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615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46
本申请属于OLED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具有化学式1结构的化合物:其中,X

Compoun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稠环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为OLED.其原理是在阴阳两极施加电场时,阳极侧的空穴和阴极侧的电子会向发光层移动,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从激发态释放能量变为基态释放能量的过程对外发光。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报道有机分子电致发光和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报道聚合物电致发光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与开发。该类材料具有结构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分率高等优点,且具有驱动电压低、全固态、非真空、抗荡、耐低温(-40℃)等性能。近年来,OLED材料在智能手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液晶显示器的一种新技术,引起极大关注。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通常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多层结构,这些多层结构可以包括如下膜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电子阻挡层(electron-blockinglayer,EBL)、有机电致发光层(emittinglayer,EML)、空穴阻挡层(hole-blockinglayer,HB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和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ionlayer,EIL)等。这些膜层能够提高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在各层界面间的注入效率、平衡载流子在各层之间传输的能力,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高效的商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含有有机金属铱配合物的磷光体,因为它们可以将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均捕获,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然而,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激子寿命相对过长,而且容易发生发光材料的浓度淬灭效应,导致不必要的三线态-三线态(T1-T1)在器件实际工作中淬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常将三线态发光客体到有机主体材料中。因此,对有机发光客体材料的研究成为了有机发光器件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所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光电材料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使其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和长寿命的优点。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氮杂环化合物,所述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X1、X2、X3为C或N,且X1、X2、X3至少一个为N;X4、X5、X6为C或N,且X4、X5、X6有且只有一个为N;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亚环烷基;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Si(R1R2R3);R1,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本申请提供以菲类稠环衍生物作为母核,化合物分子具有很强的平面性。化合物分子的强平面延展性能够增强材料的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分子母核和芳基/杂芳基易形成大的共轭体系,同时存在多个氮原子中心,分子内电子云密度增大,能够进一步调整HOMO能级至合适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迁移率和跃迁速率,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均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本申请还提供包括本申请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化合物的化学通式;图2是本申请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申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阳极;200-阴极;300-有机层;310-空穴注入层;320-空穴传输层;330-电子阻挡层;340-有机电致发光层;350-空穴阻挡层;360-电子传输层;370-电子注入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和“该”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X1、X2、X3为C或N,且X1、X2、X3至少一个为N;X4、X5、X6为C或N,且X4、X5、X6有且只有一个为N;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亚环烷基;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Si(R1R2R3);R1,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所述L1和L2、Ar1和Ar2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1-12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12的三烷基硅烷基、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18的杂芳基、碳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



其中,
X1、X2、X3为C或N,且X1、X2、X3至少一个为N;
X4、X5、X6为C或N,且X4、X5、X6有且只有一个为N;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亚杂芳基;
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Si(R1R2R3);
R1,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1和L2、Ar1和Ar2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1-12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12的三烷基硅烷基、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18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硅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6-25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3-24的亚杂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或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






其中,表示化学键,
Z1至Z21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
Z选自C(R4R5),N(R6),O,S,Si(R4R5),Se;
R4,R5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杂芳基;或者,
任选地,R4,R5相互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状基团;
X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亚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亚杂芳基;
R6选自以下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团: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20的亚杂芳基;
X1至X10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一个为N;
X11至X15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一个为N;
X16至X23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一个为N;
X24至X27分别独立地选自C(R4R5),N(R6),O,S,Si(R4R5),Se;
X28,X29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一个为N;
n1,n3,n4,n6,n7,n8,n9,n15,n17,n19分别独立地选自1,2,3或4;
n2,n14,n16,n20分别独立地选自1,2,3,4,5或6;
n5,n12,n18分别独立地选自1,2,3,4,5,6,7或8;
n13选自1,2,3,4或5;
n10,n11分别独立地选自1,2或3;
n21选自1,2,3,4,5,6或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薛震王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