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餐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33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餐盘,包括盘体及设置在盘体上的盛菜区Ⅰ、盛菜区Ⅱ、盛饭区及盛汤区;所述盛菜区Ⅰ与盛饭区之间设有至少一道斜槽;在所述盛菜区Ⅰ为挖空设计,边沿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盛菜盒;围绕所述盛菜盒的开口边沿设有卡口边;在所述卡口边上开有至少一道出汁口;所述出汁口与斜槽对应;所述盛菜盒套入盛菜区Ⅰ的挖空区域内;所述卡口边卡在支撑架上;在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伸缩折叠部;所述伸缩折叠部经过盛菜区Ⅱ及盛饭区;在所述盛汤区上设有碗槽;所述碗槽上设有折叠汤碗;所述盘体上还设有筷子放置区及汤勺放置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简单实用,方便携带,使用效果好,特别适合频繁外出就餐的城市人群使用。

A multifunctional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餐盘
本技术属于餐饮器具
,涉及一种多功能餐盘。
技术介绍
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白领缺乏独自烹煮的时间,外出就餐几率增高。然而一般饭店的卫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快餐店存在餐具清洁不当,消毒不彻底的问题,长期使用此类公共餐具在人体卫生上得不得保障,容易使疾病传播。为了解决公共餐具卫生状况差的问题,许多经常外出就餐的人都会自备餐具,但是此类自备餐具要么体积过大,不易携带,要么无饭菜分区或分区不合理,使用上带来不便;一般饭菜分区合理明确的餐盘饭菜盛放区固定,想将菜汁淋到米饭内需要将整个餐盘倾斜,同时还要保证饭菜不滑落,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餐盘,该餐盘设计简单,方便携带,使用效果好,特别适合频繁外出就餐的城市人群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餐盘,包括盘体及设置在盘体上的盛菜区Ⅰ、盛菜区Ⅱ、盛饭区及盛汤区;所述盛菜区Ⅰ与盛饭区之间设有至少一道斜槽;在所述盛菜区Ⅰ为挖空设计,边沿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盛菜盒;围绕所述盛菜盒的开口边沿设有卡口边;在所述卡口边上开有至少一道出汁口;所述出汁口与斜槽对应;所述盛菜盒套入盛菜区Ⅰ的挖空区域内;所述卡口边卡在支撑架上;在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伸缩折叠部;所述伸缩折叠部经过盛菜区Ⅱ及盛饭区;在所述盛汤区上设有碗槽;所述碗槽上设有折叠汤碗;所述盘体上还设有筷子放置区及汤勺放置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伸缩折叠部包括折叠框架Ⅰ及折叠胶层Ⅰ;所述折叠框架Ⅰ成“U型”,若干所述折叠框架Ⅰ的两端分别与盛菜区Ⅱ的两侧开口边沿或盛饭区的两侧开口边沿铰接;所述折叠胶层Ⅰ连接相邻的两组折叠框架Ⅰ,并将处于最外侧的所述折叠框架Ⅰ与盘体连接。所述折叠框架Ⅰ及折叠胶层Ⅰ均为食品级塑料制成,使用时对人体无害;所述折叠框架Ⅰ绕着铰接点旋转,所述折叠胶层Ⅰ可随折叠框架Ⅰ的旋转收起或展开,实现所述盘体的折叠;将所述盘体展开后,所述伸缩折叠部所经过的位置会出现小幅凸起,但不影响本餐盘的正常使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折叠汤碗包括碗底板、折叠框架Ⅱ及折叠胶层Ⅱ;所述碗底板设置在碗槽内;至少三组所述折叠框架Ⅱ依次向上排列在碗底板的上方;所述碗底板的直径最小,位置越靠上的所述折叠框架Ⅱ直径越大;所述折叠胶层Ⅱ连接相邻的两组折叠框架Ⅱ,并将处于最下方的所述折叠框架Ⅱ与碗底板连接。