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90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应用了该设备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卡槽,能够快速卡接于光伏组件;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于钢缆或支架,且连接件可相对于第二板体活动,能够有效释放钢缆或支架产生的扰动。相较于现有通过在光伏组件上打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无需在光伏组件上打孔作业,只需卡接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劳动量小;同时通过连接件的活动,释放钢缆或支架因风力等外力产生的挠动、变形或扭曲,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造成的损害。

PV module installation equipment and PV module instal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资源的频频告急,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种情况,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及地热能等能源。太阳能作为最有前途的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用为光伏发电。对于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一直向安全可靠、快捷安装的方向改进。现有的光伏发光系统,通常是由多个矩形光伏组件通过钢缆、光伏支架等具备一定柔性的支撑方式安装。而现有光伏组件安装方式有,一般依靠组件边框上加工好的安装孔用螺栓与支架相连,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钢缆或光伏支架是预设好的,需要将光伏组件首先移动至安装位置后,再在光伏组件上打孔,并通过螺栓固定。打孔定位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对打孔精度要求较高。2、钢缆或支架由于长度较长,通常具备一定柔性,当光伏组件受到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挠动、形变或扭曲,而螺栓固定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直接将钢缆或支架的挠动传递至光伏组件,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整体损伤,最终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光伏组件连接方式所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易造成光伏组件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接光伏组件;所述第二板体上活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钢缆或光伏支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保留1mm-2mm的活动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有止挡部的第一端和连接于钢缆或光伏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第二端的钢缆卡扣或钢索挂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上设置有定位件,光伏组件卡接于所述卡槽后,所述定位件抵接于光伏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三板体且攻入光伏组件边框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约呈直角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材质为不锈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还包括钢缆,所述光伏组件安装设备一端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光伏组件边框,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缆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所述光伏组件安装设备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和应用了该设备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卡槽,能够快速卡接于光伏组件;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于钢缆或支架,且连接件可相对于第二板体活动,能够有效释放钢缆或支架产生的扰动。相较于现有通过在光伏组件上打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无需在光伏组件上打孔作业,只需卡接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劳动量小;同时通过连接件的活动,释放钢缆或支架因风力等外力产生的挠动、变形或扭曲,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造成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主视图。其中:光伏组件安装设备100;第一板体110;卡槽111;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定位件131;连接件140;止挡部141;连接部142;钢缆卡扣14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100,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第一板体110上设置有卡槽111,能够快速卡接于光伏组件;第二板体120上设置有连接件140,连接件140一端固定连接于钢缆或支架,且连接件140可相对于第二板体120活动,能够有效释放钢缆或支架产生的扰动。相较于现有通过在光伏组件上打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100,无需在光伏组件上打孔作业,只需卡接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劳动量小;同时通过连接件140的活动,释放钢缆或支架因风力等外力产生的挠动、变形或扭曲,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造成的损害。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10上的卡槽111靠近第一板体110远离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连接处的另一端,卡槽111为矩形槽,其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光伏组件边框的厚度;卡槽111中心线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连接处交线平行,其一端连通于第一板体110一侧并形成一开口,安装时直接将光伏组件的边框从开口处卡接入卡槽111内即可。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为了便于光伏组件卡入,开口处进行倒角或倒圆角处理;此外,为了加强卡槽111的卡接强度,卡槽111的宽度沿开口处向内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开口处的卡槽111宽度略大于光伏组件边框厚度,而卡槽111内部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光伏组件边框的厚度。由于光伏组件边框的厚度是一定的,其能够较为顺利地卡接入卡槽111内,并被宽度逐渐减小的卡槽111卡紧。采用卡槽111方式卡接光伏组件,一是能够快速拼装,无需打孔作业,减少工作量和对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接光伏组件;所述第二板体上活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钢缆或光伏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接光伏组件;所述第二板体上活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钢缆或光伏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保留1mm-2mm的活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有止挡部的第一端和连接于钢缆或光伏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第二端的钢缆卡扣或钢索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上设置有定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春王山林白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友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