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31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包括:驱动座;隔离座,其设置在驱动座上;快拆结构,快拆结构包括快拆部和用于将隔离座与驱动座固定连接的定位部;快拆部包括设置在驱动座上的联动组件和设置在隔离座底部的卡孔,当驱动座与隔离座安装连接时,联动组件能够卡合在卡孔中,当驱动座与隔离座拆卸分开时,联动组件从卡孔中滑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快拆结构可用于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固定装置中,使得驱动座、隔离座和传动座之间的安装牢固可靠,同时还可方便灵活快速的实现拆卸功能,有利于提高微创手术的手术效率,从而减轻病人身体负担。

A quick detachable structure of instrument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借助细长的微创手术器械实施手术操作任务。手术器械的一端安放在机器人从操作手末端的快换接口装置上,另一端通过人体表面的微小切口探入到体内进行手术操作的,因此,手术器械是唯一与人体病变组织相接触的部分,也是直接执行手术操作的机器人部分。在手术实施中,为满足不同手术操作任务(夹持、缝合、打结等)的动作需求,机器人应随时更换与要求相配套的器械,因此快速高效以及可靠的器械更换功能也是体现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整体性能水平的关键因素。为适应现代化微创手术的要求,手术器械应满足结构精巧、操作灵活、形式多样、适合医疗环境等要求,这就要求与之配套的器械快换装置应具有尺寸小、效率高、易于操作、连接可靠等特点。而目前国内外所研发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器械固定装置大多还处在功能实现层级上,器械固定装置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与现实手术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包括:驱动座;隔离座,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部和用于将所述隔离座与所述驱动座固定连接的定位部;所述快拆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的联动组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离座底部的卡孔,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安装连接时,所述联动组件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孔中,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拆卸分开时,所述联动组件从所述卡孔中滑脱。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座底部的第一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槽进行滑动。优选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座第一端的底部的卡块,所述驱动座的一端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块中。优选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座第二端的插块,所述驱动座对应所述插块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块能够容置在所述插孔中。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槽座以及能够沿所述槽座上下滑动的联动块,所述联动块上设有按压棒以及联动按钮,当按压所述按压棒时,所述联动按钮随所述按压棒一起向下移动,当松开所述按压棒时,所述联动按钮随所述按压棒一起向上移动并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孔中。优选地,所述槽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块内部设有第一圆柱孔,所述第一圆柱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导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容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孔内,所述滑动块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上部的直径,所述通孔下部和所述通孔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联动按钮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联动按钮上部的直径,所述联动按钮下部和所述联动按钮上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联动按钮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抵接,且所述联动按钮的顶部延伸出所述通孔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槽座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联动按钮的内部设有第二圆柱孔,所述第二圆柱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导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弹簧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孔内。优选地,所述槽座的端部设有圆孔,所述联动块的端部对应所述圆孔的位置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联动按钮对应所述第二滑槽的位置设有第三滑槽,所述圆孔、所述第二滑槽以及所述第三滑槽内穿设有滑杆,以使所述联动块向下移动时,所述滑杆能够对所述联动块起到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联动按钮的顶部构造成斜面,以减小所述联动按钮进入所述卡孔时的阻力。优选地,所述槽座的两侧设有耳部,所述耳部上具有螺纹孔,所述槽座通过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驱动座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快拆结构可用于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固定装置中,使得驱动座、隔离座和传动座之间的安装牢固可靠,同时还可方便灵活快速的实现拆卸功能,有利于提高微创手术的手术效率,从而减轻病人身体负担。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的微创手术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中未示出器械连接机构)。图3是图1中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未示出器械连接机构)。图4是图3中的第一快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图3中的第一快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第一定位块的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的传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传动座的框架)。图8是图3中的传动座的的俯视图(图中仅示出传动座的框架和第一快拆组件)。图9是图3中的隔离座和驱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也示出了第一快拆组件)。图10是图3中的第二快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第二快拆组件的剖视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包括驱动座1、设置在驱动座1上的隔离座2以及设置在隔离座2上的传动座3。其中,传动座3上设置有器械连接机构4,驱动座1上固定有驱动机构5,另外,驱动座1对器械连接机构4还起到支撑作用。下面将将参考附图2-11对驱动座1、隔离座2以及传动座3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2和图3,隔离座2与驱动座1之间通过第一快拆结构进行快速连接。第一快拆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其中,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在隔离座2底部的第一滑槽21以及设置在驱动座1上的第一滑块11,第一滑块11能够容置在第一滑槽21中,使得隔离座2能够沿驱动座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通过第一滑块11和第一滑槽21使得驱动座1与隔离座2在Y轴方向上被完全定位。进一步地,第一快拆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在隔离座2底部远离器械连接机构4的一端的卡块22以及设置在隔离座2靠近器械连接机构4一端的插块23,插块23沿隔离座2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座1上设置有与该插块23相互配合的插孔13,当隔离座2安装在驱动座1上后,插块23插入插孔13中,同时驱动座1远离器械连接机构4的端部卡合在隔离座2的卡块22中,从而使传动座1与隔离座2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座;/n隔离座,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n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部和用于将所述隔离座与所述驱动座固定连接的定位部;/n所述快拆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的联动组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离座底部的卡孔,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安装连接时,所述联动组件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孔中,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拆卸分开时,所述联动组件从所述卡孔中滑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座;
隔离座,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
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部和用于将所述隔离座与所述驱动座固定连接的定位部;
所述快拆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的联动组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离座底部的卡孔,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安装连接时,所述联动组件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孔中,当所述驱动座与所述隔离座拆卸分开时,所述联动组件从所述卡孔中滑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
设置在所述隔离座底部的第一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座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槽进行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座第一端的底部的卡块,所述驱动座的一端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块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座第二端的插块,所述驱动座对应所述插块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块能够容置在所述插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槽座以及能够沿所述槽座上下滑动的联动块,所述联动块上设有按压棒以及联动按钮,
当按压所述按压棒时,所述联动按钮随所述按压棒一起向下移动,当松开所述按压棒时,所述联动按钮随所述按压棒一起向上移动并能够卡合在所述卡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固定装置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座的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凌正刚黄松罗腾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