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6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包括安装架、炉体和手柄机构,所述炉体包括炉衬、感应线圈和磁轭,以及炉顶钢板和炉盖,所述手柄机构包括竖直伸入炉衬内且能上下移动的石墨塞杆、与石墨塞杆可拆卸连接的阶梯螺杆和安装在阶梯螺杆顶端的手柄,所述炉盖上设置有套装在阶梯螺杆外的固定螺纹座,所述炉衬的底部设置有石墨底座,所述炉底钢板内安装有与石墨底座呈同轴布设的石墨浇管,所述石墨底座和石墨浇管内设置有浇筑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使炉体内的铜液温度保持不变,且提高铜液的均匀性,另外铜液由炉体底部流出,通可有效地控制铜液浇铸流量,满足浇铸调节要求。

A furnace body for copper liquid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
本技术属于铜液转运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
技术介绍
在有色金属熔炼时,有的工艺需要把铜液转运到浇铸工位。目前铜液转运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用流槽,使铜液通过流槽流到浇铸位置,如果距离远的话,铜液温度会下降;另一种是利用浇包,在中频炉前承接金属铜液后,由行车运到铸型处进行浇铸,实现铜液运输,但是这种方式是倾斜浇包使铜液流出,难以定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以使炉体内的铜液温度保持不变,且提高铜液的均匀性,另外铜液由炉体底部流出,可有效地控制铜液浇铸流量,满足浇铸调节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炉体内的铜液温度保持不变,且提高铜液的均匀性,另外铜液由炉体底部流出,通可有效地控制铜液浇铸流量,满足浇铸调节要求,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炉体和安装在所述炉体上的手柄机构,所述炉体包括安装在炉底钢板上的炉衬、缠绕在炉衬外的感应线圈和安装在感应线圈外且沿感应线圈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磁轭,以及安装在所述炉衬顶部的炉顶钢板和安装在炉顶钢板上的炉盖,所述炉盖与炉衬顶部之间设置有入液口;所述手柄机构包括竖直伸入炉衬内且能上下移动的石墨塞杆、与石墨塞杆可拆卸连接的阶梯螺杆和安装在阶梯螺杆顶端的手柄,所述炉盖上设置有套装在阶梯螺杆外的固定螺纹座,所述炉衬的底部设置有石墨底座,所述炉底钢板内安装有与石墨底座呈同轴布设的石墨浇管,所述石墨底座和石墨浇管内设置有浇筑通道,所述石墨塞杆的底端抵于所述浇筑通道的入口,所述浇筑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炉体底部。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螺杆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手柄的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钢架底座、钢架顶座和连接于钢架底座与钢架顶座之间的竖直槽钢,所述竖直槽钢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竖直槽钢设置在钢架底座和钢架顶座的四角;所述钢架顶座上均设置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一上加固槽钢和两个沿宽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二上加固槽钢,所述钢架底座上均设置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一下加固槽钢和两个沿宽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二下加固槽钢,所述第一上加固槽钢和第二上加固槽钢的连接处与第一下加固槽钢和第二下加固槽钢的连接处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柱,所述第一下加固槽钢和第二下加固槽钢的连接处设置有滑移加固板,所述滑移加固板套装在导柱上,所述导柱和滑移加固板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滑移加固板围成供炉底钢板安装的矩形安装底座。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与移动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钢板的端部伸入滑移加固板的底部。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的两个端通过水冷电缆与AC100V~AC220V电源连接;所述炉顶钢板和炉底钢板之间四角设置有拉杆。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炉底钢板和炉顶钢板上设置有对磁轭进行固定的固定块。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供石墨浇管伸入的梯形腔;所述炉底钢板的底面设置有浇管安装组件,所述浇管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炉底钢板的底面的固定钢板、安装在固定钢板底面的螺纹套和套设在螺纹套内的顶紧螺丝,所述石墨浇管的一端穿出顶紧螺丝伸入梯形腔,所述石墨浇管的另一端穿出顶紧螺丝伸出炉底钢板。上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塞杆和阶梯螺杆为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阶梯螺杆靠近石墨塞杆的一端插入石墨塞杆内,所述石墨塞杆和阶梯螺杆的连接处套设有导套,所述导套与石墨塞杆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炉体包括感应线圈和磁轭,在交流电源作用下感应线圈产生了交变磁场,导电的铜物料放在感应线圈中,因电磁感应在铜物料中产生涡流,受电阻作用而使电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铜物料,炉中的铜液态的温度较均匀,且在该磁场的搅拌下,炉中的铜液态的成分分布均匀,从而实现炉体内的铜液温度保持不变,提高铜液的均匀性。设置磁轭,是为了支撑感应线圈,提高了炉子整体强度;另外约束感应线圈漏磁向外扩散,防止炉体发热,提高加热效率。