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9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第二流水线与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第二支架上的传送轧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有中转装置折向第三流水线,中转装置中设置有牛眼滚珠;第三流水线设置在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之间,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传送轧辊,第三支架的开端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和第三下层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本技术方案的组装线既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也可以组装大系列产品下的多种子产品。

An intelligent flexible assembly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
本技术涉及柔性组装线的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
技术介绍
根据生产装配的不同,目前组装线主要有“顺序组装生产式”,“小批量轮番生产式”,“柔性化生产式”等多种类型,分别满足不同规模生产和不同制造业的使用要求。“柔性化生产式”是有一定的混合生产能力,对刚性要求不高,建立大量库存,市场从库存中出货,生产再根据库存变化生产,特点是库存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回旋余地大,比如外协件质量,生产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设备稳定性等问题都会被库存掩盖。柔性化生产、精益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一条柔性生产线只能对应组装一种型号产品,若想组装该种产品下的子产品系列,就要重新量身打造另一条组装线,而组装线的设计、生产周期比较长,这就意味着会造成大量资源、人力的浪费和生产周期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可以装配大系列产品,同时也可以装配大系列产品下多种不同的子款式产品,减少了人力输出、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所述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直向支架和与所述第一直向支架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所述第一直向支架和所述第一折向支架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包括中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转支架上的中转板,所述中转板上设置有牛眼滚珠;所述第二流水线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直向支架和与所述第二直向支架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所述第二直向与所述第二折向支架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所述第三流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流水线和所述第二流水线之间,所述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三支架的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和第三下层支架,所述第三上层支架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或所述第三上层支架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上层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所述第三下层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换向装置,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轧辊安装板和固定在所述轧辊安装板上的所述传送轧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活动板以及升降链条;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上固定有链条安装座,所述升降链条啮合在所述链条安装座上,且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底板上,所述升降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轧辊安装板固定;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升降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端通过导向轴固定座与所述升降支架固定,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换向支架上的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转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双联带轮、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换向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换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双联带轮及与所述双联带轮依次排列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双联带轮上,所述第二传动带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双联带轮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一端通过导向杆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水线的末端还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支架、竖移组件以及横移组件;所述分离支架包括竖立支柱和横向支柱;所述竖立支架上设置有所述轧辊安装板,所述轧辊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传送轧辊;所述竖移组件包括竖移气缸、竖向导轨以及竖移滑块,所述竖移气缸固定在所述分离支架上,所述竖移气缸与所述轧辊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竖向支柱上设置有竖向导轨,所述轧辊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竖向导轨配合的竖移滑块;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托板、横向导轨以及横移滑块,所述横向导轨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柱上,所述托板与所述横移滑块固定,所述横移滑块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移。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化柔性组装线还包括分板升降架,所述分板升降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开端、第二支架的开端以及第三支架的末端,所述分板升降架之间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上设置有所述传送轧辊;所述分板升降架包括分板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分板支架上的分板装置,所述分板装置包括分板电机、两组限位槽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以及传动链条;两组所述限位槽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分板支架的相对两侧上,每组所述限位槽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槽板;所述分板电机固定在所述分板支架的顶部,所述分板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在两组所述限位槽板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还固定有第五锥齿轮;处于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槽板的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设置有所述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上等间距设置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通过轴承限位于所述限位槽板中,所述导向轴上固定有L型提升板。进一步地,所述分板升降架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上设置有所述传送轧辊;所述分离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所述换向装置,所述分离支架的侧口中设置辅助轧辊;所述第一支架的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开端设置有所述换向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下层支架分为与所述组装工位一一对应的多个线体,每个所述线体均上设置有碰触开关,在所述第三下层支架的传输方向上,一个所述线体上的所述碰触开关控制下一个所述线体上的所述传送轧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上还设置有调试工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组装工位两侧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气缸和夹紧板,所述夹紧气缸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紧板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n所述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直向支架(101)和与所述第一直向支架(101)垂直设置的第一折向支架(102);所述第一直向支架(101)和所述第一折向支架(1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400),所述中转装置(400)包括中转支架(401)和设置在所述中转支架(401)上的中转板(402),所述中转板(402)上设置有牛眼滚珠(403);/n所述第二流水线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直向支架(201)和与所述第二直向支架(201)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202),所述第二直向支架(201)与所述第二折向支架(2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400);/n所述第三流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流水线和所述第二流水线之间,所述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三支架的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301)和第三下层支架(302),所述第三上层支架(301)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302)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或所述第三上层支架(301)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302)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以及第三流水线;
所述第一流水线包括第一支架和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直向支架(101)和与所述第一直向支架(101)垂直设置的第一折向支架(102);所述第一直向支架(101)和所述第一折向支架(1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中转装置(400),所述中转装置(400)包括中转支架(401)和设置在所述中转支架(401)上的中转板(402),所述中转板(402)上设置有牛眼滚珠(403);
所述第二流水线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流水线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直向支架(201)和与所述第二直向支架(201)垂直设置的第二折向支架(202),所述第二直向支架(201)与所述第二折向支架(202)之间的拐角处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400);
所述第三流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流水线和所述第二流水线之间,所述第三流水线包括第三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所述传送轧辊(131),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所述第三支架的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支架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上层支架(301)和第三下层支架(302),所述第三上层支架(301)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302)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或所述第三上层支架(301)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对应,所述第三下层支架(302)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层支架(301)的开端设置有所述中转装置(400),所述第三下层支架(302)的开端设置有换向装置(600),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设置有升降装置(500);
所述升降装置(500)包括升降支架(501)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501)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支架(501)上设置有轧辊安装板(132)和固定在所述轧辊安装板(132)上的所述传送轧辊(13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5011)、活动板(5012)以及升降链条(5013);所述第一升降气缸(5011)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501)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5011)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板(5012)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板(5012)的另一端上固定有链条安装座(5014),所述升降链条(5013)啮合在所述链条安装座(5014)上,且所述升降链条(50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501)的底板上,所述升降链条(5013)的另一端与所述轧辊安装板(132)固定;所述活动板(5012)与所述升降支架(50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轴(5015),所述第一导向轴(5015)的一端通过导向轴固定座(5016)与所述升降支架(501)固定,所述第一导向轴(50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5017)与所述活动板(5012)连接;
所述换向装置(600)包括换向支架(601)和设置在所述换向支架(601)上的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支架(6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6011)和第二支撑板(6012),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6021)、转轴(6022)、第一带轮(6023)、第二带轮(6024)、双联带轮(6025)、第一传动带(6026)以及第二传动带(6027),所述换向电机(6021)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011)上,所述换向电机(602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028),所述第一支撑板(60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6012)之间设置有转轴(6022),所述转轴(60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028)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029),所述转轴(6022)上设置有第一带轮(6023),所述第二支撑板(6012)上设置有双联带轮(6025)及与所述双联带轮(6025)依次排列的第二带轮(6024),所述第一传动带(6026)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6023)与所述双联带轮(6025)上,所述第二传动带(6027)张紧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6024)与所述双联带轮(60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柔性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6012)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6030),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030)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01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60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6012)之间通过导向杆(6031)连接,所述导向杆(6031)的一端通过导向杆固定座(603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6012)固定,所述导向杆(60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轴承(603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01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虎贝嘉悦钟盼希郭兴旺巫新华周夏军李银龙焦江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