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93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包括排液螺塞、叶轮、进口弯管、进口止回阀、压水室、汽液分离室腔、泵体、端盖、电机和盖体,通过设置出口导流管,出口导流管与泵体顶端的出口相接,便于将液体和空气通过出口导流管排除体外,由于出口导流管体积相较于汽液分离室腔小的多,故叶轮运转时,通过压水室的压力水将出口导流管中空气排出更快完成,进而缩短自吸时间;将出口导流管与汽液分离室腔设计成一个整体,一起成为泵体的一部分结构,减少泵头零件构成,装配简单,便捷。

An effective device for improving self-prim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吸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现有的自吸泵需要通过将吸入管路的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汽水分离室,汽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排除,下部的液体重新返回叶轮,和吸入管路的气体混合,这样不断循环,才能将泵及吸入腔的气体全部排净,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自吸效率有待提高,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自吸泵需要通过将吸入管路的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汽水分离室,汽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排除,下部的液体重新返回叶轮,和吸入管路的气体混合,这样不断循环,才能将泵及吸入腔的气体全部排净,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自吸效率有待提高,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包括排液螺塞、叶轮、进口弯管、进口止回阀、压水室、汽液分离室腔、泵体、端盖、电机和盖体,其中,泵体为内部设置有汽液分离室腔的空心结构,且泵体的顶端一体连接有出口导流管,使得出口导流管贯穿泵体并与汽液分离室腔连通,汽液分离室腔的底端设置有压水室,压水室的底端与叶轮连通;汽液分离室腔的一端连通有进口弯管,进口弯管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止回阀,进口止回阀的一端设置有盖体,盖体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连接,使得进口止回阀通过盖体与进口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进口弯管的底端设置有叶轮,叶轮通过键与泵轴转动连接,泵轴的一端与电机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叶轮的一端设置有端盖,端盖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连接,且端盖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端盖内设置有轴承,使得泵轴通过轴承与端盖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进口弯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液螺塞,排液螺塞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盖体的底端一体连接有凸台,凸台使得进口止回阀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进口止回阀包括阀体、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阀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二压板的一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定位销,定位销依次贯穿第二压板和阀体并与第一压板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对阀体进行防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通过设置出口导流管,出口导流管与泵体顶端的出口相接,便于将液体和空气通过出口导流管排除体外,由于出口导流管体积相较于汽液分离室腔小的多,故叶轮运转时,通过压水室的压力水将出口导流管中空气排出更快完成,进而缩短自吸时间;将出口导流管与汽液分离室腔设计成一个整体,一起成为泵体的一部分结构,减少泵头零件构成,装配简单,便捷。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中:1、排液螺塞;2、叶轮;3、进口弯管;4、进口止回阀;5、压水室;6、汽液分离室腔;7、泵体;8、泵轴;9、轴承;10、端盖;11、密封垫;12、电机;13、盖体;14、凸台;15、阀体;16、第一压板;17、第二压板;18、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包括排液螺塞1、叶轮2、进口弯管3、进口止回阀4、压水室5、汽液分离室腔6、泵体7、端盖10、电机12和盖体13,其中,泵体7为内部设置有汽液分离室腔6的空心结构,且泵体7的顶端一体连接有出口导流管,使得出口导流管贯穿泵体7并与汽液分离室腔6连通,汽液分离室腔6的底端设置有压水室5,压水室5的底端与叶轮2连通。汽液分离室腔6的一端连通有进口弯管3,进口弯管3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止回阀4,进口止回阀4的一端设置有盖体13,盖体13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使得进口止回阀4通过盖体13与进口弯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进口弯管3的底端设置有叶轮2,叶轮2通过键与泵轴8转动连接,泵轴8的一端与电机12转动连接。叶轮2的一端设置有端盖10,端盖10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且端盖10与泵体7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用于防止泵体7内的介质泄露。端盖10内设置有轴承9,使得泵轴8通过轴承9与端盖10转动连接。进口弯管3的底端设置有排液螺塞1,排液螺塞1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盖体13的底端一体连接有凸台14,凸台14使得进口止回阀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12°,进而在满足吸入空气的同时,能够保证进口止回阀4阻隔泵体7内的空气从进口止回阀4出流出。进口止回阀4包括阀体15、第一压板16和第二压板17,阀体1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压板16和第二压板17,第二压板17的一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定位销18,定位销18依次贯穿第二压板17和阀体15并与第一压板16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压板16与第二压板17对阀体15进行防护。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出口导流管,出口导流管与泵体7顶端的出口相接,便于将液体和空气通过出口导流管排除体外,由于出口导流管体积相较于汽液分离室腔6小的多,故叶轮2运转时,通过压水室5的压力水将出口导流管中空气排出更快完成,进而缩短自吸时间;将出口导流管与汽液分离室腔设计成一个整体,一起成为泵体的一部分结构,减少泵头零件构成,装配简单,便捷。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螺塞(1)、叶轮(2)、进口弯管(3)、进口止回阀(4)、压水室(5)、汽液分离室腔(6)、泵体(7)、端盖(10)、电机(12)和盖体(13),其中,泵体(7)为内部设置有汽液分离室腔(6)的空心结构,且泵体(7)的顶端一体连接有出口导流管,使得出口导流管贯穿泵体(7)并与汽液分离室腔(6)连通,汽液分离室腔(6)的底端设置有压水室(5),压水室(5)的底端与叶轮(2)连通;/n汽液分离室腔(6)的一端连通有进口弯管(3),进口弯管(3)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止回阀(4),进口止回阀(4)的一端设置有盖体(13),盖体(13)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使得进口止回阀(4)通过盖体(13)与进口弯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进口弯管(3)的底端设置有叶轮(2),叶轮(2)通过键与泵轴(8)转动连接,泵轴(8)的一端与电机(12)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螺塞(1)、叶轮(2)、进口弯管(3)、进口止回阀(4)、压水室(5)、汽液分离室腔(6)、泵体(7)、端盖(10)、电机(12)和盖体(13),其中,泵体(7)为内部设置有汽液分离室腔(6)的空心结构,且泵体(7)的顶端一体连接有出口导流管,使得出口导流管贯穿泵体(7)并与汽液分离室腔(6)连通,汽液分离室腔(6)的底端设置有压水室(5),压水室(5)的底端与叶轮(2)连通;
汽液分离室腔(6)的一端连通有进口弯管(3),进口弯管(3)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止回阀(4),进口止回阀(4)的一端设置有盖体(13),盖体(13)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使得进口止回阀(4)通过盖体(13)与进口弯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进口弯管(3)的底端设置有叶轮(2),叶轮(2)通过键与泵轴(8)转动连接,泵轴(8)的一端与电机(1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升自吸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的一端设置有端盖(10),端盖(10)通过螺栓与泵体(7)固定连接,且端盖(10)与泵体(7)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茂胜李圣宁程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莱恩电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