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858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客车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所述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控装置的输入端,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客车车厢发生起火时对火势的蔓延起到阻碍作用,将火势困住在局部区域,避免火势蔓延过快而导致的乘客来不及逃生从而引发的事故,减少客车内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

An emergency screen curtain system for bus f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
本技术涉及客车行驶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
技术介绍
2019年3月22日晚,常长高速湖南省汉寿县境内发生大客车起火燃烧事故,至3月23日,事故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后得知,在客车后部起火后,由于火势急速扩散,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过短。而大多乘客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逃生,以致发生此次悲剧。针对客车内部起火,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在开设正常门的情况下设置发生意外所用的逃生门以及配备灭火器进行灭火。由于火灾迅猛、蔓延扩散速度快的特性、乘客对灭火器的使用不熟悉以及逃生门无法随处设置,致使:一是紧急情况发生后起不到作用,二是当出现紧急状况时火灾迅猛乘客来不及反应,错失逃生的机会。其他解决方法有:设置安全锤在发生意外时乘客通过砸碎玻璃逃生。由于火势快速蔓延以及客车行驶过程周围环境不确定性,显然在发生起火后的应急逃生效果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乘客过度紧张或者烟雾阻挠等原因,使得乘客不能及时爆破门窗逃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本技术所公开的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将火与烟气困住在局部范围,从而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乘客逃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所述电机也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屏蔽帘支撑杆、空心轴和套筒;所述外壳为空壳,且所述外壳不设底;所述屏蔽帘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套筒和空心轴均套在所述屏蔽帘支撑杆的外侧,且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空心轴靠近电机的端部,所述屏蔽帘卷绕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屏蔽帘机构的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键连接,所述套筒带动所述空心轴转动。进一步的,当客车车厢内部两侧座椅不对称布置时,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空心轴连接,使得所述屏蔽门由平面变为折面。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车厢高度,所述屏蔽帘横断面宽度与车厢宽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屏蔽门所处位置位于座椅空隙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用于识别火灾信号;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识别的火灾信号,显示起火位置,同时发出火灾报警;所述人体生命探测仪用于探测发生起火时起火区域有无乘客;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根据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采集到的火灾具体位置信息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采集到的起火区域是否有人的信息向所述电控装置发出指令;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中屏蔽帘的降落;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屏蔽帘下落。进一步的,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厢内部,且与驾驶员的仪表盘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控制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启停的控制开关和自动启动应急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在客车车厢发生起火时对火势的蔓延起到阻碍作用,将火势困住在局部区域,避免火势蔓延过快而导致的乘客来不及逃生从而引发的事故,减少客车内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客车两侧座椅对称设置时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客车两侧座椅不对称设置时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客车起火应急屏蔽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为屏蔽帘被放下后的屏蔽帘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内部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屏蔽帘,2-第二屏蔽帘,3-第三屏蔽帘,4-第四屏蔽帘,5-第五屏蔽帘,6-第六屏蔽帘,7-前门,8-后门,9-逃生门,10-屏蔽门,11-座位,12-第七屏蔽帘,13-第八屏蔽帘,14-第九屏蔽帘,15-第十屏蔽帘,16-第十一屏蔽帘,17-空心轴,18-电机,19-套筒,20-屏蔽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可设置3-8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6组,且所述屏蔽帘机构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且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车厢高度,所述屏蔽帘横断面宽度与车厢宽度相同。优选的,在所述屏蔽帘的两侧和底部分别设有密封胶条,其中所述屏蔽帘两侧的密封胶条可卷绕,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均涂有防火胶,在阻挡火势蔓延的同时,还可以阻挡一定的有害气体。所述屏蔽帘机构的设置位置应保证所述屏蔽帘被放下的位置在座椅空隙之间,即所述屏蔽门所处位置位于座椅空隙之间,保证屏蔽帘下落时不会被座椅干扰,使其能一降到底。优选的,所述屏蔽帘的底部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警报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屏蔽门下方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在检测出所述屏蔽门下方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信息,告知乘客快速将屏蔽门下方的障碍物移开,使屏蔽门完全降落保证屏蔽门的隔断作用。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和警报器电连接。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如图5所示,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n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所述电机也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n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人体生命探测仪、数据处理器、电控装置和多组屏蔽帘机构;
所述多组屏蔽帘机构在客车车厢内部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每组屏蔽帘机构均包含电机、屏蔽帘和固定机构;正常情况下所述屏蔽帘卷起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当发生火灾时,屏蔽帘被手动拉下或被电机驱动降落形成一道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平行于车厢的横断面;所述电机也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车厢顶部;
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设置在被所述屏蔽门所分成发若干区域内,且每个区域内均有设置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所述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人体生命探测仪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电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每组屏蔽帘机构电机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起火应急屏蔽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帘机构的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屏蔽帘支撑杆、空心轴和套筒;所述外壳为空壳,且所述外壳不设底;所述屏蔽帘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套筒和空心轴均套在所述屏蔽帘支撑杆的外侧,且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空心轴靠近电机的端部,所述屏蔽帘卷绕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屏蔽帘机构的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键连接,所述套筒带动所述空心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史聪灵吕敬民张兴凯李建何理石杰红车洪磊胥旋张西西侯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