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08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即以棘颊雀鲷为宿主鱼,建立了鱼蛭的人工培养传代体系,可以稳定地、大量获得海水鱼蛭,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Z.arugamensis的方法,能够经济地、方便地、随时随地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蛭卵茧,以及大量的幼蛭和成蛭,从而突破海水鱼蛭繁育的瓶颈,为鱼蛭病的病原、病理、致病机制、检测和防控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A method of artificial culture of sea fish leech with Sparus spinos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Zeylanicobdellaarugamensis)的方法。
技术介绍
海水鱼蛭Z.arugamensis是海水鱼类养殖中重要的体外寄生虫。在寄生虫分类方面,鱼蛭Z.arugamensis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e),蛭目(Hirudinida),鱼蛭科(Piscicolidae),Zeylanicobdella属。海水鱼蛭Z.arugamensis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类的胸鳍、腹鳍及其基部,其次是尾鳍、臀鳍、背鳍和眼睛等部位。寄生时使鱼体消瘦、营养不良、体表产生创伤,进而引起继发感染。鱼蛭Z.arugamensis还可作为细菌、病毒和别的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严重时可导致鱼类死亡。鱼蛭Z.arugamensis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近年来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也频繁出现。由于其一直寄生于鱼体表吸血,直到发育成熟才会离开宿主鱼产茧繁殖后代,且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很大。研究鱼蛭Z.arugamensis的生活史、探索能有效杀灭鱼蛭而不损伤宿主鱼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鱼类寄生虫(包括鱼蛭)不像鱼类细菌、病毒那样容易人工培养和繁殖,目前除了能在病鱼体表采集少量的寄生虫以外,很难获得足量的寄生虫样品供研究工作使用。鱼蛭的大量人工繁育已成为相关研究工作的瓶颈,导致目前国内外对鱼蛭Z.arugamensis的研究较少。所以需要建立一种方便、高效的人工培养鱼蛭的方法,来获取足够多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材料,供鱼蛭病的病原、病理、致病机制、检测与防治等工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即以棘颊雀鲷为宿主鱼,建立了鱼蛭的人工培养传代体系,可以稳定地、大量获得海水鱼蛭,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是使用棘颊雀鲷作为宿主来培养海水鱼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养殖棘颊雀鲷宿主鱼挑选体长3~5cm的健康棘颊雀鲷进行暂养,暂养的条件是海水水温26℃、盐度30;暂养期间每天换1/3海水,投喂一次;2)挑选种蛭选取体长在10mm以上的成熟海水鱼蛭作为种蛭;3)生产卵茧将挑选好的种蛭放入盐度30的无菌过滤海水中,在26℃恒温培养,每2d换1/2海水;3~4d后移除种蛭;4)孵化卵茧将卵茧继续在26℃的海水中孵化,每2d换1/2海水;5)培育幼蛭将孵出的幼蛭转移到棘颊雀鲷宿主鱼的养殖容器中,使幼蛭将棘颊雀鲷作为宿主营寄生生活;幼蛭发育为成蛭。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Z.arugamensis的方法,能够经济地、方便地、随时随地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蛭卵茧,以及大量的幼蛭和成蛭,从而突破海水鱼蛭繁育的瓶颈,为鱼蛭病的病原、病理、致病机制、检测和防控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说明书附图图1:鱼蛭Z.arugamensis卵茧的发育过程,其中:a.0h;b.36h;c.96h;d.120h;e.144h;f.180h;g.204h;h.216h;i.