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89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在其内部设置整体结构的换热器芯组,换热器芯组的下端固定,上端采用浮动结构,同时,换热器芯组的上部浮动端采用梯形密封圈的结构进行活动密封套接,其下部的固定端通过0形密封圈结构进行密封装配,可补偿消除换热器壳体和换热器芯组因温差产生的应力,还可实现抽芯检修维护,极大的方便了换热器的清洗维护;通过采用整张穿片式散热片,增大了冷却器的换热面积,能有效减小换热器体积,提高了换热器的综合性能,降低双层管换热器制造成本;通过采用双管板的双层管结构在换热器的外换热管内壁设置有疏液沟槽,下端外承管板设有积液腔,积液腔触发泄漏报警器报警,提升使用安全性。

A kind of double layer tube shell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电力、石化及热能工程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shellandtubeheat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现有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多采用单层管,换热器工作时换热介质(水)在管内流动(管侧);被换热器介质(油)在管外流动(壳侧),当换热管发生泄漏时,就会造成冷热介质混合,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鉴于以上情况,目前在电力、化工、多晶硅等换热器冷热介质混合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业,多采用双层管换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传统的双层管换热器换热管采用光管或低翅强化传热管,换热元件翅化比低,换热器单位体积下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同时,传统结构的双层管换热器多为固定管板式结构,换热器壳体与承管板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上水室和下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芯组,该换热器芯组包括上端承管板组件、换热管组件和下端承管板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端承管板组件和下端承管板组件连接,且换热管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套有若干件散热片和至少一件折流板;所述壳体的一端与上水室密封装配,另一端与下端承管板组件密封装配,下端承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水室密封装配;所述上端承管板组件和换热管组件均套于壳体内,且上端承管板组件与壳体之间活动密封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上水室和下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芯组,该换热器芯组包括上端承管板组件、换热管组件和下端承管板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端承管板组件和下端承管板组件连接,且换热管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套有若干件散热片和至少一件折流板;所述壳体的一端与上水室密封装配,另一端与下端承管板组件密封装配,下端承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水室密封装配;所述上端承管板组件和换热管组件均套于壳体内,且上端承管板组件与壳体之间活动密封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室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槽,该密封环槽内套有两个梯形密封圈且两者之间设有对其固定的卡环,且梯形密封圈和卡环均套与所述上端承管板组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承管板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两O形密封圈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端面和下水室的端面相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片式双层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多个内换热管和套于各个内换热管外部的外换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才周春兰袁绍斌张梅李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