所述碗底板、折叠框架Ⅱ及折叠胶层Ⅱ均为食品级塑料制成,使用时对人体无害;将多组所述折叠框架Ⅱ压下时折叠框架Ⅱ可重叠环套,此时所述折叠胶层Ⅱ也发生折叠,减小体积;需使用所述折叠汤碗时只需将折叠框架Ⅱ拉出即可。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盘体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子合扣及母合扣;所述子合扣上设有突出的子扣;所述母合扣上设有带扣槽的母扣;所述子扣与母扣对应匹配。将所述盘体通过伸缩折叠部对折后可将子扣与母扣扣上,起到固定作用,缩减本餐盘的体积,使之方便携带。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筷子放置区及汤勺放置区的中部均设有固定带。所述筷子放置区用于放置筷子;所述汤勺放置区用于放置勺柄可折叠的折叠汤勺;所述固定带用于固定筷子及折叠汤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盛菜盒两个相对外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两组销钉;所述盛菜盒通过两组销钉与支撑架铰接;所述盛菜盒与支撑架的铰接位置靠近盛饭区;在所述盛菜盒的开口边沿还设有翻盒扣。通过所述翻盒扣可将盛菜盒绕着销钉与支撑架的铰接位置进行翻转,方便将菜里的汤汁淋到饭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本多功能餐盘进行就餐时,先将盘体通过伸缩折叠部翻出放平;再将折叠汤碗拉起,使之形成碗状;将菜盛放到盛菜区Ⅰ及盛菜区Ⅱ内,将饭盛放到盛饭区内,将汤水盛放到折叠汤碗内;从筷子放置区及汤勺放置区取出相应餐具后即可用餐;如需要将菜里的汤汁与饭捞拌混合,可以将盛菜盒围绕与支撑架的铰接点旋转,菜里的汤汁通过出汁口流入斜槽内,再流到盛饭区的米饭中;用餐结束后对餐盘进行清洗,随后通过伸缩折叠部将盘体折叠,方便携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铰接在盘体上的盛菜盒,及相互对应的出汁口和斜槽,可以改变一般餐盘盛菜区固定的形式,在使用者需要菜汁拌饭时,方便将菜汁淋到米饭里,而该盛菜盒又不与本多功能餐盘独立分开,携带方便,不会出现遗落。2.本技术通过在盘体中间设置伸缩折叠部,可以在不使用本多功能餐盘时将盘体对折,使餐盘跟容易携带。3.本技术通过在盛汤区上设置折叠汤碗,可以在需要使用时将折叠汤碗拉出成型,不需使用时收缩放置,减小了整个餐盘携带时的体积,便于使用者携带外出就餐。4.本技术通过子合扣及母合扣,可在盘体折叠时将盘体固定住,使之在携带外出的过程中不易打开。5.本技术通过筷子放置区及汤勺放置区的设计,可方便放置筷子及汤勺,让使用者外出就餐时更加方便。6.本技术的多功能餐盘饭、菜放置区域分布合理,使用简单方便,折叠后携带体积小,能够确保卫生,非常适合长期外出就餐的城市人群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餐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盛菜盒三维示意图。图3为盛菜盒与支撑架连接位置示意图。图4为伸缩折叠部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伸缩折叠部工作示意图。