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二次进风省柴灶的结构。以柴草为燃料的炉灶目前仍是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活炉灶。原始的形式只有炉膛和烟道,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为节能和余热利用而出现了众多的结构形式,见《全国农村推广先进省柴灶图册》(统一书号16046,1317,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为了防止炉灰飞扬,整体采用密闭方式,灶门也装有插板,烟道后设有烟囱。炉膛一般是园柱状或鸡窝状,其底部设有长方形的炉桥,用金属条相间排列而成。在以上图册第60页上列有“鄂利农I型二次进风省柴灶”,“该灶采取了后拉风形式,并且利用了二次进风”,二次进风是利用二次进风管来实现的。二次进风管以炉桥为基点,共装了7根,总通风面积为2200mm2,为了余热利用,共串接二口锅,这种形式的炉灶的燃烧速度,取决于通过长方形炉桥的空气量,由于有二次进风管的缘故,对充分燃烧是有利的,但不能实现均匀、充分的燃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省柴灶的一次进风、二次进风和三锅串接的结构形式,旨在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和使用便利。是这样来实现的。在园柱形炉膛的底部设有呈十字形的炉桥,并适当选择其面积,这样,扎成把子的柴草首先从处于十字形的 ...
【技术保护点】
以柴草为燃料的生活炉灶,由长方形的炉桥、炉膛、若干根二次进风管、烟囱构成、其特征是有一个安放在炉膛上部呈椭园的空心环状的内侧径向分布有多个喷咀的二次进风装置和在炉膛底部的中心安放一个呈十字形的炉桥,除主锅(1)外,还串接有二口锅(2、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