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的功能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2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电站的功能仓。所述功能仓实现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的控制,所述功能仓的一侧通过换电通道与换电仓连通,所述功能仓的另一侧通过电池转运通道与充电仓连通;所述换电通道和所述电池转运通道连通形成横向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贯穿通道。由此,通过将功能仓设置在充电仓和换电仓之间以更好地实现动力电池的运输,而且将电池转运通道以及换电通道横向于电动汽车的形式方向设置以合理地节省空间,使得换电仓和充电仓与功能仓的配合更加紧凑,同时便于电动汽车驶入和驶出换电仓。

Change the function bin of the pow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电站的功能仓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换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电站的功能仓。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电动汽车已经被普及。而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通过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快换。相关技术中,换电站的结构复杂、更换动力电池的效率低,在换电站中无法对动力电池进行检测,而且换电站的安全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可靠性高的功能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站的功能仓,所述功能仓实现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的控制,所述功能仓的一侧通过换电通道与换电仓连通,所述功能仓的另一侧通过电池转运通道与充电仓连通;所述换电通道和所述电池转运通道连通形成横向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贯穿通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仓,通过将功能仓设置在充电仓和换电仓之间以更好地实现动力电池的运输,而且将电池转运通道以及换电通道横向于电动汽车的形式方向设置以合理地节省空间,使得换电仓和充电仓与功能仓的配合更加紧凑,同时便于电动汽车驶入和驶出换电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仓还包括应急舱和电气室,所述应急舱和所述电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通道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应急舱用于对异常的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所述电气室用于对所述换电站供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功能仓还包括:监控室,所述监控室紧邻所述应急舱设置,所述监控室用于对所述换电站进行监测和控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应急舱内设置有防爆装置,所述防爆装置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监测,并对异常的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爆装置包括:防爆舱,所述防爆舱具有可容纳动力电池的半封闭腔体;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防爆舱的顶部外周内侧边缘,用于支撑动力电池;当动力电池发生故障时,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电池落入所述防爆舱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爆装置还包括: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设置在所述防爆舱的上方,用于在所述电池落入所述防爆舱内后对所述电池进行灭火。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配电柜,所述配电柜用于对换电移动装置和电池转运装置供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功能仓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通风装置和第二通风装置,所述第一通风装置靠近所述电气室设置,所述第二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应急舱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风装置具有进风道、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的进风口通向所述电气室,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均与所述进风道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通向所述充电仓,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出风口与外界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垂直,且所述进风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之间设置有转换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述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处安装有轴流风扇,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装置的出风口处安装有离心风扇。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仓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仓和充电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装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换电站1000、换电仓100、功能仓200、充电仓300、电池转运通道301、换电通道201、应急舱202、电气室203、监控室204、防爆舱206、翻转机构208、配电柜209、第一通风装置210、第二通风装置211、防爆装置212、第一出风道213、第二出风道214、轴流风扇215、离心风扇216、灭火支架217、灭火装置218、动力电池2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站1000的功能仓2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电站1000的功能仓200,功能仓200实现换电站1000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219进行更换的控制,功能仓200的第一侧通过换电通道201与换电仓100连通,功能仓200的第二侧通过电池转运通道301与充电仓300连通;其中,功能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一致,换电通道201和电池转运通道301连通形成横向于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贯穿通道。可以理解的是,换电仓100可以用于停放电动汽车,并在换电仓100内对电动汽车更换动力电池219;充电仓300可以用于存放动力电池219,从电动汽车取下的动力电池219可以存放在充电仓300,通过充电仓300对动力电池219充电,而且充电仓300中的动力电池219可以取出并安装至电动汽车中以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219更换。进一步地,功能仓200设置在换电仓100和充电仓300之间,而且功能仓200与换电仓100和充电仓300均处于连通的状态,从而可以将充电仓300的动力电池219通过电池转运通道301运送至换电仓100。其中,换电通道201与电池转运通道301相连通,而且换电通道201和电池转运通道301横向于电动汽车在换电仓100中的行驶方向,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换电仓100、功能仓200的空间,节省换电通道201和电池转运通道301占用的空间,而且这样的结构便于动力电池219的传输,在更换电池后便于电动汽车驶离换电仓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仓200,通过将功能仓200设置在充电仓300和换电仓100之间以更好地实现动力电池219的运输,而且将电池转运通道301以及换电通道201横向于电动汽车的形式方向设置以合理地节省空间,使得换电仓100和充电仓300与功能仓200的配合更加紧凑,同时便于电动汽车驶入和驶出换电仓1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功能仓200还包括应急舱202和电气室203,应急舱202和电气室203分别设置在贯穿通道的相对两侧,其中,应急舱202用于对异常的动力电池219进行应急处理,电气室203用于对换电站10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换电站1000需要电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站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仓(200)实现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的控制,所述功能仓(200)的一侧通过换电通道(201)与换电仓(100)连通,所述功能仓(200)的另一侧通过电池转运通道(301)与充电仓(300)连通;所述换电通道(201)和所述电池转运通道(301)连通形成横向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贯穿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仓(200)实现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更换的控制,所述功能仓(200)的一侧通过换电通道(201)与换电仓(100)连通,所述功能仓(200)的另一侧通过电池转运通道(301)与充电仓(300)连通;所述换电通道(201)和所述电池转运通道(301)连通形成横向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贯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仓(200)还包括应急舱(202)和电气室(203),所述应急舱(202)和所述电气室(203)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通道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应急舱(202)用于对异常的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所述电气室(203)用于对所述换电站(1000)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室(204),所述监控室(204)紧邻所述应急舱(202)设置,所述监控室(204)用于对所述换电站(1000)进行监测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舱(202)内设置有防爆装置(212),所述防爆装置(212)用于对动力电池(219)进行监测,并对异常的动力电池(219)进行应急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装置(212)包括:
防爆舱(206),所述防爆舱(206)具有可容纳动力电池的半封闭腔体;
翻转机构(208),所述翻转机构(208)设置在所述防爆舱(206)的顶部外周内侧边缘,用于支撑动力电池(219);
当动力电池(219)发生故障时,所述翻转机构(208)使所述电池(219)落入所述防爆舱(206)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学诚李鹏飞郑飞鸽李玉军董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