保持在适当位置中。施加密封剂是一项手工操作,密封剂必须不易于流动并且优 选地具有触变性(thixotropic),这是因为如若不然,如图3中附图 标记6c所示,密封剂将流过粘接垫7并且落入炉顶下方的空间。 施加过多的密封剂可能还会不受控制地导致密封剂渗出。由于密 封剂的刚硬特性,必须通过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迫使密封剂进入 炉顶与框架之间的空间,并且必须在施加密封剂之后立刻使用手 工工具,以便于获得平滑、均匀的表面。为了获得需要的美观表 面,经常需要进行几个"来回操作",最后的清理操作经常包括采 用刮刀除去固化的密封剂。经常会通过取下陶瓷炉顶、清洁陶瓷 炉顶和硅氧烷框架并重新安装来重做炉子的一部分。由于硅氧烷 通常是非水溶性的并且是粘稠的,整个操作可能会非常脏。期望能够以快速而均匀的方式在金属框架内密封并粘接陶瓷 炉顶,同时避免至少一些,优选地避免大部分或全部手工组装和 精修步骤。另外期望通过很少的手工工具或清理操作,或者不通 过手工工具或清理操作而在炉顶下方形成宽度一致的粘接性密封 剂,并且呈现美观的密封剂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如下方式将陶瓷炉顶安装在具有支承面的金属框架内, 即围绕支承面的内周缘设置拦阻件,将陶瓷炉顶置于拦阻件上, 并且将测定量的低粘度、自平性、可固化硅氧烷(curable silicone) 注入炉顶与金属框架之间,防止可固化硅氧垸通过拦阻件离开支 承面的内周缘,并且可固化硅氧垸向上延伸以均匀地填充陶瓷炉 顶边缘与金属框架之间的间隙。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在炉子中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包括a) 提供具有开口的框架,该开口具有接纳陶瓷炉顶的尺寸并 具有周缘和支承面,支承面从开口的周缘向内延伸,支承面和开 口的周缘通过在两者之间延伸的侧壁连接,陶瓷炉顶具有底面、 顶面和连接顶面与底面的边缘;b) 在支承面上提供围绕支承面连续延伸的拦阻件,该拦阻件 的高度被设置成,当将陶瓷炉顶置于框架的开口中并支靠在拦阻 件上时,陶瓷炉顶的底面与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c) 将陶瓷炉顶置于框架的开口中,陶瓷炉顶的底面支靠在拦 阻件上,陶瓷炉顶的边缘与框架的侧壁间隔开;d) 在框架的侧壁与陶瓷炉顶的边缘之间施加可流动、可固化 的硅氧烷,并且使硅氧垸能够平整化以在框架与陶瓷炉顶之间获 得可见的密封体。附图说明图1示出具有陶瓷炉顶的自立式炉灶。图2示出炉灶顶部的放大图,示出炉顶与框架之间的密封剂。 图3和4示出现有技术的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 图5、 6和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的实施例。 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面和拦阻件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炉灶的金属框架本身可以采用任何传统方法制造。通常来说,如图3至8所示,炉灶具有接纳陶瓷炉顶的开口以及凹陷的搁架 或"支承面"5a,搁架的深度使得可以容纳陶瓷炉顶和拦阻件(后 面将要描述)的厚度,同时呈现出与金属框架的顶面5和陶瓷炉 顶2的顶面基本齐平的表面。在一些设计中,可能期望这些表面 不是齐平的。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够使用具有自平特性的低粘度硅氧烷密 封剂,特别是以已知的量使用这样的密封剂。在现有技术的方法 中,不能使用这种硅氧烷,这是因为这种硅氧烷会流过粘接垫并 且流入炉顶下方的空间。此外,密封剂的使用量随着渗入炉顶2与支承面5a之间空间 的深度而变化,还随着粘接垫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而变化。通过形成"拦阻件",该拦阻件优选地位于支承面的内边缘或 "周缘"附近,或者作为选择,该拦阻件与陶瓷炉顶的周缘间隔 开并优选地平行,这样可以防止液体硅氧烷流入炉灶内部。这样 的拦阻件在图5、 6和7中以附图标记IO示出。此外,因为拦阻 件具有一致的高度和设置位置,因此可以以适当的精度测量或计 算硅氧烷的需要量,从而使得可以使用机器人分配工具。通过注 入正确数量的自平性硅氧烷,可以在注射之后完全不影响炉顶, 硅氧烷将在框架于陶瓷炉顶之间形成平滑、均匀、美观的密封。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工工具或清理操作。可以釆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提供拦阻件,每种方法都是本专利技术 的实施例。在第一种方法并且也是最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拦阻件 作为快速固化的弹性体和/或粘接剂突出部(bead)来提供,并优 选地通过机器人装置来施加,以便于实现施加均匀。在该实施例 中,快速固化的粘接剂可以是任何化学类型的热熔性粘接剂,优选地是耐热并且抗氧化的粘接剂,诸如硅氧垸热熔性粘接剂。然 而,最优选的是,拦阻件由快速固化成橡胶态的高粘性和/或触变 性的可固化粘接剂构成。无论为哪种情况,如此形成的突出部应 该优选地具有粘性橡胶弹性体的特性。突出部优选是粘性的,以便于炉顶在定位之后不会移动,即 使炉子在制造过程中或者在稍后施加的自平性硅氧垸的固化过程 中受到推撞或无意(或有意)的倾斜也是如此。然而,突出部可以不是粘性的,并且具有弹性体工业中称为"蛙足(froggy hand)" 的特性,该特性使弹性体具有在自身非粘性的情况下贴紧光滑表 面的趋势。然而,如果避免了在定位炉顶之后倾斜和推撞炉子, 则突出部只需要提供适度的定位能力以及防止液体硅氧垸流过突 出部的能力(突出部的"拦阻件"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 用非粘性并且仅可适度变形的弹性体或聚合物。快速固化的粘接剂是优选的硅氧烷粘接剂,这是因为有机聚 硅氧烷(硅树脂)具有非常有利的特性。具体地说,硅氧垸能够 耐受相对较高的温度,因此容易经受住炉顶周缘可预期的温度, 即使在使用所有燃烧炉使用更长的时间的情况下也如此。其次, 硅氧垸具有氧化稳定性,因此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也可以预 期到具有长寿命并继续保持弹性。当将硅氧垸突出部用于拦阻件 时,硅氧垸突出部如果不是热熔型的话,可以是任何快速固化的 类型。合适的硅氧烷是例如过氧化物固化的、縮合固化的以及加 成固化的。加成固化(addition curing)的硅氧垸是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炉子中安装陶瓷炉顶的方法,包括:a)提供具有开口的框架,该开口具有接纳陶瓷炉顶的尺寸并具有周缘和支承面,支承面从开口的周缘向内延伸,支承面和开口的周缘通过在两者之间延伸的侧壁连接,陶瓷炉顶具有底面、顶面和连接顶面与底面的边缘;b)在支承面上提供围绕支承面连续延伸的拦阻件,该拦阻件的高度被设置成,当将陶瓷炉顶置于框架的开口中并支靠在拦阻件上时,陶瓷炉顶的底面与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c)将陶瓷炉顶置于框架的开口中,陶瓷炉顶的底面支靠在拦阻件上,陶瓷炉顶的边缘与框架的侧壁间隔开;d)在框架的侧壁与陶瓷炉顶的边缘之间施加可流动、可固化的硅氧烷,并且使硅氧烷平整化以在框架与陶瓷炉顶之间获得可见的密封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G雅各布斯
申请(专利权)人: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