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京淑专利>正文

便携式发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242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发热器,它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发热部;设置于所述发热部前侧的保护网,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形成平面;前侧设有保护网及发热部,上端侧面设有旋转手把连接部,上端后侧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处设有旋转手把止动部的本体,本体的上端前后宽度小于下端前后宽度;铰接于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上的旋转手把,旋转手把停止于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上时,向后突出的端部和本体下端后侧端部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保护网的平面相互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发热器不仅可作为取暖装置和加热装置使用,而且,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时,也不需要增设其它附加部件。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携带和保管方便、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既能作为取暖装置 使用,又能作为加热装置使用的便携式发热器。技术背景天气寒冷时,进行钓鱼等各种野外活动一般都需要带上取暖 装置。天气寒冷时室内也需要釆取取暖措施,并且当室内取暖达 不理想温度时, 一般还要利用便携式取暖装置。如上所述的用于 野外活动或用于室内取暖的装置主要有用燃气发热或用电发热 的取暖装置,但这些取暖装置只能用于取暖,没有其它功能。因 此,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室内,需要饮用咖啡、茶或者准备便饭或 间食时,必须还得另行准备用电或用燃气的加热装置。即,需要 具备两种器械。这样,不仅准备烦瑣,而且体积大、保管也难。 现在,巿场上出现了具有上述两种功能的发热装置,但它需要增 设附加部件,因此,'具有成本高、操作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 一 种既能作 为取暖装置使用,又能作为加热装置使用,并且不需要增设附加 部件的便携式发热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途多、使用安全可靠、便 于在野外使用的便携式发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发热器包括有用于产生热量的发热部;设 置于所述发热部前侧的保护网,所述保护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平 面;前侧设有保护网及发热部,上端侧面设有旋转手把连接部,上端后侧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处设有旋转手把止动部,并且,上 端前后宽度窄于下端前后宽度的本体;铰接于所述旋转手把连接 部的旋转手把,所述旋转手把在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的作用下停 止旋转时,其向后突出的端部和所述本体的下端后侧端部所形成 的平面与所述保护网的平面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立式使用所述便携式 发热器时,发热器可作为取暖装置使用,卧式使用便携式发热器 时,发热器可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此时,发热器上不增设其它附 加部件,也能把保护网设置成与地面平行的形状,便可安全使用, 即,可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便于野外活动时使用。另夕卜,本发 明还具有携带和保管方便、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发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卧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发热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发热部 20、保护网30、本体 32、旋转手把 连接部34、旋转手把止动部36、本体下端后侧端部40、旋 转手把42、旋转手把端部 44、左右延伸部 46、把手50、 反射板60、调节球阀70、点火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发热器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发热部10; 设置于所述发热部10前侧的保护网20,所述保护网20的至少 一部分形成平面;前侧设有保护网20及发热部10,上端侧面设 有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上端后侧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32设有旋 转手把止动部34的本体30,所述本体30的上端前后宽度比下端前后宽度窄;铰接于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上的旋转手把40, 所述旋转手把40在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34的作用下停止旋转 时,其向后突出的端部42和所述本体30的下端后侧端部36所 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保护网20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发热部10可以是现有的各种发热装置,比如燃气喷嘴 或电热体等。所述电热体包括已公开的通过电发热的电热线、卤 素灯、面状发热体等。如图1至图3所示,当所述发热部IO为燃气喷嘴时,所述 本体30内设有便携式丁烷气罐,而且还设有将燃气供给至燃气 喷嘴的燃气供给装置及点燃供给燃气的燃气点燃装置,即,燃气 调节球阀(knob) 60及点火开关70。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因 此省略详细说明。当所述发热部IO为电热体时,所述本体30可包括供电装置及控制供电的控制装置(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保障安全,所述发热部10的前侧 可设置保护网20,所述发热部10的后端周围设有反射板50,由 此提高集热效率,所述反射板50的边缘与保护网20的一端相连 接,保护网20的另一端形成平面,所述反射板50的形状最好是 半圆形。如图3所示,当发热器以卧式使用时,可将需要加热的 器皿或水壶放在保护网20上,因此,所述保护网20的至少一 部分应该形成平面。所述平面既可以是由所有钢丝组成的一个平 面,也可以是由三个突出的钢丝形成的一个平面,也可以是板状 平面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上窄下宽的本体30上设有旋转手把连 接部32和旋转手把止动部34。如图1、图2所示,发热器作为 取暖装置使用时,所述旋转手把40只能用做移动手把;将发热器横放,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时,所述旋转手把40作为支撑本体30的支架来使用。为了让旋转手把40起支撑架作用,所述本体 30上设有用于连接旋转手把40的旋转手把连接部32和旋转手 把止动部34,当旋转手把40碰到止动部34时,旋转手把40就 应停止旋转,并得以固定。因此,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34设置 在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32的位置,即,这样可使所述旋转手把 40相对于垂直轴旋转90度以上,并固定。此外,当横放发热器 时,为了使旋转手把40向后旋转后能够使向后突出的部位接触 地面,将本体30制作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 32可以对称设置在本体30的上部两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一侧 面上,用于连接形旋转手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本体30 的上部后侧中央,此时,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为旋转结构。如图3所示,将发热器横放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时,所述旋转 手把40应构成发热器的底面,位于最上面的保护网20所形成的 平面应保持水平。因此, 一端连接在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上 的旋转手把40在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34的作用下停止旋转时, 其向后突出的端部42和所述本体30的下部后侧端部36所形成 的平面应与所述保护网20的平面相互平行。两个平面的平行可 以通过调节所述旋转手把40的左右延伸部44的长度来实现。 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32最好对称设置在本体30的左右两侧, 而所述旋转手把40则最好是由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手把连接 部32上的左右延伸部44和用于手提的中央把手46构成,即旋 转手把40的形状最好呈形。这样,当所述中央把手46停 止旋转时,向后突出的端部42形成平行于保护网20平面的直线, 由此,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另外,所述本体30下部后侧端部36所形成的直线最好也平行于保护网20的平面。另外,以卧式使用发热器,即,将发热器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时,为了使保护网20的平面始终保持水平,在旋转手把40上可 增设调节所述旋转手把左右延伸部44长度的装置,也可在本体 30上增设调节旋转手把止动部34位置的装置。上述的说明仅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保护 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其附图 所示的范围之内通过一些修改,可实现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种 修改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热部(10),用于产生热量;保护网(20),设置于所述发热部(10)的前侧,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形成平面;本体(30),前侧设有发热部(10)及保护网(20),上端侧面设有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上端后侧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处设有旋转手把止动部(34),所述本体的上端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热部(10),用于产生热量;保护网(20),设置于所述发热部(10)的前侧,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形成平面;本体(30),前侧设有发热部(10)及保护网(20),上端侧面设有旋转手把连 接部(32),上端后侧低于旋转手把连接部处设有旋转手把止动部(34),所述本体的上端前后宽度小于下端前后宽度;旋转手把(40),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手把连接部(32)上,在所述旋转手把止动部(34)的作用下停止旋转时,旋转手把的向后突 出的端部(42)和所述本体(30)的下端后侧端部(36)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保护网(20)的平面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己
申请(专利权)人:尹京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