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G·克拉吾特专利>正文

振动训练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51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31
一种振动训练器械,具有: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至少一个设置在下板或下壳体部件上的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具有基本上平坦的顶侧(12),并且构成为,振动训练器械的用户将脚搁置在或者将其它身体部位支撑在上板或上壳体部件的顶侧上,驱动机构(8),该驱动机构设置在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和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之间,其中驱动机构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即驱动机构使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相对于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运动地置身于振荡之中,在上板或上壳体部件上能够设置把手(20),如果上板或上壳体部件置身于振荡之中,则这些把手通过由振动训练器械的用户抓握,达到训练目的。

Vibration trai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训练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方案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
技术介绍
振动训练器械用于训练和健身以及卫生领域,例如物理疗法、全身锻炼或某些肌肉或身体区域的针对性治疗。这种振动训练器械由于其基本形状也典型地称之为振动台或振动板。这些器械通常由至少一个固定的下板或下壳体部件和至少一个设置在其上面的上板或上壳体部件构成。在此借助合适的驱动机构,使该上板或上壳体部件置身于振动状运动中,尤其置身于振动之中。该上板或上壳体部件具有基本上平坦的顶侧,其构成踏板面,训练器械的用户将其脚部放置在此踏板面上。因此将上板或上壳体部件的振动传递到用户的整个身体上。在典型的振动训练器械中,上板或上壳体部件例如以5至21Hz的频率进行振动。在这些训练器械中,借助合适的控制装置能够调节和改变上板相对于下板的振动的强度或运动模式。此外能够将不同的训练程序存储在此器械中,这些训练程序包括器械上板的不同运动模式。借助这些训练程序或通过手动调节运动方向和强度,训练器械的用户尤其能够在选择其在运动着的顶侧上的位置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操控并相应地训练不同的身体部位。已知的振动训练器械例如包括模拟步行、慢跑或跑步的运动模式的训练程序,或者包括适合于训练这些运动类型的训练程序。这些振动训练器械通常这样设置,即用户将脚放置在上板的顶侧上,并且将其它身体部位支撑在此顶侧上。因此,用户也能够坐在该顶侧上或以俯卧撑的方式将他的手臂或手支撑在该顶侧,此时他跪在设备前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板的振动尤其对手臂和肩膀肌肉进行训练。在俯卧撑式训练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将手掌放在上板的上边缘上,使他的手平放在上板的顶侧上或者握住上板的外边缘。因此,用户在此能够占据的全部位置是受限的。以类似的方式,训练选项也是受限的,即,通过这种训练,只能到达身体或肌肉的某些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经改善的振动训练器械,其提供超出已知振动训练器械的可行性的、新的和不同的训练选项。尤其应该创造振动训练器械,其在躺卧或半躺训练的情况下提供新的或改进的锻炼选项,其中用户例如以俯卧撑的方式用他的手或手臂支撑在训练器械的振动顶侧上。根据本技术,此目的通过具有振动训练器械实现,其具有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它上面的上板或上壳体部件,其中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借助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下板或下壳体部件以振荡或振动的方式运动。并且根据本技术,所述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这样设置,即,所述把手可设置在此上板或上壳体部件上,使得这些把手能够由训练器械的用户抓握以达到训练目的。借助可设置在训练器械的顶侧上的把手,为用户创造了新的训练选项,其方式是:例如在按俯卧撑的方式躺在或半躺训练时,不再仅用手平放在该器械的顶侧上。更多的是,用户能够抓握设置在顶侧上的把手,这需要其它手部位置并因此需要其它肌肉操作,因此能够以这种方式训练其它肌肉部分和身体部位。此外对用户来说更舒适或更悠闲的方式是,抓握并且保持住本技术所述的把手,而不是把手平放在训练器械的顶侧上或在其上方边缘包围着它。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抓握或释放把手一次,然后将他的手直接放在器械顶侧,来可变地改变他在训练期间的锻炼位置。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把手以不同的位置固定在训练器械的顶侧上,以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训练方案的数量。因此能够同时将多个把手设置在训练器械上,因此用户能够在其训练期间通过从一个把手转换到另一个把手来改变其手部位置,并因此改变通过训练控制的肌肉或身体部位。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装入凹槽中,其中多个凹槽这样设置,即这些把手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和方位装入并尤其插入在凹槽中。在此尤其地,如果没有把手装入相关的凹槽中,则这些凹槽(其碪由洞口或孔构成)能够通过闭锁装置、尤其盖子封闭。因此,在训练器械的顶侧的未被把手占据的位置上构成了基本上平坦的闭锁的表面。以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污物进入其它敞开的凹槽,另一方面避免用户悬挂在其它敞开的凹槽中和/或在此受伤。在本技术的此实施例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闭锁装置(例如盖子)与弹簧装置耦合且这样构成,即如果没有把手插入凹槽中,则它们借助由弹簧装置引起的弹性预应力或弹力压入闭锁装置封闭该的位置中。如果将把手装入各相关的凹槽中,闭锁装置在此能够通过把手克服由弹簧装置产生的弹性预应力打开,也就是说,从封闭凹槽的位置中压出。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细节和优点由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得出。图1在从斜前上方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图2在左上方侧视图中示出了图1的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图3在上方俯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其具有把手的第一结构。图4在上方俯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其具有把手的其它结构。图5在上方俯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其中只在右侧上设置有把手。图6示出了按图5的俯视图,但其中省略了振动训练器械的顶侧的遮盖物。图7示出了图6的扩大的截面。图8在上方俯视图中示出了在闭合位置中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的闭锁装置。图9在下方俯视图中示出了在闭合位置中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的闭锁装置。