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9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搬运小车,包括一承载平台以及安装的承载平台底部的多个移动轮,多个移动轮均安装于承载平台的周侧上,并对承载平台形成水平支承,所述承载平台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承载平台的收纳通孔,以解决现有的搬运小车无法堆叠存放的问题。

A kind of carry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搬运小车
本技术涉及搬运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搬运小车。
技术介绍
搬运小车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以滚杠为搬运工具的搬运设备,常用在制造工厂、物流运输企业等行业中,将需搬运的货物放置在搬运小车上,用手推着货物带动小车移动,如此,降低了劳动强度,由于一次可以堆叠几层货物在小车上一起搬运,也大大节省了搬运时间。现在市面上所能见到的搬运小车,一般包括四方形的承载平台,在承载平台下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有轮子,由于这种搬运小车在存放时,是无法堆叠存放的,因此只能将搬运小车一个一个平铺存放,这就导致了这些搬运小车在存放时会占用大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搬运小车,以解决现有的搬运小车无法堆叠存放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搬运小车,包括一承载平台以及安装的承载平台底部的多个移动轮,多个移动轮均安装于承载平台的周侧上,并对承载平台形成水平支承,所述承载平台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承载平台的收纳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为与矩形的承载平台,多个移动轮分成两组且分别安装于承载平台长度方向的两侧上,两组移动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的两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插接部和承插部的其一,所述承插部上设置有多个承插孔,所述插接部上设有与承插孔相匹配设置的插杆。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面上设置有多条凸肋,所述凸肋的顶部为往上凸起的尖部。进一步的,所述多条凸肋构成以收纳通孔为中心的多个环形。进一步的,所述凸肋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面相对的两侧上均枢设有一护栏,且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面设有收纳该护栏的凹槽。本技术提供的搬运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搬运小车的承载平台中部具有一收纳通孔,收纳是可以将多个搬运小车依序穿设在一固定杆上,以使多个搬运小车能够堆叠存放,从而大大减小搬运小车的存放空间。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单个搬运小车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多个搬运小车堆叠存放时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单个搬运小车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多个搬运小车拼接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车1,其包括一承载平台10以及安装的承载平台10底部上的多个移动轮11,其中,多个移动轮11均安装于承载平台10的周侧上,并对承载平台10形成水平支承,以使承载平台10水平设置,承载平台10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承载平台10的收纳通孔100,需明确的是,该收纳通孔100是避让移动轮11的。如图2所示的,在对本实施例中的搬运小车1进行存放时,可以将多个搬运小车依序穿设在一固定杆2上,该固定杆2的外径略小于收纳通孔100的内径,以使多个搬运小车1能够堆叠存放,从而大大减小搬运小车1的存放空间。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参考图1和图2,承载平台10为一矩形的承载平台,多个移动轮11分成两组且分别安装于承载平台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上,两组移动轮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承载平台10的宽度,使得多个搬运小车1在堆叠存放时,相邻两个搬运小车1之间交错放置,上面的搬运小车1的移动轮11能够分设在下一个搬运小车1宽度方向两侧上,即上面的搬运小车1的移动轮11不会支承在下一个搬运小车1的承载平台10,可以减小多个搬运小车堆叠时的高度。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参考图1-图4,承载平台10的两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凸出于其侧壁的插接部12和承插部13的其一,其中承插部13上设置有多个承插孔130,插接部12上设有与承插孔130相匹配设置的插杆120。搬运小车1之间能够通过将插杆120插入至相邻小车的承插孔130内而将两个搬运小车1连接成整体,以使该搬运小车1能够根据搬运货物的大小拼接成不同大小的承载平台,以适应不同大小和重量的货物。其中需明确的是,插接部12和承插部13相互插接固定后,相邻两搬运小车1的承载平台的承载面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参考图1-图4,承载平台10的承载面上设置有多条凸肋14,该凸肋14的顶部为往上凸起的尖部,该凸肋14可以减小货物与承载平台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货物对该凸肋14的压力,使得凸肋14的顶部卡入至一些货物的底部中,起到一定防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凸肋14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其中,参考图1和图3,作为一优选的,多条凸肋14构成以收纳通孔100为中心的多个环形形状。如本实施例中的多条凸肋14形成多个同心设置的圆环形的防滑凸肋,以使多条凸肋14大致均布于承载平台10的承载面上,且这些凸肋14产生的防滑作为并非仅对一个方向起到防滑的作用,以起到更好的防滑作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承载平台10的承载面相对的两侧上均枢设有一护栏15,且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面设有收纳该护栏的凹槽101,本实施例中的护栏15为一U形的金属杆,其可以从凹槽101翻出而挡住货物从承载平台10掉出,而在不需使用时,护栏15可以收纳于凹槽101内。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平台以及安装的承载平台底部的多个移动轮,多个移动轮均安装于承载平台的周侧上,并对承载平台形成水平支承,所述承载平台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承载平台的收纳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平台以及安装的承载平台底部的多个移动轮,多个移动轮均安装于承载平台的周侧上,并对承载平台形成水平支承,所述承载平台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承载平台的收纳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为与矩形的承载平台,多个移动轮分成两组且分别安装于承载平台长度方向的两侧上,两组移动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两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插接部和承插部的其一,所述承插部上设置有多个承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精密富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