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16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建材领域,具体公开了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层,还包括抗震单元,抗震单元包括粘合层、若干弹簧以及设置在两个墙体层之间抗震层,粘合层设置在墙体层与抗震层之间,粘合层的一侧与墙体层固定连接,粘合层的另一侧与抗震层固定连接;弹簧水平设置,弹簧的一端与墙体层靠近粘合层一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粘合层靠近墙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本方案提高了建筑墙板的抗震性能和隔音性能。

Seismic and sound insulation wall panel of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抗震隔音墙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建材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抗震隔音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同步发展,现阶段的砖与混凝土的墙体结构,混凝土和砖的灰尘也非常大,对周围的环境破坏严重;同时建造的速度慢,重量大,劳动强度大,相应的建造方式需要改进。采用以上的材料和方式制造的墙体,该墙体非常的笨重,且柔韧性小,当墙体受到地震的作用时,墙体在四级或者五级的地震作用下会被快速的撕裂,无法起到较强的抗震作用;同时当墙体的局部被破坏后,墙体的其他部分的支撑力也会减弱,会导致墙体被快速破坏;同时从墙体的一侧敲击墙体时,墙体另一侧所听取的声音分贝数只能减弱2-5%左右,隔音效果非常差,从以上问题出发,墙体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均需要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隔音性能的墙板,以提高墙板的抗震性能和隔音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层,还包括抗震单元,抗震单元包括粘合层、若干弹簧以及设置在两个墙体层之间抗震层,粘合层设置在墙体层与抗震层之间,粘合层的一侧与墙体层固定连接,粘合层的另一侧与抗震层固定连接;弹簧水平设置,弹簧的一端与墙体层靠近粘合层一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粘合层靠近墙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当墙板受到冲击时,墙体层与粘合层之间的弹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的减小对抗震层的直接冲击;当冲击力通过粘合层冲击到抗震层上时,抗震层能够抵抗该冲击,抗震层和弹簧的设置能让整个墙板起到良好的抗震作用。同时粘合层能将墙体层与抗震层粘接起来,粘合层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也能起到抗震作用;与此同时,柔性的粘合层相较于凝固的混凝土和砖,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粘合层设置在两个墙体层与抗震层之间,粘合层的数量也为二,具有双重的隔音效果。进一步,抗震层包括固定件和若干长方体状的安装块,安装块的一侧上设有供固定件插入的第一安装孔,安装块的另一侧上设有供固定件插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共线。在进行抗震层的制造时,只需将固定件与安装块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即可,抗震层的安装迅速,避免让大量的泥沙堆放在施工现场,能有效减少施工现场的灰尘量,能够改善施工环境。进一步,安装块为预制混凝土块。通过以上设置,安装块的牢固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同时安装块能够进行预先加工,能够进一步的缩短抗震层的加工周期,能提高墙板的加工效率和成品强度。进一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螺纹孔,固定件为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的双头螺栓,固定件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螺帽。在将固定件安装到安装块上时,固定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安装块上第一安装孔内的螺纹配合,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安装块上第二安装孔内的螺纹配合,便于将两个安装块连接起来,同时采用固定件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配合方式,能够简化安装块的连接方式,同时螺帽的位置,能够便于调节固定件安装到两个安装块内时的安装深度,便于两个安装块稳定的与固定件连接,增强抗震层的强度。进一步,相邻两个安装块之间设有间隙,粘合层包括塑胶层和固定框,固定框可与相邻两个安装块卡扣连接,塑胶层的一侧与固定框固定安装,塑胶层的另一侧与墙体靠近塑胶层的一侧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安装块之间设有间隙,便于将固定框嵌入到安装块之间,对相邻的两个安装块进行固定;同时在设置固定框对安装块进行卡扣安装后,所有固定框靠近塑胶层的一侧呈一个平面,便于塑胶层粘合所有的固定框,实现对安装块的稳定粘接,且能够提高塑胶层对安装块进行粘接时的平整度,提高墙板的成型质量。进一步,相邻两个安装块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固定框厚度的两倍。通过以上设置,当固定框均安装到安装块上以后,相邻两个固定框的侧面刚好嵌入到相邻两个安装块之间的间隙内,且让相邻的两个固定框的侧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便于将固定框紧密的安装在一起,便于固定框与塑胶层贴合,提升了整个墙板的安装强度。进一步,固定框的端面与另一固定框的端面之间形成真空隔音腔。固定框的端面与另一固定框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将该间隙设置为真空隔音腔,该真空隔音腔具有阻隔声波的能力,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墙板的隔音能力。进一步,固定框远离安装块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安装块的中心处相对,墙体层靠近塑胶层的一侧上设有固定安装弹簧的第二安装槽,弹簧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端穿过塑胶层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设置,能够让弹簧稳定的安装在墙体层和粘合层之间;弹簧穿过塑胶层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与塑胶层的弹力叠加,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提高墙板的抗震性;同时弹簧与安装块的中心处相对,便于将冲击力传递至安装块抗冲击能力最强的中心处,减少安装块与固定件连接处受到的冲击,能够有效的提高墙板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石墨层,弹簧与第一石墨层滑动接触。当墙体层受到冲击时,第一安装槽弹簧会产生轻微的位移,弹簧会在第一安装槽内滑动,使得冲击力能够充分的传递至弹簧上,而弹簧也能够快速的储能和恢复原状,便于有效的抗击冲击力。进一步,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石墨层,所述弹簧与第二石墨层滑动接触。当墙体层受到冲击时,第二安装槽弹簧会产生轻微的位移,弹簧会在第二安装槽内滑动,使得冲击力能够充分的传递至弹簧上,而弹簧也能够快速的储能和恢复原状,便于有效的抗击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建筑抗震隔音墙板侧视方向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抗震单元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建筑抗震隔音墙板侧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抗震单元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墙体层10、第二安装槽101、第二石墨层102、安装块20、第一安装孔201、第二安装孔202、固定件30、螺帽301、垫圈302、固定框40、第一安装槽401、塑胶密封层402、第一石墨层403、塑胶层50、弹簧60、真空隔音腔70。实施例1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包括抗震单元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层10,抗震单元包括粘合层、若干弹簧60以及设置在两个墙体层10之间的抗震层,抗震层包括固定件30和若干长方体状的安装块20,粘合层包括塑胶层50和固定框40。如图2所示,安装块20为预制混凝土块,安装块20的竖直截面呈正方形,安装块20的上侧上设有供固定件30竖直插入的第一安装孔201,安装块20的下侧上设有供固定件30竖直插入的第二安装孔202,第一安装孔201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202的轴线共线,且第一安装孔201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202的轴线均位于安装块20的竖直轴线上;同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震单元,所述抗震单元包括粘合层、若干弹簧以及设置在两个墙体层之间的抗震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墙体层与抗震层之间,粘合层的一侧与墙体层固定连接,粘合层的另一侧与抗震层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水平设置,弹簧的一端与墙体层靠近粘合层一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粘合层靠近墙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震单元,所述抗震单元包括粘合层、若干弹簧以及设置在两个墙体层之间的抗震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墙体层与抗震层之间,粘合层的一侧与墙体层固定连接,粘合层的另一侧与抗震层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水平设置,弹簧的一端与墙体层靠近粘合层一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粘合层靠近墙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层包括固定件和若干长方体状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上设有供固定件插入的第一安装孔,安装块的另一侧上设有供固定件插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为预制混凝土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的双头螺栓,固定件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螺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抗震隔音墙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媛静唐伟方翠兰江丽丽孙敬涛李晋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