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01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调控变色菌生长与色素分泌来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工艺步骤包括1)将变色真菌培养成染色真菌溶液;2)竹木材浸泡于染色真菌溶液进行接种;3)控制变色真菌在竹木材不同表面的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4)染色竹木材灭菌处理;5)养护平衡后得到一种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利用了竹木材变色真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防氧化生物特性,具有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优势,可应用于竹木单元产品的染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 method of dyeing bamboo wood with biological pig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生物色素来染色竹木材的染色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木材染色

技术介绍
颜色作为竹木材产品的外在特征,是丰富竹木材装饰性能,提高竹木材附加值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竹木制品的装饰作用和产品价值,要采用适当方法对竹木材产品进行染色,同时这也是提高竹木材的使用价值和满足人们对色彩多样性要求的重要技术手段。竹木材染色的工艺主要有恒温浸渍法、真空浸渍法以及冷热交替法等。然而常规竹木材染色工艺产品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窄,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限制了竹木材染色的产业化发展。竹木材由于其含有糖类、淀粉等营养物质,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适宜真菌生长,很容易发生生物变色,产生黑色、蓝色、褐色、绿色、青色等颜色。目前有关微生物和竹木材材色的研究大多以防治为主,集中在利用微生物的种间关系抑制竹木材腐朽和变色,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物对竹木材进行改性处理的研究较少。本专利技术从主观利用变色真菌的角度出发,配制染色真菌溶液,接种于竹木材表面,通过变色菌的防氧化生物特性控制其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得到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通过调控变色菌生长与色素分泌来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配制染色真菌溶液,接种于竹木材,通过诱导生长分泌控制变色真菌在竹木材不同表面的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量,经过灭菌处理、养护平衡后得到一种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该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环保的新型竹木材染色方法,可应用于单板、竹片等竹木材产品的染色装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配制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磷酸氢二钾1.5g/L,硫酸镁(MgSO4·7H2O)0.5g/L,硫酸亚铁0.01g/L,蒸馏水,PH为7.0的液体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在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将竹木材中常见变色真菌(可可球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砖红镰刀菌(Gibberellabaccata)、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和接骨木镰刀菌)菌株用直径为10~15mm的无菌打孔器接种至PDA培养基中,在25~35℃温度与75~9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培养5~10天。将PDA培养基内菌落上产生的孢子用少量灭菌水洗下,接种至10mlPDB培养基内,制备菌悬液,在30℃培养24h后将其按照1:50~1:100的比值接种至液体培养基。然后在26℃,150rpm条件下体外振荡培养3d,扩大培养成染色真菌溶液。2)将厚度为5~30mm,长(宽):厚≥40的木块或竹块放入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然后浸泡于染色真菌溶液中进行接种,在25℃的温度条件下静置过夜后取出;3)将接种后的竹木材放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在25~35℃温度与75~90%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变色真菌将包裹于竹木材表面,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进行繁殖生长,分泌色素。通过0~15mmol/LH2O2或KClO4溶液诱导变色真菌的生长分泌,控制变色真菌在竹木材不同表面的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量;4)取出变色真菌侵染完成后的染色竹木材,去除竹木材表面的菌丝并将其放入高压灭菌锅,在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下进行灭菌,灭菌处理30min后取出;5)将灭菌处理后的染色竹木材在无菌的恒温恒湿箱中以温度20~25℃,湿度8~14%的条件下进行湿热平衡48h以上,使得染色后的竹木材的含水率控制在5~8%,得到一种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变色真菌为砖红镰刀菌,木块长宽厚分别为500mm、400mm与10mm,通过10mmol/L的H2O2溶液诱导变色真菌的生长分泌步骤1)配制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磷酸氢二钾1.5g/L,硫酸镁(MgSO4·7H2O)0.5g/L,硫酸亚铁0.01g/L,蒸馏水,pH为7.0的液体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在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将砖红镰刀菌(Gibberellabaccata)菌株用直径为10mm的无菌打孔器接种至PDA培养基中,在27℃温度与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培养7天。将PDA培养基内菌落上产生的孢子用少量灭菌水洗下,接种至10mlPDB培养基内,制备菌悬液,在30℃培养24h后将其按照1:100的比值接种至液体培养基。然后在26℃,150rpm条件下体外振荡培养3d,扩大培养成染色真菌溶液;步骤2)将长宽厚分别为500mm、400mm与10mm的木块放入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然后浸泡于染色真菌溶液中进行接种,在25℃的温度条件下静置过夜后取出;步骤3)将接种后的竹木材放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在27℃温度与80%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变色真菌将包裹于竹木材表面,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进行繁殖生长,分泌色素。通过10mmol/LH2O2溶液诱导变色真菌的生长分泌,控制变色真菌在竹木材不同表面的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量;步骤4)取出变色真菌侵染完成后的染色竹木材,去除竹木材表面的菌丝并将其放入高压灭菌锅,在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下进行灭菌,灭菌处理30min后取出;步骤5)将灭菌处理后的染色竹木材在无菌的恒温恒湿箱中以温度25℃,湿度12%的条件下进行湿热平衡48h以上,使得染色后的竹木材的含水率控制在8%,得到一种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实施例2:变色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竹块长宽厚分别为800mm、400mm与5mm,通过10mmol/L的KClO4溶液诱导变色真菌的生长分泌步骤1)配制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磷酸氢二钾1.5g/L,硫酸镁(MgSO4·7H2O)0.5g/L,硫酸亚铁0.01g/L,蒸馏水,pH为7.0的液体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在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将可可球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菌株用直径为10mm的无菌打孔器接种至PDA培养基中,在27℃温度与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培养7天。将PDA培养基内菌落上产生的孢子用少量灭菌水洗下,接种至10mlPDB培养基内,制备菌悬液,在30℃培养24h后将其按照1:100的比值接种至液体培养基。然后在26℃,150rpm条件下体外振荡培养3d,扩大培养成染色真菌溶液;步骤2)将长宽厚分别为800mm、400mm与5mm的竹块放入高压灭菌锅内以温度121℃,加压压力0.11MPa条件下进行灭菌,然后浸泡于染色真菌溶液中进行接种,在25℃的温度条件下静置过夜后取出;步骤3)将接种后的竹木材放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在27℃温度与80%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变色真菌将包裹于竹木材表面,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具优异生物相容性的竹木材变色真菌对竹木材进行生物侵染染色的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具优异生物相容性的竹木材变色真菌对竹木材进行生物侵染染色的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


2.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配制染色真菌溶液:采用液体培养基将竹木材中的常见变色真菌进行体外振荡扩大培养成染色真菌溶液,菌液配比为50:1~100:1;
2)竹木材接种:将竹木材浸泡于染色真菌溶液进行接种,静置过夜后取出;
3)变色真菌生长分泌:将接种后的竹木材放置于恒温恒湿箱培养,变色真菌将包裹在竹木材表面进行繁殖生长,分泌色素,通过诱导生长分泌控制变色真菌在竹木材不同表面的生长速度和色素分泌量;
4)灭菌处理:取出变色真菌侵染完成后的染色竹木材,去除竹木材表面的菌丝并将其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
5)养护平衡:将灭菌处理后的染色竹木材在无菌恒温恒湿箱中进行湿热平衡至含水量为5~8%,得到一种新型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


3.根据权利要求2中一种生物色素染色竹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磷酸氢二钾1.5g/L,硫酸镁(MgSO4·7H2O)0.5g/L,硫酸亚铁0.01g/L,蒸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松于志明张扬唐睿琳王皓炜韩祎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