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俊如专利>正文

高效多用供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67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炉具,其特征是炉膛内设置数个通向炉膛空腔的倾斜管道;吸热件由若干“S”状条块均匀螺旋分布组成;出、回水管两侧互成直角水平布置;炉门与下炉体铰联可任意控制张开幅度;在下炉体内置有倾斜的煤渣斗;炉具的炉壳是组合而成。这种炉具热效率高、水流循环快,可供取暖、炊事、淋浴多用,是一种适合家庭、旅馆和单位使用的较理想的炉具。(*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供取暖、炊事及淋浴的多用炉具。现有的多用炉具较多,如中国专利(90200056X),其主要由炉体、烟囱、灰斗及出水管、回水管等构成。该炉具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热能,水流循环慢,炉具工作时为保证进风量,灰斗必须打开,导致煤渣散落在炉底,甚至滚落于地面,用灰斗铲除既不方便,又不干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易于控制风量且清除煤渣方便干净的炉具。本技术的任务是由以下方式完成的在炉膛内有数根倾斜的管道与炉膛空腔相通,管道处于膛内煤炭燃烧时的中焰位置;该炉具的出水口和回水口方向相对且两根出水管及两根回水管都是平面内垂直布置的,由于少了一个弯头,故而提高了水的循环速度;炉门与下炉体绞联,通过调节绞联轴端螺纹上的螺母可以使炉门开关方便并能停留在任一角度的位置上;下炉体内置有煤渣斗,靠近炉门的斗口向上倾斜,防止煤渣滚出,煤渣斗能够方便地推进或抽出下炉体,便于倾倒;炉膛上部的吸热件是若干呈“S”状的条块均匀螺旋分布在炉口周围,能充分吸收热能;由于炉壳采用两块板组合式,可以在上炉体上方便地装卸。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该炉具结构剖面图;该炉具工作时,炉膛(10)外空腔注满冷水,膛内炉条(5)上的煤炭燃烧后,炉膛(10)温度迅速上升,遂将腔内冷水加热;同时煤火中焰将管道(3)加热,管道(3)中的水也逐步升温,由于管道(3)处于倾斜状态,因此低处的冷水升温后便源源不断向上跑;炉口周围由若干“S”形条块组成的吸热件(9)能够充分吸收热能,并通过炉膛(10)对水进行加热,最后,热水由出水管(8)(14)输出。炉具工作时,炉门(6)打开,根据进风量需要打开相应的幅度;封火时关闭炉门(6)。在煤燃烧过程中,会有煤渣不断落下,同时,火不旺时,还要来回抽动炉条(5),活动燃煤,更会使大量煤渣向下掉,为了清渣干净,使用方便,该炉具下炉体(12)内置有一煤渣斗(13),用来盛放煤渣,工作中烧剩的煤渣就会落在斗内。煤渣斗(13)是倾斜放置的,靠近炉门(6)处的斗口较高,用来防止煤渣从煤渣斗(13)内滚出到地面。煤渣斗(13)内的煤渣积满后,用户可以抽出煤渣斗(13)倾倒完后再放入下炉体(12)内继续使用。另外,炉壳(2)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因此可以在上炉体(4)上自由装卸。炉壳(2)上端的炉顶(1)与烟囱(7)是连通的。图2是图1附视图;出水管(8)与(14)方向成直角布置,回水管(11)(15)同出水管(8)(14)方向相同。出水管与冷水管都与炉膛(10)空腔相通。权利要求1.一种供热炉具,由炉壳(2)、上炉体(4)、炉膛(10)、吸热件(9)、出水管(8)(14)、回水管(11)(15)、烟囱(7)、炉顶(1)、炉门(6)、下炉体(12)及下炉体内的煤渣斗(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炉膛(10)内有数根两端与炉膛空腔相通的管道(3);B、两根出水管(8)(14)及两根回水管(11)(15)从俯视角看都是互成直角水平布置的;C、炉门(6)绞联在下炉体(12)上,绞联轴的一端是螺纹;D、煤渣斗(13)在炉具工作时置于下炉体(12)内,靠近炉门(6)处的煤渣斗口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炉膛(10)内的管道(3)是倾斜设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煤渣斗(3)可以抽出下炉体(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吸热件(9)是若干下端较直、上端呈“S”形的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还在于上炉体(4)外的炉壳(2)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炉具,其特征是炉膛内设置数个通向炉膛空腔的倾斜管道;吸热件由若干“S”状条块均匀螺旋分布组成;出、回水管两侧互成直角水平布置;炉门与下炉体铰联可任意控制张开幅度;在下炉体内置有倾斜的煤渣斗;炉具的炉壳是组合而成。这种炉具热效率高、水流循环快,可供取暖、炊事、淋浴多用,是一种适合家庭、旅馆和单位使用的较理想的炉具。文档编号F24B9/00GK2222865SQ95239088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赵俊如, 彭夫俊, 冷金路, 葛伟岸 申请人:赵俊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炉具,由炉壳(2)、上炉体(4)、炉膛(10)、吸热件(9)、出水管(8)(14)、回水管(11)(15)、烟囱(7)、炉顶(1)、炉门(6)、下炉体(12)及下炉体内的煤渣斗(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炉膛(10)内有数根 两端与炉膛空腔相通的管道(3);B、两根出水管(8)(14)及两根回水管(11)(15)从俯视角看都是互成直角水平布置的;C、炉门(6)绞联在下炉体(12)上,绞联轴的一端是螺纹;D、煤渣斗(13)在炉具工作时置于下炉体(12) 内,靠近炉门(6)处的煤渣斗口向上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如彭夫俊冷金路葛伟岸
申请(专利权)人:赵俊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