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3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所述冷风机构包括相变蓄冷换热器、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分别通过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的溶液散热器,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内设有相变蓄冷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的设置,利用夜间谷价电,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冷量存储到相变蓄冷溶液中,同时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热量存储到储水箱中,充分利用能源,制冷效率高,经济实用。

A hot water and cold air integrate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相变蓄冷
,具体涉及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尤其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设备的不断普及,气候的变化也成为了人们越来月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夏季越来越炎热,而冬季的寒冷也让经过炎热夏季的人们无法忍耐。目前,随着能源成本的攀升与环境压力的增大,节能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现有的空调器或热水器,都是在用户需要制冷或热水的时候开启,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在中午及晚上使用空调及热水器的频率较高,导致上述时段用电需求较大,其他时段用电需求较小,从而导致电厂供电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不同时段电力供需矛盾,施行峰谷电价成为一个趋势。谷电电价与峰电电价相比,相差三倍左右甚至三倍以上;而常规空调制冷和热水器工作的时间正好为峰电运行区间,不但增加了电价,降低了制冷效率,而且增大了电网的压力;因此,利用谷电制冷对缓解在峰电区间的用电负荷过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供一种降低用电高峰期居民用电需求又不影响居民生活舒适度的热水冷风一体机,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热水冷风一体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所述冷风机构包括相变蓄冷换热器、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分别通过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的溶液散热器,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内设有相变蓄冷介质。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包括用于使气态工质增大压力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的冷凝管、与所述冷凝管通过毛细管连接的蒸发管、与所述蒸发管另一端和压缩机进口连接的回流管,所述蒸发管位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外部。所述热水机构包括储水箱、与所述储水箱连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水箱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溶液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一空间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左侧设有用于抽风的轴流风机。所述溶液散热器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若干散热翅片呈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相邻两片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5~10cm。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有电磁调节阀和手动阀,所述储水箱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调节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供液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供液管位于所述回液管的右侧。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的设置,利用夜间谷价电,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冷量存储到相变蓄冷溶液中,同时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热量存储到储水箱中,充分利用能源,制冷效率高,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壳体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第三空间6、压缩机7、冷凝管8、毛细管9、蒸发管10、回流管11、储水箱12、进水管13、出水管14、相变蓄冷换热器15、供液管16、回液管17、溶液散热器18、散热翅片19、进风口20、滤网21、轴流风扇22、出风口2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上方的进风口20和出风口23,所述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和第三空间6,所述壳体1内设有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所述冷风机构包括相变蓄冷换热器15、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15分别通过供液管16和回液管17连接的溶液散热器18,所述供液管16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供液管16位于所述回液管17的右侧。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15内设有相变蓄冷介质,变向蓄冷介质可为乙二醇水溶液、石蜡等,相变蓄冷介质经过供液管16进入溶液散热器18,然后经过溶液散热器18和回液管17进入相变蓄冷换热器15,溶液散热器18与流经溶液散热器18的空气进行换热,将相变蓄冷介质的冷量传递给流经的空气,从而给室内降温,所述溶液散热器18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19,所述若干散热翅片19呈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相邻两片散热翅片19之间的距离为10cm,空气顺着多个散热翅片19的间隔流动,散热翅片19能够加强相变蓄冷介质与空气的换热,还能够引导空气在溶液散热器18内的流动,所述第一空间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23和进风口20,所述进风口20上设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左侧设有用于抽风的轴流风机22,轴流风机22用于引导室内的空气依次经过进风口20、过滤网21和溶液散热器18,然后经过出风口23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变凉,从而给室内降温,即使用谷价电,充分利用能源,制冷效率高,经济实用。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包括用于使气态工质增大压力的压缩,7、与所述压缩机7出口连接的冷凝管8、与所述冷凝管8通过毛细管9连接的蒸发管10、与所述蒸发管10另一端和压缩机7进口连接的回流管11,所述蒸发管10缠绕在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15外部,蒸发管10在换热器15的外部呈螺旋状,蒸发管10吸收相变蓄冷介质的热量,通过使相变蓄冷介质产生相变以储存冷量。所述热水机构包括储水箱12、与所述储水箱12连接的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所述冷凝管8位于所述储水箱12内,冷凝管8内的气体工质冷凝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储水箱12内的水,从而使水温升高,所述进水管13和所述出水管14上分别设有电磁调节阀和手动阀,所述储水箱12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调节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2-700系列的PLC控制器,进水管13与自来水的水源连通,出水管14与用水端连接,为用户提供热水,当储水箱12中水温达到设定温度使,电磁调节阀自动打开,使冷水进入储水箱12进行加热,即使用谷价电,将水加热,经济实用。所述第一空间4和所述第二空间5之间设有第二挡板3,所述第二空间5和所述第三空间6之间设有第一挡板2,所述压缩机7和所述储水箱12位于所述第三空间6内,压缩机7和储水箱12与第三空间6的底板固定,相变蓄冷换热器15与第一挡板2固定,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15位于所述第二空间5内,所述溶液散热器18位于所述第一空间4内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的四周均与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隔离,防止第一空间4内的冷空气流向第二空间5和第三空间6,使冷气散失。本技术结构简单,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的设置,利用夜间谷价电,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冷量存储到相变蓄冷溶液中,同时将制冷循环机构产生的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所述冷风机构包括相变蓄冷换热器、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分别通过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的溶液散热器,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内设有相变蓄冷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冷风一体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制冷循环机构、热水机构和冷风机构,所述冷风机构包括相变蓄冷换热器、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分别通过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的溶液散热器,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内设有相变蓄冷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冷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包括用于使气态工质增大压力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的冷凝管、与所述冷凝管通过毛细管连接的蒸发管、与所述蒸发管另一端和压缩机进口连接的回流管,所述蒸发管位于所述相变蓄冷换热器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冷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机构包括储水箱、与所述储水箱连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储水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冷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利孙利蕊崔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