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62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运输管,运输管内配合设置有螺杆,运输管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联动连接螺杆,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螺杆转动和/或带动螺杆沿运输管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运输管的左端设置有模具结构,模具结构包括左模与右模,左模与右模配合设置,左模与右模设置有成型模腔,右模远离左模的面上开设有充模通道,充模通道的一端连通成型模腔,充模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运输管,运输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结构,第一上料结构连通至运输管内,模具结构的远离运输管的一侧设置有对应模具结构的顶针,模具上开设有脱模通道,顶针连接机架,脱模通道内设置有去飞边结构。

A kind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注塑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注塑机在成产时,需要对模具的充模口注入熔融状态的材料,在对材料进行冷却成型时,需要对模具内进行保压,避免由于漏压而导致待成型的工件产生收缩的现象。但是无可避免的,对模具内进行保压的过程中,一部分熔融状态的液体会渗入到模腔内的一些间隙中。传统的模具一般具有顶针,而模具上会开设适配顶针的通道孔,用于把冷却成型后对冷却成型后的工件进行脱模,即对模具进行分模后,利用顶针穿过通道孔中而把工件顶出。在进行保压时,顶针的端口会插在通道孔内,避免模具内气压的泄露,但是为了顶针能够顺畅的插入到该通道孔内,顶针与通道孔的配合方式一般采用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因而,在保压时很容易就有一些熔融状态的液体进入到空隙中,进而在冷却后产生飞边,而一般分离顶针与通道孔一般是利用譬如弹簧等结构对顶针与通道孔进行分离,而且飞边的产生会影响顶针分离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一个以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去飞边结构的注塑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运输管,所述运输管内配合设置有螺杆,所述运输管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螺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杆转动和/或带动所述螺杆沿所述运输管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运输管的左端设置有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左模与右模,所述左模与所述右模配合设置,所述左模与所述右模设置有成型模腔,所述右模远离所述左模的面上开设有充模通道,所述充模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成型模腔,所述充模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运输管,所述运输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结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连通至所述运输管内,所述左模远离所述运输管的一侧设置有顶针,所述左模上开设有对应所述顶针的脱模通道,所述顶针连接所述机架,所述脱模通道内设置有去飞边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模与所述右模的边缘封闭,所述左模朝向所述右模的面上设置有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形成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成型凹槽连通所述充模通道,所述运输管连通所述充模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模背向所述右模的面上设置有脱模通道,所述脱模通道连通至所述成型凹槽,所述脱模通道在所述左模朝向所述右模的面上形成通道口,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脱模通道内,所述顶针延伸至所述通道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去飞边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通道内的环体,所述环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针的外侧壁设置有凸起块,所凸起块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设置,所述凸起块的表面以圆滑过渡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去飞边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槽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槽的内底部,所述弹簧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的底部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凸起块的顶部表面以圆滑过渡,所述去飞边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顶针绕顶针的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丝杆、螺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固定部,所述螺母以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丝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运输管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平所述螺杆的端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模、所述右模内均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包围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的外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第一漏斗、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漏斗的较细开口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所述运输管,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运输管相互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模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左模与所述右模的边缘均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穿过有导向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联动连接所述左模,所述活塞缸带动所述左模沿所述导向杆的方向往复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左模与右模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左模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右模固定连接所述机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第一上料机构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上料,从而把物料加入到运输管中,可把待加工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该螺杆转动,或者该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该螺杆沿运输管的长度方向运动,通过螺杆的转动进而带动料往模具方向运动,当料填充满运输管靠近模具一端的端口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螺杆沿运输管的长度方向往模具结构的一侧运动,从而把料通过该充模通道挤压到成型模腔内,物料在成型模腔内冷却成型后,会在顶针与脱模通道内的缝隙中形成一定的飞边,通过该去飞边结构的设置,能够便捷的对飞边进行磨削,左模与右模进行分离后通过该顶针穿过该脱模通道把成型后的产品顶出,同时,顶针一同把磨削后的飞边从脱模通道中顶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去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顶针剖视图。附图中:1-机架,2-运输管,3-螺杆,4-左模,5-右模,6-充模通道,7-顶针,8-成型凹槽,9-活塞缸,10-脱模通道,11-环体,12-第一凹槽,13-凸起块,14-弹簧,15-第一驱动电机,16-第二驱动电机,17-螺母,18-丝杆,19-驱动装置,20-第一漏斗,21-第一管体,22-滑轨,23-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3,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运输管2,所述运输管2内配合设置有螺杆3,所述运输管2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螺杆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杆3转动和/或带动所述螺杆3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运输管(2),所述运输管(2)内配合设置有螺杆(3),所述运输管(2)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螺杆(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杆(3)转动和/或带动所述螺杆(3)沿所述运输管(2)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运输管(2)的左端设置有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左模(4)与右模(5),所述左模(4)与所述右模(5)配合设置,所述左模(4)与所述右模(5)设置有成型模腔,所述右模(5)远离所述左模(4)的面上开设有充模通道(6),所述充模通道(6)的一端连通所述成型模腔,所述充模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运输管(2),所述运输管(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结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连通至所述运输管(2)内,所述左模(4)的远离所述运输管(2)的一侧设置有顶针(7),所述左模(4)上开设有对应所述顶针(7)的脱模通道(10),所述顶针(7)连接所述机架(1),所述脱模通道(10)内设置有去飞边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运输管(2),所述运输管(2)内配合设置有螺杆(3),所述运输管(2)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螺杆(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杆(3)转动和/或带动所述螺杆(3)沿所述运输管(2)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运输管(2)的左端设置有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左模(4)与右模(5),所述左模(4)与所述右模(5)配合设置,所述左模(4)与所述右模(5)设置有成型模腔,所述右模(5)远离所述左模(4)的面上开设有充模通道(6),所述充模通道(6)的一端连通所述成型模腔,所述充模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运输管(2),所述运输管(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结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连通至所述运输管(2)内,所述左模(4)的远离所述运输管(2)的一侧设置有顶针(7),所述左模(4)上开设有对应所述顶针(7)的脱模通道(10),所述顶针(7)连接所述机架(1),所述脱模通道(10)内设置有去飞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4)与所述右模(5)的边缘封闭,所述左模(4)朝向所述右模(5)的面上设置有成型凹槽(8),所述成型凹槽(8)形成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成型凹槽(8)连通所述充模通道(6),所述运输管(2)连通所述充模通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4)背向所述右模(5)的面上设置有脱模通道(10),所述脱模通道(10)连通至所述成型凹槽(8),所述脱模通道(10)在所述左模(4)朝向所述右模(5)的面上形成通道口,所述顶针(7)设置于所述脱模通道(10)内,所述顶针(7)延伸至所述通道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飞边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通道(10)内的环体(11),所述环体(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顶针(7)的外侧壁设置有凸起块(13),所凸起块(13)与所述第一凹槽(12)匹配设置,所述凸起块(13)的表面以圆滑过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7)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去飞边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林王蓉刘惠娣蔡祥文水平莫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