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37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第一上密封机构和多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每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对应一个第一上密封机构,所述第一上密封机构用于封堵进气歧管的上管口;所述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盲孔,第一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气盲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定位柱。整个气密性检测的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具夹紧工件后检测过程中的气密性良好,检测结果准确。

A kind of fixture for air tightness test of intake pipe of automobil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内燃机通过进气管将所需要的气体导入活塞缸,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一般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进气道,每根进气歧管对应一个活塞缸,空气一般经进气道进入进气总管,然后空气再经进气歧管进入到对应的活塞缸中;进气歧管可以保证各个气缸进气分配合理均匀。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中,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可以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进气道拆分成三部分进行铸造,然后再装配成一个进气管;另外,也可以将进气歧管和进气道铸造成一个一体工件,然后再与进气总管进行装配,为了保证该工件的质量合格性,在使用过程中进气歧管和进气道的管壁不会发生气体泄漏,需要对该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所以现在亟需一种能够辅助该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旨在能够固定进气管,便于对进气管进行气密性检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第一上密封机构和多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每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对应一个第一上密封机构,所述第一上密封机构用于封堵进气歧管的上管口;所述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盲孔,第一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气盲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定位柱。所述上密封机构包括第一薄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薄型气缸上的第一T形块以及第一支臂,第一T形块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支臂连接,每个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形块和第一支臂铰接,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第一薄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塞。所述底板还设置有若干个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托柱、第二薄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二薄型气缸上的第二T形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支臂,第二T形块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第二T形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与第二薄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压块,所述压块能够将工件压紧在托柱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二上密封机构和一个第二气密检测组件,所述第二上密封机构用于封堵进气道的上接口;所述第二气密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支撑座和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二进气盲孔,第二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二进气盲孔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上密封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三薄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三薄型气缸上的第三T形块以及第三支臂,第三T形块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块与第三支臂连接,每个第三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三T形块和第三支臂铰接,所述第三支臂的一端与第三薄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密封塞。所述底板设设置在控制气阀。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提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相比现有技术,整个气密性检测的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具夹紧工件后检测过程中的气密性良好,能够配合气密性测试仪快速对进气歧管和进气道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结果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在夹紧工件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L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中,工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见图7所述工件A为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的一部分,由进气歧管A1和进气道A2一体组成,工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装配的安装孔A3。请参阅图1、图2、图5、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第一上密封机构2和多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3,每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3对应一个第一上密封机构2,所述第一上密封机构2用于封堵进气歧管A1的上管口;所述第一气密检测组件3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3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密封圈32,所述第一支撑座3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盲孔33,第一支撑座3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气盲孔3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34,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定位柱35。此处,该定位柱35包括支柱35a和设置在支柱上表面上的定位凸起35b。第一支撑座3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凹槽31a,第一密封圈32通过胶水固定在凹槽31a上,第一密封圈32能够保证检测的气密性,防止气体从进气歧管的下管口和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第一上密封机构3除了可以封堵进气歧管的上管口,还提供一个竖直方向的压力,将进气歧管的下管口紧贴于第一支撑座上,保证气密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与气密性测试仪配合使用,每个第一进气孔上安装一个气管接头,每个气管接头通过导管与气密性测试仪连接,气密性测试仪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与结构。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上密封机构2包括第一薄型气缸21、固定设置在第一薄型气缸上的第一T形块22以及第一支臂23,第一T形块22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块24与第一支臂23连接,每个第一连接块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形22块和第一支臂23铰接,所述第一支臂23的一端与第一薄型气缸21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塞25。此处,所述第一密封塞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臂上,所述第一密封塞25为圆柱状。工作时,第一薄型气缸21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第一支臂23摆动,使第一密封塞对进气歧管A1的上管口封堵,保证在气密性检测过程中,气体不会从上管口泄漏,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优选的,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底板1还设置有若干个压紧机构6,所述压紧机构6包括托柱61、第二薄型气缸62,固定设置在第二薄型气缸上的第二T形块63、第二连接块64以及第二支臂65,第二T形块6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凹槽63a,所述第二连接块64的一端伸入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第一上密封机构和多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每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对应一个第一上密封机构,所述第一上密封机构用于封堵进气歧管的上管口;所述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盲孔,第一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气盲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定位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第一上密封机构和多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每个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对应一个第一上密封机构,所述第一上密封机构用于封堵进气歧管的上管口;所述第一气密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座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进气盲孔,第一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气盲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定位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机构包括第一薄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薄型气缸上的第一T形块以及第一支臂,第一T形块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支臂连接,每个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形块和第一支臂铰接,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第一薄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检测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置有若干个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托柱、第二薄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二薄型气缸上的第二T形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支臂,第二T形块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第二T形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黎军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金属技术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