图6为折叠汤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盘体,2-盛菜区Ⅰ,3-盛菜区Ⅱ,4-盛饭区,5-盛汤区,6-斜槽,7-盛菜盒,8-卡口边,9-出汁口,10-翻盒扣,11-支撑架,12-伸缩折叠部,13-折叠框架Ⅰ,14-折叠胶层Ⅰ,15-碗槽,16-折叠汤碗,17-碗底板,18-折叠框架Ⅱ,19-折叠胶层Ⅱ,20-子合扣,21-子扣,22-母合扣,23-母扣,24-筷子放置区,25-汤勺放置区,26-固定带,27-销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多功能餐盘,包括盘体1及设置在盘体1上的盛菜区Ⅰ2、盛菜区Ⅱ3、盛饭区4及盛汤区5;所述盛菜区Ⅰ2与盛饭区4之间设有至少一道斜槽6;在所述盛菜区Ⅰ2为挖空设计,边沿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铰接有盛菜盒7;围绕所述盛菜盒7的开口边沿设有卡口边8;在所述卡口边8上开有至少一道出汁口9;所述出汁口9与斜槽6对应;所述盛菜盒7套入盛菜区Ⅰ2的挖空区域内;所述卡口边8卡在支撑架11上;在所述盘体1的中部设有伸缩折叠部12;所述伸缩折叠部12经过盛菜区Ⅱ3及盛饭区4;在所述盛汤区5上设有碗槽15;所述碗槽15上设有折叠汤碗16;所述盘体1上还设有筷子放置区24及汤勺放置区25。所述伸缩折叠部12包括折叠框架Ⅰ13及折叠胶层Ⅰ14;所述折叠框架Ⅰ13成“U型”,若干所述折叠框架Ⅰ13的两端分别与盛菜区Ⅱ3的两侧开口边沿或盛饭区4的两侧开口边沿铰接;所述折叠胶层Ⅰ14连接相邻的两组折叠框架Ⅰ13,并将处于最外侧的所述折叠框架Ⅰ13与盘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餐盘,包括盘体(1)及设置在盘体(1)上的盛菜区Ⅰ(2)、盛菜区Ⅱ(3)、盛饭区(4)及盛汤区(5);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菜区Ⅰ(2)与盛饭区(4)之间设有至少一道斜槽(6);在所述盛菜区Ⅰ(2)为挖空设计,边沿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铰接有盛菜盒(7);围绕所述盛菜盒(7)的开口边沿设有卡口边(8);在所述卡口边(8)上开有至少一道出汁口(9);所述出汁口(9)与斜槽(6)对应;所述盛菜盒(7)套入盛菜区Ⅰ(2)的挖空区域内;所述卡口边(8)卡在支撑架(11)上;在所述盘体(1)的中部设有伸缩折叠部(12);所述伸缩折叠部(12)经过盛菜区Ⅱ(3)及盛饭区(4);在所述盛汤区(5)上设有碗槽(15);所述碗槽(15)上设有折叠汤碗(16);所述盘体(1)上还设有筷子放置区(24)及汤勺放置区(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餐盘,包括盘体(1)及设置在盘体(1)上的盛菜区Ⅰ(2)、盛菜区Ⅱ(3)、盛饭区(4)及盛汤区(5);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菜区Ⅰ(2)与盛饭区(4)之间设有至少一道斜槽(6);在所述盛菜区Ⅰ(2)为挖空设计,边沿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铰接有盛菜盒(7);围绕所述盛菜盒(7)的开口边沿设有卡口边(8);在所述卡口边(8)上开有至少一道出汁口(9);所述出汁口(9)与斜槽(6)对应;所述盛菜盒(7)套入盛菜区Ⅰ(2)的挖空区域内;所述卡口边(8)卡在支撑架(11)上;在所述盘体(1)的中部设有伸缩折叠部(12);所述伸缩折叠部(12)经过盛菜区Ⅱ(3)及盛饭区(4);在所述盛汤区(5)上设有碗槽(15);所述碗槽(15)上设有折叠汤碗(16);所述盘体(1)上还设有筷子放置区(24)及汤勺放置区(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折叠部(12)包括折叠框架Ⅰ(13)及折叠胶层Ⅰ(14);所述折叠框架Ⅰ(13)成“U型”,若干所述折叠框架Ⅰ(13)的两端分别与盛菜区Ⅱ(3)的两侧开口边沿或盛饭区(4)的两侧开口边沿铰接;所述折叠胶层Ⅰ(14)连接相邻的两组折叠框架Ⅰ(13),并将处于最外侧的所述折叠框架Ⅰ(13)与盘体(1)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