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42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包括底座和检测装置基座,所述底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H1与所述底座的厚度H2的比值为0.4~0.6:1,所述凹槽底面内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检测装置基座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拆卸地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无需拆除落锤式弯沉仪的传感器便可进行校准工作,还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进行校准,提高工作效率。

A calibration device of the center deflection sensor of the 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本技术涉及校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落锤式弯沉仪的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落锤式弯沉仪因试验检测速度快、效率较高、荷载控制准确度较高、试验结果的精度极高、数据处理速度快等优点在行业内应用广泛。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落锤式弯沉仪出现的传感器无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因此要对落锤式弯沉仪的进行。目前,现有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在校准时,需要将中心弯沉传感器从落锤式弯沉仪中拆卸下来进行校准,拆卸过程复杂,再校准工作结束后,还要将传感器还原到原来的设备中,在进行批量校准传感器时,传感器数量大、在还原到原设备的过程中,传感器反复拆卸不仅会影响传感器自身的精度,且校准工作量极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无需拆除落锤式弯沉仪的传感器便可进行校准工作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底座和检测装置基座,所述底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H1与所述底座的厚度H2的比值为0.4~0.6:1,所述凹槽底面内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检测装置基座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拆卸地嵌设在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基座的外形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外形尺寸相适应,嵌设在所述凹槽内的所述检测装置基座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底座的表面齐平,所述检测装置基座的第二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接触。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基座包括外壳和盖板,所述外壳中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凹腔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面齐平,且所述凹腔的深度D1小于所述外壳的厚度D2,所述凹腔口处设有导线出口,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面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和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盖板通过第一盲孔可拆卸地盖设到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凹腔相通。其中,所述凹腔为矩形结构凹腔。其中,所述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还包括若干定位阀,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阀间隔预设角度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外沿周边,所述定位阀面向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斜面导向沿。其中,所述定位阀包括定位本体和定位座,所述斜面导向沿设在所述定位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定位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座垂直形成T型结构,所述定位座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沉孔,所述预设角度α为60~120度。其中,所述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还包括线槽,所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边缘相通,所述线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边沿相通。其中,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为尼龙圆盘。其中,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圆柱形结构凹腔。本技术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无需拆除落锤式弯沉仪的传感器,将该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直接放在落锤弯沉仪荷载盘底下,便可进行校准工作,使用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确保校准的准确性,该校准装置还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进行校准,提高工作效率。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检测装置基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定位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包括底座1和检测装置基座3,底座1表面设有凹槽2,凹槽2的深度H1与底座1的厚度H2的比值为0.4~0.6:1,凹槽2底面内设有若干安装孔21,检测装置基座3通过安装孔21可拆卸地嵌设在凹槽2内。在使用时之前只需将标准传感器装入检测装基座内,然后将该检测装置基座安装固定在凹槽内,在校准时,将该校准装置放在落锤弯沉仪荷载盘底下即可,完全省去了对待测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进行拆卸后再校准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心弯沉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弯沉的传感器,是设置于荷载板中心处的传感器,标准传感器可选用精度等级为一级的传感器。底座1为圆盘结构,底座的材质要选用具有抗冲击且不变形的特点,圆盘可选为实心的尼龙圆盘,尼龙圆盘的重量可达3~4公斤,该尼龙圆盘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重量,可以直接放在待测落锤式弯沉仪的荷载盘下进行冲击。在校准过程中,为了在冲击时不损坏检测装置基座以及内部的检测装置在底座1的中心处设凹槽2,凹槽2为圆柱形结构凹腔。检测装置基座3的外形尺寸与凹槽2的外形尺寸相适应,嵌设在凹槽2内的检测装置基座3的第一端面与底座1的表面齐平,检测装置基座3的第二端面与凹槽2的底面接触。图2示出了检测装置基座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检测装置基座3包括外壳31和盖板32,外壳中部设有凹腔33,凹腔33的凹腔口331与外壳31的第二端面齐平,且凹腔33的深度D1小于外壳31的厚度D2,凹腔口331处设有导线出口332,外壳31的第一端面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311和至少一个第二盲孔312,盖板32通过第一盲孔311可拆卸地盖设到外壳31的第一端面,第二盲孔312与凹腔33相通。凹腔33可具体为矩形结构凹腔。该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还设有若干定位阀4,任意相邻两个定位阀4间隔预设角度α、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的外沿周边,定位阀4面向底座的侧面设有斜面导向沿41。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定位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地,定位阀4包括定位本体42和定位座43,斜面导向沿41设在定位本体42的第一端,定位本体42的第二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底座(1)和检测装置基座(3),/n所述底座(1)表面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深度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底座(1)和检测装置基座(3),
所述底座(1)表面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深度H1与所述底座(1)的厚度H2的比值为0.4~0.6:1,所述凹槽(2)底面内设有若干安装孔(21),所述检测装置基座(3)通过所述安装孔(21)可拆卸地嵌设在所述凹槽(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基座(3)的外形尺寸与所述凹槽(2)的外形尺寸相适应,嵌设在所述凹槽(2)内的所述检测装置基座(3)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底座(1)的表面齐平,所述检测装置基座(3)的第二端面与所述凹槽(2)的底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锤式弯沉仪的中心弯沉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基座(3)包括外壳(31)和盖板(32),所述外壳中部设有凹腔(33),所述凹腔(33)的凹腔口(331)与所述外壳(31)的第二端面齐平,且所述凹腔(33)的深度D1小于所述外壳(31)的厚度D2,所述凹腔口(331)处设有导线出口(332),所述外壳(31)的第一端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311)和至少一个第二盲孔(312),所述盖板(32)通过第一盲孔(311)可拆卸地盖设到所述外壳(31)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盲孔(312)与所述凹腔(33)相通。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光武刘璐张冰苗娜蔡嘉程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