2、本技术中手柄机构包括石墨塞杆、与石墨塞杆可拆卸连接的阶梯螺杆和安装在阶梯螺杆顶端的手柄,通过手柄的旋转带动阶梯螺杆沿固定螺纹座向上移动,在阶梯螺杆向上移动时带动石墨塞杆向上移动,从而使石墨塞杆的底端远离所述浇筑通道的入口,从而打开浇筑通道,铜液由炉体底部流出,通过调节石墨塞杆的向上移动量,可有效地控制铜液浇铸流量,满足浇铸调节。3、本技术中石墨塞杆与阶梯螺杆可拆卸连接,是因为石墨塞杆位于炉体内,容易腐蚀损害,因而可拆卸连接而便于更换。4、本技术通过手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石墨塞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便捷。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炉体内的铜液温度保持不变,且提高铜液的均匀性,另外铜液由炉体底部流出,通可有效地控制铜液浇铸流量,满足浇铸调节要求,实用性强。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除去手柄、齿轮和固定螺纹座)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炉盖;2—炉顶钢板;3—拉杆;5—导柱;6—滑移加固板;7—炉底钢板;9—液压缸;8—感应线圈;10—移动钢板;10-1—钢架底座;10-2—竖直槽钢;10-4—钢架顶座;10-5—第一上加固槽钢;10-6—第二上加固槽钢;10-7—第一下加固槽钢;10-8—第二下加固槽钢;12—水冷电缆;13—磁轭;14—手柄;15—齿轮;16—阶梯螺杆;17—固定螺纹座;18—导套;19—定位销;21—入液口;22—炉衬;23—石墨塞杆;24—石墨底座;25—石墨浇管;26—顶紧螺丝;27—螺纹套;28—固定钢板;29—固定块;30—连接块;31—销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炉体和安装在所述炉体上的手柄机构,所述炉体包括安装在炉底钢板7上的炉衬22、缠绕在炉衬22外的感应线圈8和安装在感应线圈8外且沿感应线圈8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磁轭13,以及安装在所述炉衬22顶部的炉顶钢板2和安装在炉顶钢板2上的炉盖1,所述炉盖1与炉衬22顶部之间设置有入液口21;所述手柄机构包括竖直伸入炉衬22内且能上下移动的石墨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炉体和安装在所述炉体上的手柄机构,所述炉体包括安装在炉底钢板(7)上的炉衬(22)、缠绕在炉衬(22)外的感应线圈(8)和安装在感应线圈(8)外且沿感应线圈(8)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磁轭(13),以及安装在所述炉衬(22)顶部的炉顶钢板(2)和安装在炉顶钢板(2)上的炉盖(1),所述炉盖(1)与炉衬(22)顶部之间设置有入液口(21);/n所述手柄机构包括竖直伸入炉衬(22)内且能上下移动的石墨塞杆(23)、与石墨塞杆(23)可拆卸连接的阶梯螺杆(16)和安装在阶梯螺杆(16)顶端的手柄(14),所述炉盖(1)上设置有套装在阶梯螺杆(16)外的固定螺纹座(17),所述炉衬(22)的底部设置有石墨底座(24),所述炉底钢板(7)内安装有与石墨底座(24)呈同轴布设的石墨浇管(25),所述石墨底座(24)和石墨浇管(25)内设置有浇筑通道,所述石墨塞杆(23)的底端抵于所述浇筑通道的入口,所述浇筑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炉体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炉体和安装在所述炉体上的手柄机构,所述炉体包括安装在炉底钢板(7)上的炉衬(22)、缠绕在炉衬(22)外的感应线圈(8)和安装在感应线圈(8)外且沿感应线圈(8)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磁轭(13),以及安装在所述炉衬(22)顶部的炉顶钢板(2)和安装在炉顶钢板(2)上的炉盖(1),所述炉盖(1)与炉衬(22)顶部之间设置有入液口(21);
所述手柄机构包括竖直伸入炉衬(22)内且能上下移动的石墨塞杆(23)、与石墨塞杆(23)可拆卸连接的阶梯螺杆(16)和安装在阶梯螺杆(16)顶端的手柄(14),所述炉盖(1)上设置有套装在阶梯螺杆(16)外的固定螺纹座(17),所述炉衬(22)的底部设置有石墨底座(24),所述炉底钢板(7)内安装有与石墨底座(24)呈同轴布设的石墨浇管(25),所述石墨底座(24)和石墨浇管(25)内设置有浇筑通道,所述石墨塞杆(23)的底端抵于所述浇筑通道的入口,所述浇筑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炉体底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螺杆(16)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块(30),所述连接块(30)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手柄(14)的一端通过销轴(31)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液转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钢架底座(10-1)、钢架顶座(10-4)和连接于钢架底座(10-1)与钢架顶座(10-4)之间的竖直槽钢(10-2),所述竖直槽钢(1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竖直槽钢(10-2)设置在钢架底座(10-1)和钢架顶座(10-4)的四角;
所述钢架顶座(10-4)上设置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一上加固槽钢(10-5)和两个沿宽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二上加固槽钢(10-6),所述钢架底座(10-1)上设置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一下加固槽钢(10-7)和两个沿宽度方向平行布设的第二下加固槽钢(10-8),所述第一上加固槽钢(10-5)和第二上加固槽钢(10-6)的连接处与第一下加固槽钢(10-7)和第二下加固槽钢(10-8)的连接处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文非郭洵王军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机电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