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51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成像镜头满足FNO*L>15.5;其中,FNO为成像镜头的光圈数,L为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将拥有较大的焦长范围以满足长焦特性,且比一般长焦系统的焦距更长,同时光学系统还具备与焦长范围相匹配的通光量,以提升长焦拍摄时的画面亮度,从而光学系统在应用于长焦拍摄时将有利于提高拍摄质量。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机摄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其中,长焦镜头相比普通镜头而言具有更长的焦距、视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等优点,从而长焦镜头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能拍摄出比标准镜头更大的影像,适合于拍摄远处景物。此外,由于长焦镜头的景深范围比普通镜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的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使拍出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然而,如果想要获得一个更长焦距的镜头,就难以保证镜头拥有足够的通光量,从而导致拍摄的画面较暗,拍摄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实现长焦特性及提高拍摄画面亮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FNO*L>15.5;其中,FNO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数,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将拥有较大的焦长范围以满足长焦特性,且比一般长焦系统的焦距更长,同时光学系统还具备与焦长范围相匹配的通光量,以提升长焦拍摄时的画面亮度,从而,光学系统在应用于长焦拍摄时将有利于提高拍摄质量;而当FNO*L<15.5时,虽然光学系统拥有足够的通光量以保证拍摄图像的对比度,但却难以保证光学系统具备长焦特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ΣET*EPD)/f<3;其中,ΣET为光阑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平行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ΣET决定了光学系统的边缘总长,而EPD为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大小,即ΣET*EPD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的尺寸大小。因此,当满足上述关系时,可同时满足所述成像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及长焦性能;如果(ΣET*EPD)/f≥3,则会导致系统体积过大,不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当(ΣET*EPD)/f≤1时,会导致系统的体积过小,相差修正困难,光学性能参数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37<f1/CT1<22;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厚度之间的比值决定了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如何组合来平衡由所述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当f1/CT1≥22时,系统像差修正困难;而当f1/CT1≤-37时,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出射的光线角度会变大,导致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数值变小,无法提供系统足够的焦距大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0<TTL/|f|<1.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所述成像镜头中的三片透镜相互配合,且当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成像镜头的长度得到合理调节,避免镜头的长度过长,从而满足合理的焦长及微型化设计的要求。当TTL/|f|≤1.0时,透镜组光学长度太短,会造成系统敏感度加大,像差修正困难。当TTL/|f|≥1.2时,透镜组光学长度太长,造成光线进入成像面的主光线角度太大,使得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变小,无法满足合理的焦长,从而无法实现长焦设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7<TTL/|f1|<2.7;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有利于修正光学系统的像差。当TTL/|f1|≤0.7时,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长度太短,会造成系统敏感度加大,像差修正困难。当TTL/|f1|≥2.7时,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长度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配比太大,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组合就很难平衡由所述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从而造成成像质量不佳,无法满足拍摄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585<(f2+f3)/CT2<30;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能够合理分配屈折力,以平衡所述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降低系统公差敏感度,提高系统成像质量。当(f2+f3)/CT2≤-585时,所述第二透镜中心厚度过厚,导致光学系统整体过长;当(f2+f3)/CT2≥30时,所述第二透镜中心厚度过薄,制造困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8<f23/f<10;其中,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能够合理分配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以有效矫正系统像差。当f23/f≥10时,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提供的屈折力不足,修正系统像差困难。当f23/f≤-0.8时,且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为塑料镜片时,所述成像镜头的焦点位置会随温度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造成所述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度上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5<R2/f1<5;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具有合适的曲率半径,有利于修正像差。当R2/f1≤-5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过大,面型弯曲变大,成型良率低,镜片制造困难。当R2/f1≥5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搭配不合适,致使光学系统像差过大,修正困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1<BFL<16;其中,BFL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平行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BF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保证系统在组装时具有足够的调焦范围,提升镜头模组的组装良率,同时,还能使所述成像镜头拥有较大的焦深,有利于获取物方更多的深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91<TTL/SL<3450;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SL为光阑到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平行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当TTL/SL>3450时,系统过长,无法满足微型设计的要求;当TTL/SL<91时,系统无法对边缘球差起到校正作用。当系统的光学总长固定时,光阑具有遮挡镜头边缘光线的作用,从而达到校正球差的目的,如果光阑与光学总长分配不合理,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成像质量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13<ΣET(len)/TTL<0.25;其中,ΣET(len)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nFNO*L>15.5;/n其中,FNO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数,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L的单位为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FNO*L>15.5;
其中,FNO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数,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L的单位为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1<(ΣET*EPD)/f<3;
其中,ΣET为光阑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平行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37<f1/CT1<22;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1.0<TTL/|f|<1.2;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0.7<TTL/|f1|<2.7;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585<(f2+f3)/CT2<30;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0.8<f23/f<10;
其中,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5<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燕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