图10在侧面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的把手。图11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10的把手。图12在从下方的透视图中示出了图10的把手。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6在不同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振动训练器械1。如图1和图2所示,此训练器械由下壳体部件5和与之分开的上壳体部件10构成。下壳体部件5通常搁置在地板上,上壳体部件10相对于下壳体部件5是可移动的。在此,上壳体部件10在此器械的内部支撑在下壳体部件5上。上壳体部件10在此能够在其外边缘从外面接合到下壳体部件5上。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壳体部件10以较小的间隙设置在下壳体部件5上,也就是说,在上壳体部件10和下壳体部件5之间留有相对较小的空隙7。该空隙7优选当然必须如此之大,以使得上壳体部件10能够相对于下壳体部件5移动,且这两个壳体部件5、10不会相互碰撞。在另一个此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这两个壳体部件5、10分别以平板的形式构成,其中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间距或间隙7则通常明显大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如图2示意性所示,在下壳体部件5和上壳体部件10之间设置有驱动或振动机构8,其将这两个壳体部件5和10相互耦合起来。该驱动或振动机构8包括至少一个马达并因此能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即,它使上壳体部件10相对于下壳体部件5移动并且使该上壳体部件10在此尤其置身于振动或振荡之中。驱动机构8优选地设计成允许上壳体部件10在所有自由度上移动。上壳体部件10因此能够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因此平行于或垂直于图2的图面)上和/或在垂直的方向(因此平行于图2的图面)上和/或在水平和/或垂直方向的组合方向上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训练器械,该振动训练器械(1)具有:/n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n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上的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具有平坦的顶侧(12),并且构成为,所述振动训练器械(1)的用户将脚搁置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的所述顶侧(12)上,或者将除脚以外的身体部位支撑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的所述顶侧(12)上,/n驱动机构(8),该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和所述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之间,其中所述驱动机构(8)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即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相对于所述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运动地置身于振荡之中,/n其特征在于:/n所述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上能够设置把手(20),这样,如果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置身于振荡之中,则这些所述把手通过由所述振动训练器械的用户抓握,以达到训练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训练器械,该振动训练器械(1)具有:
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
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上的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具有平坦的顶侧(12),并且构成为,所述振动训练器械(1)的用户将脚搁置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的所述顶侧(12)上,或者将除脚以外的身体部位支撑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的所述顶侧(12)上,
驱动机构(8),该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和所述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之间,其中所述驱动机构(8)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即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相对于所述下板或下壳体部件(5)运动地置身于振荡之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在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上能够设置把手(20),这样,如果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置身于振荡之中,则这些所述把手通过由所述振动训练器械的用户抓握,以达到训练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在其顶侧(12)和/或其侧面部件上具有止动装置(30),所述把手(20)能够与所述止动装置啮合,从而能够由所述振动训练器械(1)的所述用户抓握以达到训练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或上壳体部件(10)在其顶侧(12)和/或其侧面部件上具有止动装置(30),其中如果所述把手(20)未由所述振动训练器械(1)的所述用户用于训练目的时,则所述把手(20)能够与所述止动装置啮合,以达到存放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30)为凹槽(32),所述凹槽(32)和把手(20)具有互补的固定装置,并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其中所述把手(20)为了实现牢固的固定可释放地中装入所述凹槽(3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的固定装置和所述把手(20)具有互补的卡锁装置,并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所述把手(20)为了实现牢固的固定能够可释放地中嵌入所述凹槽(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把手(20)未插入所述凹槽(32)中,则能够借助闭锁装置(34)封闭所述凹槽(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34)与弹簧装置(36)分别耦合且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如果所述把手(20)未插入所说凹槽(32)中,则所述闭锁装置借助由所述弹簧装置(36)引起的弹性预应力压入所述闭锁装置的封闭该凹槽的位置中,如果将所述把手(20)装入所述凹槽(32)中,则所述闭锁装置在此能够通过所说把手(20)克服由所述弹簧装置(36)产生的弹性预应力从封闭所述凹槽(32)的位置中压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克拉吾特
申请(专利权)人:G·克拉吾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