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83612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如通式V所示,该类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都有一定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并且制备原料简单,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短,对抗感染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imidazole substituted indo-imidazole alcohol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
技术介绍
微生物感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抗生素以及合成药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然而对这些抗微生物药物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一些多药耐药菌的出现,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从而使许多传统的抗生素与合成药失效。因此,开发具有新结构的抗菌药物变得十分迫切,尤其是一些具有高效,低毒以及低耐药性的抗菌药的研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靛红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药物试剂,并且其作为生物调节剂广泛存在于人类与动物的大脑、神经末梢和其他流体部位。靛红分子结构的多功能性使得其在结构修饰与结构衍生方面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底物,并且可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氢键、金属离子配位、离子-偶极相互作用、π-π堆积、疏水-疏水相互作用以及范德华力)与生物体内的酶、受体等多种活性靶点结合而呈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抗癌、抗抑郁、抗痉挛、抗HIV、抗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V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V所示:



式中,R1为氢、烷基;R2为氢、硝基;R3为氢、硝基;R6为氢、烯基、苯基、取代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R1为氢、甲基;R2为氢、硝基;R3为氢、硝基;R6为氢、乙烯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2,4-二氯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靛红唑醇类化合物为V-1、V-2、V-4、V-5、V-6、V-7、V-8、V-9、V-10、V-11、V-12。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3-咪唑取代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V所示靛红唑醇类化合物的可药用盐的制备:将通式VIII所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硝基咪唑,在碱的作用下回流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合坦咖丹初·维加库玛·瑞迪张园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