幼蛭脱茧后的卵茧空壳;标尺=100μm图2:初孵幼蛭图;其中:实线箭头为眼点,虚线箭头为长吻。图3:用棘颊雀鲷培育幼蛭图,其中a.培育1d后;b.培育11d后。图4:发育好的Z.arugamensis成蛭图。具体实施方式棘颊雀鲷(Premnasbiaculeatus)俗称透红小丑鱼,是雀鲷科(Pomacentridae)棘颊雀鲷属(Premna)的一种海水观赏鱼类。申请人发现棘颊雀鲷作为海水鱼蛭的宿主能有效地扩增海水鱼蛭,并对养殖方法进行了优化,从而促成了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孵化卵茧及生产幼蛭1)挑选种蛭选取体长在10mm以上体型大、活力好、身体健全的16条成蛭Z.arugamensis作为种蛭。2)生产卵茧将挑选好的种蛭放入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条,各孔中含2mL盐度30的无菌过滤海水,于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2d换1/2海水。4d后移除种蛭,观察产卵茧情况。在此期间,16条种蛭共产茧259个。3)孵化卵茧卵茧继续在26℃恒温培养箱中孵化,每2d换1/2海水。10d后,259个卵茧共孵出幼蛭217个,孵化率为83.78%。4)观察卵茧发育随机选取20枚卵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卵茧的发育过程。鱼蛭卵茧呈黄棕色,外形似一个立体封闭的头盔状,底部接近椭圆形,最外圈是一个粘液环,附着在细胞培养板壁上。卵茧两端有一大一小两个圆栓,受精卵就在两圆栓之间,浮在蛋白营养液里(图1a)。卵茧平均直径为0.658±0.060mm(n=50),大部分介于0.650~0.700mm之间(n=17)。鱼蛭新产生的卵茧内部有许多黑色的长丝状结构,遮住了受精卵和圆栓(图1a),2h内消失,一个茧内只有一个受精卵。卵茧发育的前36h胚胎体积增加较缓慢(图1b)。此后胚胎形状和体积均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胚胎开始有活跃的大幅度的收缩动态、体积急剧增加,最大时几乎充满整个茧。96h后胚胎最外层出现神经索(图1c),120h后可观察到长吻(图1d)。144h后,虫体变长,可观察到前后两个吸盘(图1e)。180h后,前吸盘背面出现一对三角形黑色眼点,体色也加深(图1f)。204h后,身体出现了密集均匀的体环,除吸盘外整个身体呈圆柱形,此时已经发育为幼蛭,非常活跃,等待脱茧而出(图1g)。216h后幼蛭脱茧,幼蛭头部先顶开大圆栓,然后前吸盘带着身体钻出(图1h)。最后仅剩下空茧(图1i)。在水温26℃、盐度30的条件下,鱼蛭卵茧发育为自由游动的幼蛭需要216h,即9d。5)生产幼蛭刚孵出的幼蛭身体呈半透明的圆柱状,有前后两个吸盘(图2a),前吸盘背面有一对黑色的三角形眼点,颈部有长吻(图2b)。初孵幼蛭静止时身体长度为1.28±0.077mm(n=50),宽度为0.12±0.009mm(n=50)。幼蛭孵出后如未能成功寄生,则身体不会长大,在5~8d后死亡。实施例2:用棘颊雀鲷培育幼蛭1)棘颊雀鲷宿主鱼的养殖挑选6尾体长3~5cm的健康棘颊雀鲷,养殖于3个2L的玻璃烧杯中,每烧杯2尾。养殖期间海水水温26℃、盐度30。每天换1/3海水,投喂一次。2)幼蛭的发育将孵出的30条幼蛭转移到上述含棘颊雀鲷宿主鱼的烧杯中,每烧杯10条幼蛭。幼蛭会自主寻找寄主鱼,陆续附着到宿主鱼的鱼鳍基部、眼睛等部位,营寄生生活(图3)。1d后幼蛭由于吸食宿主鱼的血液身体由半透明变为黑色,体长约2.2mm,身体变粗(图3a)。幼蛭以每天约1mm的速度长大,身体由粗细均匀的圆柱状,慢慢变为成蛭状,可以区分出窄短的颈部和宽长扁的躯干部。大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使用棘颊雀鲷作为宿主来培养海水鱼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使用棘颊雀鲷作为宿主来培养海水鱼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养殖棘颊雀鲷宿主鱼
挑选体长3~5cm的健康棘颊雀鲷进行暂养;
2)挑选种蛭
选取体长在10mm以上的成熟海水鱼蛭作为种蛭;
3)生产卵茧
将挑选好的种蛭放入盐度30的无菌过滤海水中,在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成银任宁欣万晓媛谢国驷王仁宝李晨刘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