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和适应空调主机结构,相关技术中,对换热器中的换热管进行扭转折弯以形成折弯式换热器,多个折弯段依次叠合搭接在一起。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影响换热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改善了换热管的耐腐蚀性能,减少了相邻换热管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段相对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n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
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平直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扭转和折弯,所述折弯段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折弯面和第二折弯面,且所述第二折弯面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面外侧,所述折弯段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隔离板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段中一个折弯段的第二折弯面和另一个折弯段的第一折弯面之间,且所述隔离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一个折弯段的第二折弯面相接触,所述隔离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另一个折弯段的第一折弯面相接触,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段之间具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段的折弯处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段的折弯处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还包括基板和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板相连,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基板大体平行布置,且所述隔离板的第一表面邻近所述基板,所述隔离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槽,多个所述折弯段分别卡在多个所述隔离件的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离件中,所述隔离板为一个,所述折弯段的折弯处卡在所述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离件中,所述隔离板为多个,每个所述隔离板与所述连接部、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个槽,多个所述槽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其中每一个所述折弯段卡在一个隔离件的多个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一个,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基板的长度大体一致,多个所述隔离板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一个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一个所述隔离板。
技术研发人员:侯翰城,蒋建龙,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